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津
(福建工程學院互聯網經貿學院,福建 福州 350014)
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大學生參與網絡賭博的現象頻發。盡管學校和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教育和新聞報道,但大部分學生對其認知僅僅停留在字面上,對于如何陷入網絡賭博及網絡賭博的運作方式知之甚少。陷入網絡賭博的大學生往往是在開始小小“營利”之后越陷越深,最后不得不四處借錢“拆東墻補西墻”。對于網絡賭博,線下的打擊和網絡管制很難做到同步,因而目前對于網絡賭博的監管和治理還遠遠不夠。數據顯示[1],截至2018年,騰訊公司共限制了16500多個涉賭微信群和QQ群的群功能,累計對30000多個賬號進行限制處罰。此外,前幾年騰訊配合各地公安機關偵破網絡賭博案件28起,抓捕犯罪嫌疑人百余人,涉嫌金額超過10億元。因此,本文旨在對大學生參與網絡賭博的危害、成因進行剖析,并提出具體對策,以期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希望能正確地引導大學生遠離網絡賭博。
相較于傳統的賭博方式,網絡賭博不受時空限制,使得參賭者能夠隨時參賭、隨處參賭,極易誘惑大學生。通常只需花上幾分鐘注冊賬戶,隨后向賬戶內轉入資金,就可以方便地進行線上投注。
與傳統的線下賭博不同,網絡賭博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設置種類繁多的賭博項目。不僅有頻繁開彩的時時彩,還有依據參賭者愛好設置的賽馬、足球等體育賽事賭博,引誘了大批參賭者,許多追求新穎刺激、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也深陷其中。
網上銀行、支付寶、微信轉賬等數字轉賬方式使得賭博資金的轉入、結算和提取都十分方便,此類支付結算方式游離在人民銀行資金監管的邊緣。
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和無限擴展性,輔導員較難及時發現、識別和管理大學生網絡賭博行為。
網絡賭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大學生參賭者的學業和身心健康都深受其害,而且對校園和社會安定以及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不良影響。
為增強賭博的刺激程度,在參賭過程中,有很多大學生參賭者伴有喝酒、吸煙等不良嗜好,嚴重者甚至吸毒。此外,還有部分大學生參賭者沉迷于賭博,經常連續性熬夜,晝夜顛倒,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使得身體健康狀況受到嚴重影響。
由于十賭九輸,多次輸錢后,參賭者就想不斷參賭贏回賭本,然而越賭越輸,惡性循環。賭博容易滋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由此給大學生參賭者帶去嚴重的心理問題,對三觀和人格的完善都非常不利。
網絡賭博是一種網絡越軌亞文化[2],一部分大學生沉溺其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社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網絡賭博使一部分大學生無法自拔,對社團活動毫無熱情,制約了校園社團的建設。
賭博往往讓參賭者血本無歸,大學生經濟資源有限,在賭博輸錢后更是不斷參賭想贏回賭本,甚至通過貸款借錢的方式繼續參賭。他們有的背負高利貸,四處借錢,四處躲債;有的參與偷騙搶,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等,這些都給社會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在賭博中僥幸贏錢的人可能對身邊人起到不良示范作用,一部分意志力不堅定的大學生就此卷入其中。這種想不勞而獲的出發點嚴重影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嚴重背離崇尚學習和勞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阻礙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如今,互聯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對現實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帶來了網絡社會、網絡生活。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已離不開越發便捷的互聯網,然而與此同時,網絡賭博這個“魔鬼”也悄然走進了大學生的生活中。
好奇心是一把雙刃劍,能讓人步入成功,也能引人誤入歧途。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快速成長階段,對新鮮事物滿懷好奇心。由于大學生自控力相對不強,一旦觸碰賭博,便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部分大學生對賭博存在認知上的偏差,認為自己能夠贏得賭博,將僥幸的贏錢歸結于自己“高超”的賭博技巧,將輸錢歸結于“運氣不好”。因此在頻繁輸錢之后,他們仍舊繼續參與賭博,認為自己會“時來運轉”,但最終往往是越陷越深、越賭越輸。
網絡賭博是較為新興隱蔽的事物,大學生參與網絡賭博事件不容小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未來和發展,如何治理與防范大學生網絡賭博是目前較為棘手的問題。因此本文根據調查研究提出以下八個對策:
高校要積極發揮教育引導作用,一方面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增強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和責任感,引導其從根本上認識賭博對身心的危害,讓大學生認識到幸福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奮斗得來的,摒棄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把精力用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上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學校需加強對校園網的管理和保護,控制校園網與外網之間的訪問連接,加強管理學生的上網行為,限制學生訪問網絡賭博網站,嚴禁學生參與網絡賭博。同時,學校要加強管理德育網站,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推動校園網站成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陣地。
網絡平臺自身應該逐漸完善,推動其技術變革和升級,加強內部管理,落實風險防范措施,提升網絡的透明性,讓網絡賭博行為有跡可循,從平臺本身減少網絡賭博事件的發生。
網絡賭博屬于賭博的范疇,在現行法律上可以找到有關依據。例如,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和第三百零三條明確規定:“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開設賭場或者以賭博為業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禁止網絡賭博行為也是有規可依的,如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二條中規定:“嚴厲禁止下列行為:(一)賭博或者為賭博提供條件的……”[3]。現行的法律法規對網絡賭博行為有約束力,相關部門應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網絡賭博行為。
社會各界應多措并舉挽救陷入賭博深淵的大學生。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戒賭成功人員的示范作用,讓戒賭成功人員引導深陷賭海的大學生早日走出賭博的不歸路;另一方面對于問題參賭者甚至病態參賭者,要發揮戒賭所和心理醫生的專業優勢,對其進行必要的干預和治療[4]。
相較于被動的干預治療,建立完善的大學生網絡賭博預警機制是更加主動有效的手段。學生家長要對大學生的生活費進行控制,了解其大額生活費的使用去處;高校要及時收繳學費,密切關注大學生曠課、離校等異常行為;公檢法部門可定期到高校進行反賭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向大學生介紹網絡賭博的主要特征和典型案例,從而增強大學生對網絡賭博的認知,形成抵制賭博的良好風氣。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賭博現象仍會出現在某些大學校園里,輕則損失錢財,毀了學業;重則觸犯刑法,毀了一生。本文對大學生參與網絡賭博的危害、成因進行系統分析,并提出具體對策,為大學生遠離網絡賭博提供豐富的警示教育素材,也為高校防范和治理大學生網絡賭博事件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