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郡
(山西法實威律師事務所,山西 運城 044100)
在經濟類刑事案件中,有很多情況會導致被害人的財產損失無法找回,例如被告人通過合法交易將贓款使用,贓款并不在被告人賬戶而無法追贓,在這些情況下需要完善的追贓制度,以保障被害人的財產權益保障,要建立科學的追贓制度,首先要明確刑事追贓概念。在此基礎上以公安執行力為引導,合理地保障被害人財產權益。
刑事追贓制度的定義在我國刑法第六十四條,也就是說,在案件的偵破和審理過程中,我國法律規定,應當追繳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贓物并將其退還給受害人。追贓制度的特點有利益恢復性、民事責任刑事化、程序運行的強制性等特點。追贓不是懲罰性的,而是要恢復被害人的財產損失,且追贓是相關機關的法定責任,并不是應申請的行為,追贓過程與刑事訴訟過程同在,并不會因為進行刑事訴訟而導致追贓過程延誤[1]。
由于刑事案件的復雜性以及體制的影響,在我國的刑事追贓執行中有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由于刑事訴訟側重于打擊犯罪,維護法律尊嚴,刑事追贓的情況在我國整體刑事訴訟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司法機關缺乏足夠的追贓能力,且在制度保障方面,我國追贓制度并不完善,這就導致在制度層面沒有給予被害人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使被害人的財產權益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2]。
由于贓款贓物具有流動性,不可避免地要對贓款贓物的權屬、性質、范圍等內容進行界定,而這方面的界定適用大量民事方面的法律,在進行贓款贓物追繳時也應該遵守相關程序規定,保障在刑事司法人員相關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也能進行追贓,這是我國刑事追贓制度執行中存在的難關之一。
由于追贓程序中有角色的缺位,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在權益保障需求以及權益意識逐漸提升的現在,權益保護應該與打擊犯罪行為一樣受到重視,如果程序封閉,在一定程度上受害人的權益將無法完全被保護。
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三方面都有為被害人追贓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如果沒有監督,那么幾乎相當于沒有責任,無監督的追贓無法確定過程是否盡心盡力,責任監督制度不完善也是追贓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有解決了以上提出的幾個方面的問題,才能完善我國刑事追贓制度缺陷,從而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對問題的解決應該分為多個層次,由公檢法多個部門分工合作。
在面對刑事追贓時,刑事追贓缺少制度,以及司法資源不足的問題,司法檢察機關應轉變司法理念,重視刑事追贓工作,重視對被害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并且將追贓情況納入案件記錄內容之內,落實追責制度。將刑事追贓工作納入公檢法各機關的考核目標中,用制度來保障追贓工作得以順利運行[3]。與此同時加強隊伍建設。檢察機關作為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應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追贓工作擔負起應有的法律監督職責,具體可通過糾正違法或檢察建議的方式進行。檢察機關可利用人民監督員制度加強自身監督。同時應該賦予被害人、相關利害關系人參與到追贓的權利,通過加強參與,從而增強追贓程序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將靈活性與秩序性結合。
在很多情況下,由檢察機關提起訴訟并不能完整地代表被害人的意愿,因此被害人參與追贓是一種應對的方式,而當被害人不能充分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時就需要被害人委托代理人來協助被害人提出訴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保障被害人的財產權益。
例如在一起經濟詐騙案件中,被害人是一位年邁的老人,對法律以及維權認知較弱,因此通過律師事務所律師全權進行維權事宜,律師對于法律的了解以及對于應有權利的了解程度較高。在進行追贓的程序交涉中將會擁有更好的結果。而且由于訴訟中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等,以老人本人參加訴訟顯然會處在不利地位,由專業人士進行代理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在整體訴訟中必須要注意的是代理人與委托人在整個司法活動中地位差距較大,代理人會在委托人依法所授權的范圍內進行活動,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則會由委托人來承擔。因此必須協商,確定凡是涉及權益的放棄行使,是否接受調解、和解和撤訴等,代理人都必須得到委托人明確的授權。授予代理權就要完善代理權的形式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委托人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
要解決刑事追贓缺少監督制約的問題,則需要將贓款贓物進行有制度的量化,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三方進行追贓并且對贓物進行量化,有助于互相監督制約,對追贓保障被害人權益更加有利。
贓物范圍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或者代為銷售的,構成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即該條犯罪的對象是贓物。
贓物的計算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1.贓物必須是他人犯罪所得的物品。對于自己從事犯罪活動所取得財物,不是本罪所稱之贓物。由于藏匿自己從事犯罪活動所得贓物,是本次犯罪的繼續,因此也會被認為是犯罪所得,不再另外定罪。2.贓物不僅局限于正常定義上的財物,理論上應該包括所有犯罪所非法獲得的一切物品,包括但不僅限于貨幣、公文、證件、印章、貴金屬、珠寶等等;贓物既可以包括動產也可以包括不動產,例如,為貪污腐敗人員銷售受賄所得的房屋不動產,同樣屬于贓物范圍,會構成銷贓罪。而如果贓物已加工變形或者改變性質,例如:一伙盜賊將盜竊所得金的貴金屬進行熔煉加工,企圖制造新的金銀首飾售賣,想要用這種方式來避開法律制裁,而無論他們將貴金屬加工為什么樣,甚至價值降低,這批貴金屬仍舊屬于贓物,還屬于追贓的范圍內,這伙盜賊的熔煉只是讓贓物改變外形,3.贓物同樣不局限于為他人所有,也不要求他人對贓物具有請求所有權。司法實踐中,贓物大多具有請求所有權,如因盜竊、搶劫、詐騙、貪污所得的正常財物像貨幣、貴金屬以及珠寶,被害人一般對此類財物都具有請求償還權。但實際上,許多贓物并不具有請求權所有權,如某毒梟走私入境的毒品,被本土黑社會搶劫,而后在公安機關打掉這伙黑社會時被查處,由于本身就屬于非法物資,沒有合法的原持有人,因此談不上對贓物的所有權和請求權[4]。4.犯罪分子在犯罪行為發生前擁有的財物,如作案工具、自有財務等都不是贓物,對該類物品的窩藏等行為,不能構成犯罪。
在刑事追責的過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或者被害人法律意識不高,會導致被害人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而隨著法律制度逐漸完善,法律援助的服務出現,這樣的事會越來越少,被害人的合法財產追回將不再成為難題,除此外合法的應得精神損失費、國家補償都會在完善的制度下成為被害人應得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