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敬 徐 純 師澤帥
(三峽大學 湖北 宜昌 443002)
“00后”大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思想現狀、行為方式與“90后”存在明顯差異,從而引發高校思政工作者對新生群體的思考,也帶來了新的學生管理壓力和挑戰。本文采集了S大學2018級、2019級本科生“00后”群體數據,并對部分共性問題和現象進行探討和分析,結合當前思政育人工作實際經驗,為更好地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新的視角和研究路徑,從而更好地服務于“00后”大學生成長成才工作。
2018年秋季,“00后”正式作為一個群體進入大學校園,2021年6月,最后一批“90后”大學生離校。根據各高校新生報到的大數據顯示,在2018年各高校的本科新生中,有近3/4的學生是“00后”。從湖北省S大學2020級新生大數據來看,錄取6006人中,“00后”有5968人,占比99.36%,成為大學的絕對主力群體。被稱為“千禧寶寶”“421家庭寶寶”的“00后”們,受成長環境、社會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與“80后”“90后”相比,具有獨特的氣質和個性,這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因此,梳理“0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分析其帶給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和挑戰,探索“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實施策略,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我們以普通本科院校S大學“00后”大學生群體為調查對象,采取問卷形式,設計黨政意識、行為習慣等10個方向109題,面向全校7376名“00后”大學生群體取樣,通過較為翔實的數據調查,采集信息勾畫“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
1.對國家和執政黨的政治認同度高,關注時政大事,入黨動機較為純正
課題組結合當前大學生的政治意識現狀,從黨建思想、時事政治、入黨動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等方面調研“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和政治行為特點。通過調研發現,超過90%的“00后”大學生認為身邊黨建思想、學習氛圍較為濃厚。調查表明,66.61%的學生認為需要并且希望學校多開一些這方面的講座等,提高思想覺悟;超九成大學生對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主觀意愿較強。調研發現,僅有6.03%的學生目前尚無入黨打算,在入黨動機方面,超六成學生認為入黨是為國家做出貢獻,“00后”大學生入黨動機較為端正。超過八成的受訪學生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2.民族自豪感較強,對革命先烈有正確判斷,有國家歸屬感
課題組設計了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歸屬感、執政黨建設和對革命先烈態度等不同方面的調查。調研發現,“00后”大學生在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歸屬感方面價值判斷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不盲目跟風,相比于國內經濟增長指標體現,超過八成的受訪學生認為,在有重大的科技突破、重大災害或安全威脅時,祖國的救援行動最能體現民族自豪感、國家歸屬感。“00后”大學生在對執政黨建設認知上,超過93%的受訪學生認為應該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1.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注重社會公德意識培養
“00后”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生力軍,他們是否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加快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調查發現,超過69.8%的大學生基本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容,自由平等、自強不息、尊重學識三個道德理念在“00后”大學生心中占據較高比例,凸顯當前大學生自主意識較強。對普通公民違反社會公德行為,93%的受訪學生會選擇“勸說”干預,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較為健康。面對邪教異黨言論,6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報警”,會勸阻身邊人不要相信。在對待人生成功態度方面,僅有32.16%的受訪學生認為人生成功意味著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遠超生活幸福快樂的50.64%的選擇占比,說明“00后”大學生在人生觀的價值選擇上,個人價值大于社會價值,價值判斷上可以進一步加以引導。
2.注重個人戀愛體驗,關注社會發展變遷
大學生的戀愛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自身的價值判斷取向。調研發現,受訪學生中,54.92%的學生認為戀愛是一種情感體驗,34.54%的學生認為戀愛是一種義務和責任,這表明當代大學生在對待戀愛的態度上,更加凸顯自我價值體現,戀愛觀上需要進一步引導,戀愛問題容易引發次生心理問題,需要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加強預警和引導。調查發現,在主動關注內容資訊方面,超過六成學生關注的是時政、軍事,超過一半的學生關注過人文情感和科技創新方面,學生關注面基本符合當前學生的思想政治特點,關注國家發展和社會變遷。調查發現,超過85%的受訪學生正在努力培養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12%的學生有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養的意愿,但是缺乏付諸實踐的動力,需要進一步引導和強化。
1.家庭環境普遍改善,親子溝通較為頻繁
家庭是第一育人陣地,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極為重要。課題組從父母職業特征、大學前學段實際監護人、親子溝通狀況等方面設計了不同問題。調查發現,“00后”大學生中,父母雙方均務農的占比25%,外出務工占比高達40%。值得注意的是,受訪學生中有53%的學生表示在家里是父母雙方照顧的,非父母照顧的占比18.48%,其中3%的學生填寫“自己成長”,這部分學生需要學校教育管理者給予重點關懷。調查還發現,“00后”大學生與父母溝通頻率最低每周一次的占比達81.76%,其中每天都有溝通的占比達18.3%,這說明當前大學生與父母溝通較為順暢,親子關系健康。學生與家長聯系主要采取線上形式,25%的受訪學生采取面對面(含視頻)形式,這說明當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異地親子溝通方式趨向多元化。
2.作息時間不規律,課余時間利用不足
“00后”大學生價值觀多元化,個性特征明顯,對時間管理規劃存在一定不足。調查發現,有59.87%的受訪學生會在晚上11點熄燈后才入睡,有21.31%的受訪學生表示經常熬夜,在12點后才入睡。學生熬夜主要是玩游戲(10.93%)、看劇(19.19%)、看小說(17.86%)、社交聊天(17.7%),極少用于學習及其他個人能力提升。這說明學生作息時間不規律,晚上時間有較大利用空間。學生上網時長過長,會擠占作息及學習時間。調查發現,學生每天用于上網的時間超過4小時以上的占比達53.27%,其中有2.7%的學生表示除了睡覺,基本都在上網;這說明當前學生上網行為需要科學引導。“00后”大學生表示課余時間會去圖書館等地自習的占比24.43%,待在寢室比例高達23%,這表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意識較弱,需要進一步引導和提升。
1.社交范圍廣泛,樂于真誠待人
大學生的社交范圍和社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課題組從是否公開微信朋友圈、與人相處的態度,對現階段自身狀況評估等方面設計了不同題目考察。調查發現,針對是否會公開朋友圈這個問題,有52.99%的大學生會完全公開,有27.71%的大學生會設置三天、半個月或半年可見,這表明學生絕大部分愿意對微信好友公開,愿意分享個人世界。學生以個人為中心的交往方式不多,在與他人相處時,只有7%的學生“會更多以自己為中心,不會在意他人感受”,更多的學生會考慮其他人的想法。在與他人對熱點事件看法相左時,有82.76%的人認為“各有己見,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罷了,可以理解,不去爭論”。對待現階段自身交往的狀態,有超過七成學生滿意或非常滿意當前交往現狀。這表明“00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上比較理智,有自己的主見,能夠理性地處理矛盾。
2.消費理念趨向理性,經濟獨立性增強
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及網絡游戲滲入學生群體,學生的消費模式也呈現多元化。調查發現,超五成的學生每月消費水平在1000—1500元區間,1500元及以上消費水平占比達30%,“00后”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值得注意的是,有高達26%的受訪學生表示收入并不全部來源自父母,經濟獨立趨勢增強。在付費消費行為中,有30.7%的受訪學生表示用于“視頻或應用類消費”,無任何付費行為的學生占比29%。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感興趣的事是否值得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的判斷選擇上,33%的受訪學生表示“值得,但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這說明在部分學生眼中,理想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學校教育管理者加強引導和關注。
1.凸顯專業學習壓力,自我提升內生動力不足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大學生的專業教育和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與社會崗位需求對接,難度也在不斷增大。調查發現,在評估當前學習狀態時,僅有24.3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狀態很好,而有53.17%的學生想要認真學習,但學習有困難,有8.26%的學生忙于其他事,無法兼顧學習,10.7%的學生認為專業不合適,沒有積極性,3.51%的學生無心學習。這說明當前“00后”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壓力較大,大部分學生有想法,但是對專業學習感到無力。
2.缺乏清晰的職業規劃,成長亟須有效指導
大學是大學生步入社會前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對職業選擇、職業素養提升都有重要影響。調查發現,面對畢業抉擇設想,有高達69.68%的受訪學生表示想繼續深造,有直接就業意愿的學生僅占17%,而考研錄取比例不超過30%,這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加強引導。在職業選擇上,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國企(30.17%)、學校,醫院及其他事業單位(19.54%)、機關,政府機構(14.33%),在職業地域選擇上,過半受訪學生表示首選發達城市,有31.2%的學生表示愿意回家鄉所在地城市,這說明“00后”大學生在職業選擇和地域上傾向于高薪穩定且發達地區的崗位,而現實中這種理想化的崗位或職業競爭非常激烈,需要對學生的職業目標做合理引導。
目前“0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主力群體,是真正的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其生活習慣、娛樂方式無不顯示“移動互聯網”原住民的特征;價值觀多元,習慣于互聯網的生態圈,外賣、天貓、唯品會等平臺網購、B站、抖音控及QQ空間、新浪微博、知乎等成為主要生活標簽,追逐網絡熱點,是網絡化娛樂生活的主力,也是網絡思政育人的主要對象。
“00后”作為多元文化洗禮中成長的大學生,通常也有遠大的理想信念,關心國家大事,樂于學習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絕大部分人有較為端正的入黨動機,關心國家時政大事,這表明“00后”大學生并不像人們說的政治冷漠,相反他們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大部分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有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擔當。
“00后”大學生家庭教育背景普遍優于“90后”,親子關系也趨向平等,在與父母發生爭執后,大部分會選擇冷靜下來和父母溝通。親子關系的和諧也體現在撫養上,留守兒童不再是主流,這種家庭教育背景,使得“00后”大學生具有天然的自我學習意愿,愿意去發掘和培養自己的學習興奮點和愛好。“00后”大學生也是在培訓機構中成長起來的,這也推動了他們學習方式有異于“90后”和“80后”們。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00后”大學生對于網絡游戲的理解也不僅僅是游戲,而是一種特殊的實踐形式,能夠在游戲中學習和成長,并有所創新,享受這個過程,并展現強大的自主學習意愿。
“00后”大學生也有自己向往和追尋的明星,相較于“前輩”大學生,具有相對理性的處世態度,他們追星但不盲目,比如,易烊千璽和王俊凱等網紅流量小鮮肉,易烊千璽的光頭劇照讓他們欣喜,王俊凱捐贈268萬善款也讓他們津津樂道,他們不再盲目地認可明星的顏值,也關注其內在品質,并成為理性粉絲。“00后”大學生在消費方面也展現了相對理性的一面。在職業規劃方面,絕大部分學生對未來有一定的規劃,只是缺乏系統性。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中國百年目標的踐行者,其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對學習生活乃至畢業后的工作將產生重要影響,“00后”大學生普遍具有底線思維和原則意識,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這也充分反映出“00后”大學生在當前復雜的形式下,能夠堅守底線思維,對違法違規的事情堅決阻止或拒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青年工作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緊緊圍繞、始終貫穿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主題,讓廣大青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理想信念是人生價值和人生目的的集中體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夯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基礎,關系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實現。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可以通過創新主題教育形式,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結合兩個一百年及特殊年份紀念日等主題,進一步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家校協同育人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生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1]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為學生成長教育的兩個關鍵部分,缺一不可,家校教育不協調或單方缺失,都將對學生的培養機制造成影響。因此,構建家校協同機制,搭建暢通有序的家校交流平臺,對于交換學生成長信息,根據學生個性特征制定差異化的育人方式,是當前完善全員育人體系的重要手段。當前“00后”大學生的家長基本上是“75后”甚至是“80后”,他們普遍使用微信、QQ等即時通信軟件,輔導員利用常用的即時通信軟件建立家長群,引導家長關注學院和學校公眾號,及時了解學校相關動態,對于重點關懷學生,可以一對一與家長建立線下溝通渠道,確保每一個需要關注的學生得到家校共同幫扶。
“00后”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依賴網絡,網絡技術應用能力強,[2]他們更加關注網絡環境,喜歡利用網絡發聲。因此,加快網絡陣地建設,搶占網絡思政育人主陣地,對于引導“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高校教育管理者要積極適應網絡平臺發展需求,學會運用B站、知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了解學生關注點,線上網絡育人與線下實踐育人結合,打造全生態的學生育人環境,合理利用網絡平臺,樹立優秀的學生典型,發掘優秀學生事跡,做好朋輩引領宣傳工作。
“00后”大學生有其獨特的成長經歷和時代特征,做好“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把握他們的成長特征,結合專業教育,開展個性化思政育人工作。高校應當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全面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水平,以入學教育、專業交流會、專業課程設置、專業教育實踐等多渠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學生專業培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專業認知、價值選擇,使“00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沿著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主義人才培養方向前行,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和塑造一批批合格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