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志 劉小艷 吳 意
(1.東莞市寮步醫院,廣東 東莞 523000;2.廣東百勤律師事務所,廣東 東莞 523000)
醫院在開展日常的運營與管理工作時,會涉及的合同法律風險,其中就包括醫療器械、藥品采購、人事管理以及醫療合作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合同,合同法律風險也會變得更加復雜化、多元化,若是醫院合同法律風險防御意識較低,且機制不夠完善,勢必會影響到醫院整體的運營,影響醫院自身的穩定和發展。因此,醫院必須重視合同法律風險,并且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科學的風險防范對策。
醫院在日常的經營運行過程中,會涉及不同的糾紛案件,而其中一些糾紛案件就與合同糾紛相關聯。由于醫院對于合同法律風險的識別與防控工作缺乏足夠重視,一些醫院合同法律風險管理工作流程不夠完備,更沒有建立健全的合同法律風險防控機制,導致醫院利益受損。雖然很多醫院外聘律師作為單位的法律顧問,但醫院合同數量眾多,外聘法律顧問不可能審查所有合同,其主要應對已經發生的法律糾紛,難以將事前預防以及事中監管的積極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
就實際操作來看,部分醫院都缺乏完善的合同風險管理制度,對于合同管理機構、人員及相關工作職責等多個方面都缺乏明確的規定,而且對于合同談判、審核、簽訂及執行等流程沒有做出統一的標準規范。大多數合同的簽訂,都是經手相關部門或者是業務科室,而醫院內部的財務部門,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對合同簽訂形式和流程進行審批。合同簽訂之后的履行也都是按照相關承辦科室的自我監督,最終影響到合同管理及審核工作的實效性。同時,醫院各部門人員缺乏專業法律知識,就使得各部門難以準確把握合同法律風險[1]。
部分醫院在簽訂合同文本時,并沒有統一規范的文本格式,實際中醫院所簽訂的合同不少都是由合同的另一方提供,醫院本身對于各類合同中可能具備的潛在風險缺乏專業的認識,且把握力度也較低,就使得合同內的一些重要內容約定存在不明確的情況,甚至是簽訂的條款比較簡單,可操作性相對較低。比如,醫院科研項目合同對相關科研成果、技術等知識產權的歸屬沒有明確指出,且約定或者條款內容缺乏明確性,或過于寬泛,這樣將難以起到約束效果,對于醫院的合法權益難以進行有效的維護;還有一些合同內容中缺少違約條款,對違約金沒有明確提出,違約損害賠償及相關計算標準也不夠清晰,這樣就會提升合同法律風險,影響醫院的合法權益。這些合同問題都會對后續的合同履行造成影響,致使醫院處于不利的位置,一旦發生合同糾紛案件,醫院很難對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有效維護[2]。
醫院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事前防范以及事中控制作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發揮出事后補救的輔助作用,在這一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實現對合同法律風險的有效防范。基于此,醫院可以成立法律顧問部門(合規性審查部門),引進專業法律人才對合同進行合規性審查;同時,建立合規審查體系,需要對各職能部門的合同管理內容進行明確分工,結合各科室業務類型對合同進行科學分類,并對相關部門及院領導簽字權限進行授權,給予他們對合同歸口管理的權限,同時也應要求相關參與部門承擔相應的職責,若是出現合同法律風險,就要追究相關負責部門的責任。比如,醫院可以讓人事科負責對人事、勞動以及勞務這一類合同的管理;財務科則要對金融業務往來的有關合同進行管理[3]。
另外,醫院還需要建立合同簽訂的規范流程,要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簽訂合同時,要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流程進行,確保合同的真實、合法。要求醫院內部的審查部門要對簽訂主體的資格及資信狀況進行嚴格的審核與查證,包括對營業執照、授權書、從事合同項目的資質證明、法定代表人身份等多項資料信息的調查審核,而且還要對合同內容中的基本條款進行科學審查,要明確違約條款、支付條款、變更與解除條款等,以免出現模糊意思表達的情況。此外,醫院還要做好印章、合同檔案以及合同備案的管理工作。在簽訂合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同簽訂的份數,簽訂結束之后,則要將正本合同交由統一的合同管理部門進行保管,若是涉及款項結算事項,要抄送財務部門。
對于公立醫院來說,其所涉及的合同類型包括醫療糾紛、人事、藥品、醫療設備等等,種類非常繁瑣,而醫院若想保障合同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就需要對合同的簽訂、審查審批、變更、解除等多項內容進行明確與規范,而且還要對合同管理基本流程進行統一,要求相關部門按照規范的流程開展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合同管理的規范性,使其發揮出積極作用,有效保障醫院自身的合法權益。醫院要對合同審核的整個流程予以規范統一,一旦發現合同中存在問題或者是風險,就要提出相應的合同審核意見,并且要將這一意見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由職能部門對其進行科學修訂,進一步降低合同的法律風險。
醫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流程系統,并對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實時的跟蹤調查,在建立合同管理系統的過程中,要使得系統具備以下功能。第一,將合同的每一次變更及變更理由要詳細的記錄到系統之中,則能夠對合同變更的全程進行追溯;第二,利用合同管理系統對合同的審批流程進行全程跟蹤,可以讓申請人隨時查看合同審批進度;第三,合同管理系統也要對合同收支款項進行實時跟蹤,若是收付款系統開展收付業務時,系統則需要將款項的產生時間、金額記錄到合同管理模板,這樣能夠對全程款項信息進行全面的監督與管理。通過設置合同管理系統,則能夠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減少合同中的法律風險,保障醫院的合法利益[4]。
醫院要實現對合同法律風險的有效防范,可以采用合同法律事務外包這一模式,通過將相關合同的法律事務外包給第三方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可以提高審查能力,提高合同法律風險的防范效果。而醫院在開展合同法律事務的外包工作時,需要進行分步開展以及逐步推進。首先,要對醫院各個科室部門進行認真仔細的調研排摸,對于各科室部門日常簽訂合同的需求予以全面了解,并掌握簽訂合同的相關類型,與此同時,還要對不同類型的合同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對于合同所面臨的相關法律風險要予以明確,以此為構建合同法律風險的全面防控機制奠定良好的保障基礎;其次,還要對醫院內部的相關管理部門加強溝通與交流,對于醫院內部的管理流程要進行細致的了解,在醫院當下運行的內部管理流程的基礎上,研究并制定出可行性比較高的合同法律審核方案,還要設計出具體的操作辦法,對醫院合同管理機制進行科學的完善,促使合同管理機制能夠在合同法律風險的防范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且要在不改變醫院原有的合同審批流程的前提下,將律師的專業法律審核融入其中,這樣就能夠實現專業法律審核與醫院內部合同管理機制的有效結合及無縫銜接,進而提高合同法律事務處理的高效性[3]。
通過上述分析,對醫院合同法律風險進行有效防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醫院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的合規性。因此,醫院需加強對合同法律風險防范的重視,建立合規性審查部門,優化流程、確定權限、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防范合同法律風險,促進醫院合法運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