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峰
(延安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刑事訴訟法明確了刑事訴訟程序,讓司法機關在對某類案件進行處理時有可以參考的依據,使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保護,以使刑法工作可以順利實施。但刑事訴訟法在具體實施時,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給刑事司法工作造成了阻礙,盡快對刑事訴訟法加以完善、落實十分重要。
在刑事訴訟法實施的過程中,存在重視實體、忽略程序的思想,也就是辦案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忽略法律要求的訴訟程序,只為了獲得最后的成功,不會過多地去思考所采用的手段是否正確,甚至還有的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以權謀私,違規操作,插手不在自身管轄范圍中的案件。此外,還存在法院庭審不科學,如,先定后審等,由此可見,輕程序的思想阻礙了刑事訴訟法的有效實施[1]。
在刑事訴訟法中有許多的條款都涉及保障人權的內容,如無罪推定原則。也就是對沒有審判定罪的犯罪嫌疑人,律師在案件偵查的過程中可以介入訴訟等。但在具體實施時,情況并不理想,因證據不足被判無罪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權無法得到保障,像在拘押的過程中被很多的規定所限制,律師不能順利介入,被告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依然不能保障等,這些都使被告人的訴訟權無法順利行使[2]。
從很多的刑事訴訟案的實踐情況看,證人出庭率并不是很高,讓鑒定意見沒有了效力。雖然,證人在訴訟人中是非常重要的線索人物,出庭作證也是證人要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業務,但是,缺少科學有效的保護、處罰手段,且證人擔心自己作證會被他人報復的這種心理,他們都不會出庭作證。加之,對要求證人作證的責任人有著一定的爭議,從而增加了證人出庭的難度,一般都只會提供證言而不能當面加以詢問,從而使得證據的真實性難以保證,這樣,就會被認定為證據不足,對案件最終的判決結果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3]。
在刑事訴訟法中對被告人取保候審期限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不能超出12個月,但并未明文規定案件審限,使得辦案人對這一規定了解不足,認識不全面,還有一些人覺得不管被告人是否處在羈押狀態,案件審限都必須要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要求為依據,在45天內結案。此外,法律規定精神病鑒定等問題不能計入訴訟案件審限,但并沒有對取保候審時間進行規定。
對各種案件來說,證據是非常重要的,可不管是被害人還是被告,都可能會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進行虛假陳述,并擴大對方的犯罪行為,夸大自己的損失,希望在刑事訴訟中自己能夠占據主要地位,獲得最大的權益。這其中既有被告人對被害人報復心理,又有被告人逃避責任的僥幸心理。對許多案件而言,一些殘缺的、不可靠的證據會對辦案人員的偵查活動帶來影響,使最終的審判結果不具有真實性。這樣,就浪費了很多的司法資源。如,在一些詐騙案中,被害人為了使犯罪嫌疑人得到嚴懲來挽回自己的損失,常常會將詐騙外的一些損失強加于詐騙金額中,而犯罪嫌疑人也會想辦法去減輕自己應該承受的金額,這必然增加了辦案人員辦案及司法工作人員司法審判的難度,最后難以保證司法的公正性。
在刑事審判案件中,嚴懲罪犯固然是最為重要的,但保證刑事訴訟的公正、公平、合理性也是很關鍵的,這樣,才能讓案件更接近于真相,若是規則不統一,尺度不同,會離案件真相越來越遠,在這種情況下,審判結果就無法發揮法律作用,反而會失信大眾。在實踐過程中,辯護人上交的對被告有幫助的書證,常常會被公訴方予以否定,即使自己的理由非常牽強也會進行辯護,或被被告方用某一理由進行否定,也就是對公訴方所提出的原始書證進行否定,而公訴方若是上交了書證,就被認為證據是有效的,這種雙重標準,影響了法律的公信力。
國家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刑事訴訟法加以完善,采用科學完善的措施,保證刑事訴訟程序能夠得到大眾特別是辦案者的重視,如,在總則中需要規定沒有依據規范程序獲得的證據不能使用,人民法院不能受理不滿足規定的案件等,可以將一些成功刑事案件判斷證據等納入刑事訴訟法中,通過硬性條款,強化大眾對程序法的認識。另外,還要加大執法力度,并對執法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嚴格依據有關規定處理案件,杜絕形式化問題的出現,并鼓勵大眾加強監管,積極行使自己的檢舉權,督促有關部門嚴格依據程序法規定,完成自身工作。
為了使無罪推定原則可以順利實施,就要細化這項原則,對證據不足或對證據存疑時,人民法院需要宣判被告人是無罪的,或做出能夠幫助被告人的解釋,以保證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此外,還要對“有訴比罰”理念進行糾正,在被告被羈押時,按要求要允許律師和被告人見面,明確被告人的想法、態度,獲取有利證據,并保證辯護律師參與訴訟的合法權益。
在刑事訴訟階段,被告人出庭作證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必須要對證人出庭作證規定進行細化,制定科學的保護方案,以保證證人出庭作證后的安全,并對拒不出庭的行為給予處罰,并向大眾普及法律法規知識,讓大眾對相關的法規條例有一個認識和了解,尤其是要加強和證人的交流,讓證人對自己作證的重要性、合法性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夠積極履行自身責任。
完善取保候審制度是有效實施刑事訴訟法的關鍵,對這項制度的完善需要對續保、保證金繳納等問題進行詳細規定,尤其是要將取保候審的審限確定下來,確保被告人在取保候審階段的資源投入,更利于辦案人員搜集有利證據。
要保證刑事訴訟法的有效實施,就需要加大對各類證據的審查,對證據的認定要求進行規范,這對提高法律的公正合理性是很重要的。而要實現這一要求,就必須要強化對司法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他們工作的能力水平。在此期間,案件的相關人員必須要保持一個認真負責的態度,熟練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同時,國家部門也需要給刑事訴訟法的有效實施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讓案件相關人員在此期間能夠對案件的細節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以免雙方為了保障自身利益而陳述虛假信息,從而使審判結果不真實。此外,還要保證司法人員的公正廉潔,若是無法保證,對整個案件的審理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保證效果,可以組建專門的調查、監管小組,嚴格遵循有關法規要求,做好自身工作,一旦出現違規違法行為需要加以嚴懲,為審判營造一個好的環境。
要保證刑事訴訟法的實施效果,就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完善、更新,積極加強對刑事個案的分析、研究。許多案件都會對刑事訴訟法的實施帶來影響,也可能會變成新的刑事訴訟法規。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也要對刑事訴訟法中產生的新問題或者是客觀因素加以分析,并加以解決和完善,讓刑事訴訟法的法律作用更全面地發揮出來,為大眾服務。
總而言之,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這需要國家部門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不斷地更新和完善,對有關規定加以細化,彌補缺陷,并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保證刑事訴訟法能夠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