李方
摘要:在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推進下,其教學模式與理念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由以往的知識講解,開始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能力。而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更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色,無論是地理教材,還是高考地理題,地圖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之中,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地圖技能,以便學生能夠從地圖中讀取重要的數據,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同時,發展學生的讀圖能力與空間思維,這對學生的地理高質量學習及未來發展都具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實現學生的地理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生;地圖應用技能;培養策略
引言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地圖應用技能這一環節的掌握情況不太理想。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充分激發學生內在的思考潛能,應用創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地圖應用技能進行深入探索,使學生了解該技能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的多元化應用,有更強的學習動力。
一、結合讀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達到地圖應用技能的入門級別
讀圖教學是引導學生內化地圖應用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引導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達到入門級別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讀圖技能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將地圖語言轉化為學生可理解的文字,使學生在基礎讀圖階段通過科學的分析和觀察得出地圖傳遞的正確信息,并將該信息應用于對各類題型的解析中,了解地圖應用技能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意義和價值。例如,在分析山脈圖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大山脈的分布及其相鄰的小山脈的情況進行閱讀分析,在通讀之后,可以在頭腦中構出山脈的具體分布情況。在此學習基礎上,教師則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展示各山脈的特點,結合圖中山脈的具體形態讓學生將二者進行有效連接。此外,教師在讀圖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展,在學生實現對山脈圖分析記憶之后,引導學生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將山脈從大到小進行排序,既可以強化學生對山脈圖的記憶,又能讓學生更加靈活地應用地圖傳遞出的信息,在后續的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有更高的學習效率。
二、培養學生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形成良好習慣
地圖在高中地理學科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地圖,充分發揮地圖的優勢,讓學生將地圖應用得更加隨意自如,并且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要以掌握地圖的使用方法作為前提。
例如,在教學“氣壓帶和風帶”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內容涵蓋了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圖的相關地圖,教師讓學生先讀懂相關圖的內容,掌握其基本方法:首先,從地圖名開始讀起,確定這部分內容是講全球氣壓帶與風帶知識,最后再分成區域進行讀圖,根據從上往下的順序,從北極氣壓帶、寒帶氣壓,再到溫帶、熱帶氣壓,對于每個不同溫度的氣壓帶,教師要給學生進行逐個介紹,讓學生了解氣壓帶的形成原因以及具有的特點,之后再進行全球氣流情況的解說。教師在解說過程中,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結合氣壓帶,適當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與此同時,在對地圖的解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的良好習慣,形成質疑思維,通過思考力求找尋問題的答案。還是以全球氣壓帶為例,教師可以拿出全球氣壓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看氣壓方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北半球與南半球的氣壓方向呈現對稱走向?而且溫帶、寒帶、熱帶的氣壓方向都是不同的,根據氣壓帶的實際分布,總結其潛在的規律,并提出與之相關聯的猜測,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質疑心理。
三、夯實基礎知識,傳授識圖方法
地圖技能的形成離不開地理基礎知識,所以,高中地理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構建完善的地理知識體系,并傳授地圖識別及分析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地圖技能的形成。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立足于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解地圖的構成要素,幫助學生構建基礎的地圖要素體系,使學生明確地圖分析要素,學會看圖。
例如,以城市與地理環境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先將地圖中的圖例與含義進行一一對應的講解,使學生明確各個圖標以及標注的含義,培養學生地理基礎信息的快速分析能力,使其能夠掌握等高線圖,具備基礎的分析能力。另外,對于地圖而言,顏色的分布以及具體顏色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記住基礎顏色含義,培養學生良好的慣性思維,為地理地圖技能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記住地理詞匯,這主要是因為地理學科涉及較多其他學科知識,具有較多地理名詞,一旦記背不準確會出現混淆情況,所以,教師應在教學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提取極易混淆的地理地圖相關名詞,幫助學生了解名詞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做好針對化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分析基礎地理信息。例如,在開展外流河與內流河相關內容的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對地圖進行分析時主動進行標注,掌握名詞之間的區別,深化知識點印象,進而促進學生地圖技能的形成。
四、培養學生的地圖綜合運用能力
地圖綜合運用能力是指讀圖、繪圖等多方面能力的使用。基于現代互聯網技術的高度發展,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將地圖色彩化、動態化,以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掌握地圖形成的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地圖等。
例如,在學習“地球公轉”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地球運行的動態視頻,然后分別在太陽照射在赤道點以及南北回歸線上時停播,將之作為記憶點,如太陽照射在赤道上,代表全球晝夜平分,此時分別代表秋分和春分時節,通過圖示可以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隨著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北移到北回歸線上,北半球晝長夜短。繪圖能力是學生地圖運用能力的一大良好體現,學生可以充分借助填充圖、補圖以及拼圖來逐漸養成良好的繪圖能力,如繪制各省的省會圖、山地圖等。繪圖是加深學生學習理解的進一步舉措,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識圖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課堂教學現狀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以及創新性教學策略。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又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地圖應用技能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1]徐保珍.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地圖應用技能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06):41.
[2]陳曉琴.探究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4):53.
[3]高冠軍.高中地理教育教學中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8,5(51):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