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河南 焦作 450003)
語言是人類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漢語在世界上尤為古老,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語言之一。量詞是漢語中特有的詞匯,漢語中詞匯的表達往往離不開量詞,它能使漢語語言表達豐富多彩,獨具特色。在漢語學習過程中,量詞的學習是一個大難題,尤其對于那些沒接觸過量詞的學習者來說,量詞的學習難度很大。漢語中的量詞數量之多、種類之雜,常常讓漢語學習者望詞興嘆或者直接忽略回避量詞學習。很多初學者對于量詞的學習,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畏懼心理。漢語的語言表達中處處都離不開量詞,在漢語教學中,量詞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國漢語語言學界對量詞的研究仍舊不足,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更好地使用量詞,在漢語學習中顯得格外重要,對于量詞的研究仍要繼續深入。
在量詞教學中,量詞的偏誤分析是最需要把握的,教師自己明白量詞的用法和意思,教導學生時卻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詞,學生一般只懂量詞意思,運用時卻總會造成量詞偏誤。這就需要從量詞的特征出發,針對量詞的語法、語義、語用做出合理的分析。
第一,量詞在語法特征中往往與數量緊密聯系。比較以下例句:
(1)桌子上有包子。
(改正:桌子上有個包子。)
(2)我吃了餃子。
(改正:我吃了一碗餃子。)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量詞的特征就是在句子中與數量緊密聯系。量詞不能獨存,不能獨立表達句子,量詞必須與其他詞類搭配使用。
第二,量詞無法單獨存在,也不能擔任主謂賓,無法充當定狀補。在現代漢語學習中,我們通常先寫數詞再寫量詞最后加名詞,這是量詞使用的最基本方法。例如:
(1)一個人在吃飯。
(2)一棵樹被種在院子里。
“語義平面所說的語義,不同于詞的詞匯意義。這里所說的語義是指詞在句法結構中獲得的意義,離開了句法結構,一個詞孤立起來就不存在這種語義。”量詞是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類詞,它表達的意思不僅廣泛而且對句中的完整意思表達起到決定性作用,要研究量詞語義特征,就要在完整的語言情景中去研究,同一個量詞在不同語言情景中表達的意思不同,語義的功能也不一樣。量詞的語義具有模糊性和確定性,模糊性是指對于語言情景中的意思表達沒有確定的界限,表示具體數量的意思不明顯。例如:
(1)碗里的飯我吃了一點,還剩下一些。
(2)我從家里帶了一些糖果。
例子中的量詞都有模糊性,沒有明確的數量規定,表達具體數量意思不清晰。
量詞的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對規定單位的使用,是精確的數字表示,例如:米、克、斤、噸等詞匯在語義中的表示,就顯示了量詞的確定性。例如:
(1)我身高160厘米。
(2)我買了兩斤青菜。
量詞除了其最本質的計量功能外,作為黏著詞它必須和其他詞類搭配使用,而這種搭配并不存在特別固定的模式,常常會有“一量多名”或者“一名多量”的結構出現。在眾多文學作品中,這種超常規使用量詞的方式為作品增添了意想不到的修飾效果,使讀者產生共鳴,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取得了顯而易見的修飾效果。例如:
1.量詞有修辭作用
可以用量詞把一件事物與另一件事物的相似性通過打比方來構成比喻句。例如:一紙柔情、一川豪情。
2.量詞的修辭用法使句子充滿靈動性
量詞也有情感表達的用法,例如:一月寄相思,以月表達思念之情。量詞的語用針對不同的句中場景有不同的表達意思。量詞的語用使得言語表達富有節奏感,富有色彩感。
量詞在漢語語言中類別很多,涉及范圍極廣,語義復雜,語法獨特,語用靈活。這是量詞學習的難點,也是量詞偏誤分析的原因。量詞的偏誤現象主要有幾個方面。
量詞用法偏誤主要指用量詞A的時候用了量詞B。漢語量詞種類多、個體性強,學習者在一定語境中除了考慮是否要用量詞以及該量詞的正確位置外,還要在眾多量詞中選擇最為恰當的量詞。要達到這一學習目標,對于學習者來說是比較難的,因此出現了量詞誤用的偏誤。通過搜集資料,發現量詞誤代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常用量詞的泛化
量詞的泛化是一種最易發生的現象,常見的過度泛化現象有量詞“個”的使用。例如:
我的童年可以說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生過程。
(改正:我的童年可以說是一段多姿多彩的人生過程。)
例子是量詞“個”的泛化,不能用“個”來替代的量詞的情況有以下幾種:細長狀的事物、能夠在平面鋪展的事物、立體有一定形狀的事物以及有流動性的事物等都不能用量詞“個”。總之,一般有專屬量詞的名詞動詞都不可以用量詞“個”修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一些相關漢語教材對量詞解釋得不清晰,許多漢語學習者在理解上也產生了偏差,將“個”的使用泛化。在他們不確定用什么量詞時,就用“個”來代替。
2.同音量詞的錯誤使用
在漢語中,同音詞是最具特色的。例如:“只”和“支”,“副”和“幅”等量詞,都是同音詞。這些量詞的使用偏誤是很常見的,往往是由于學習者缺乏對漢字的深入學習,只注重讀音,而忽略了字意,造成同音量詞誤用。只要學好漢字所表達意思,分清漢字字體,就能把握好同音量詞的使用。
量詞誤加就是指在不需要用到量詞的情況下添加了量詞,而出現的偏誤。例如:一個分鐘,三個天等。這是受到了漢語量詞常用句子結構(數量詞后為量詞,量詞之后加名詞)的影響,套用結構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量詞缺失是需要用量詞的地方缺少了量詞,造成語言斷層,對于母語不是漢語的學習者來說,量詞缺失是最常見的錯誤。這主要是受到母語的影響,學習者自身沒有完全理解量詞也是量詞缺失的一個原因。例如:
我聽過一故事。
(改正:我聽過一個故事。)
在量詞的應用中,我們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增減,對量詞的使用要嚴格,做到不多用也不漏用。避免量詞的誤加和缺失需要準確把握語用規則,掌握更多的量詞意義,學會在多場景中準確運用量詞。
重疊使用量詞也是漢語獨有的特征,使用量詞重疊會改變單個量詞本身意思,重疊后的量詞會讓語法功能和語義發生改變。重疊量詞的使用是非常難的語法,往往增加一個單體量詞就能改變整句話的意思,量詞重疊主要有重疊量詞的遺漏偏誤、量詞重疊的錯序偏誤和量詞重疊的錯誤選擇偏誤三種情況。例如:
1.量詞錯序偏誤
這些禮物我給了人人。
(改正:這些禮物我人人都給了。)
2.量詞遺漏偏誤
桌子上一書整整齊齊地擺著。
(改正:桌子上一本本書整整齊齊地擺著。)
3.錯誤選擇偏誤
名詞對量詞重疊的選用常常是特定的,不能隨便使用。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把用在甲事物的量詞重疊用在了乙事物上,這樣就出現了偏誤。
例如:雙雙夫妻在逛街。
(改正:一對對夫妻在逛街 。)
在量詞學習中,好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習者更容易更積極地接受量詞的學習,并能夠對量詞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量詞的教學多一些活力,多一些場景,會對學習者的量詞學習有很大的提高,這也是很多學習者期望的事情。因此,對于量詞教學進行改善,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也會對量詞教育有所提高。
詞典中的量詞是由最基礎的量詞開始,逐步深層次挖掘量詞使用方法和使用場景,針對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量詞,是每個學習漢語的人必備的技能。熟練掌握詞典中量詞的內容,對于量詞的運用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初學漢語者來說,僅僅從詞典中的解釋看不出一些量詞的差別,這就需要我們在掌握量詞的同時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詞典上,做好量詞的使用備注,做到量詞的學習更為精確,掌握量詞內容更為充足,有效減少量詞學習的偏誤問題。
對于漢語量詞的學習,不同學習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誤,針對這些問題,開展量詞解析講壇,可以讓學習者更好地掌握量詞的使用方法。教學中可以收集不同學生的量詞偏誤問題,收集這方面的資料,開展量詞解析講壇,找到讓學習者更容易接受的方法。
定期開展量詞解析講壇對于漢語教學中是符合實際的,能夠滿足廣大學習者的需求。在講壇中,生動的量詞語境學習,是學習者學習量詞的一個重要方法,多讓學習者在實際中進行語言交流,設計特殊情景,讓學習者設身處地地進行量詞語境學習。增加學習者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掌握量詞,減少量詞偏誤的現象發生。
學習漢語量詞應從易到難,一層一層的遞進學習是一種被廣大學習者認可的方法。量詞學習需要慢慢積累,不同階段的漢語學習者有不同的量詞積累量。
第一階段進行非個體量詞的學習,非個體量詞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詞+量詞+名詞”的結構,強化對該結構的學習,讓學習者為第二階段的量詞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中,主要學習量詞“一對多”和“多對一”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合理選擇量詞。在教學中,老師要及時對學生詳細解釋量詞,對于量詞的差異展開具體教學,讓學習者選擇好合適的量詞。
第三階段中,主要讓學習者學習量詞的修辭和特殊搭配,增強學習者的量詞使用能力,在教學中老師需要設置好語境,讓學生在量詞使用中更好地掌握修辭搭配和中國漢字文化蘊意,讓他們體會量詞的語用效果,讓量詞偏誤現象盡少發生,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感悟漢語語言的魅力。
研究量詞的偏誤,從漢語國際學習出發,進行了量詞的語法、語義、語用的具體分析,為量詞偏誤提供了具體的研究內容,并從量詞的用法、量詞的誤加及缺失、量詞的重疊使用,以及量詞的語內錯序出發,對量詞進行了詳細的偏誤分析,讓學習者更好地掌握量詞偏誤的類型。從掌握好量詞詞典內容,開展量詞解析講壇和改進教學方法出發,對量詞的教學進行改善,讓學習者更好地學習好量詞。只有學好量詞,才能對漢語的學習有更深的了解和語境感悟,才能學習到漢語文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