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星
(北京市中銀(成都)律師事務所,四川 成都 610000)
不同的股權激勵模式的產生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對于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最主要的是認清其現階段是處于創業階段的發展形勢。因此,制定恰當的股權激勵計劃,運用合適的股權激勵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通過工商股、虛擬股和股份期權等多種不同的適合創業板上市公司發展的股權激勵模式,才能提高創業板上市公司工作人員的創業熱情和動力,符合我國目前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內在要求。只有充分地使員工持有股份,給員工充分的決策權、參與權和分紅權。特別是要激發中層以上董監高管人員的工作熱情,使其充分地持有公司股份,形成與公司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心理,真正地將自己的工作熱情和職業興衰與公司的命運緊緊地相連在一起,才能夠充分發揮其能力和熱情。這就可以使處于創業階段的上市公司能夠不斷發展壯大,不斷地增加收益,擴大企業規模,形成良性的循環。而如果選擇不適當的股權激勵模式,則影響上市公司的正常發展,甚至會阻礙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擴張。因此,選擇好適當的股權激勵模式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必要對其現有的股權激勵模式進行分析,找出現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才能夠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的上市公司的發展。[1]
通過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中的內容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找到解決的突破口,并且對目前一些創業板上市公司中股權激勵計劃的參與人員的走訪調研發現,能夠及時地發現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模式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概括為下列兩個方面:
第一個問題是股權激勵計劃偏重于過分激勵而相關約束不足。有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其他的相應配套制度制約,具體而言,一些創業公司在運用股權激勵模式中側重于強調股權激勵,并沒有制定相應的具體約束的制度,只強調被激勵員工的權利,而忽視了對持股人的義務和責任的約束。比如,某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模式中強調了股份的數量和股權內容,并沒有對與被激勵對象的相對應的義務進行具體細化。上述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式,雖然在某些方面固然可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但一旦出現和股權相關的問題,則會導致一個公司中持股人權利盲目的擴張,而此時又恰恰缺乏對其有效的監管,就非常容易導致其股東權利的濫用。
第二個問題是一些創業板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計劃中缺乏科學的績效考核方案。因此,這些公司不能夠很好地有效落實股權激勵模式和股權激勵計劃。再好的股權激勵模式和股權激勵計劃都需要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考核,制定再好的股權激勵模式和股權激勵計劃都會變成一紙空文。關鍵要看員工為企業做了多少貢獻,完成了多少任務指標,是否符合股權激勵模式當中應得的分紅收益,是否真正地享受了股東的權利,承擔了股東的義務。上述問題已經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轉以及股東的切身利益,都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直接面對和及時解決的問題。
如前文所述,針對股權激勵模式中偏重于激勵而缺乏約束的問題,已經影響到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運營,并且制約了上市公司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這就凸顯出加強規范的制度約束之重要性。此時,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之下,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對企業內部的實際運行加以有效監督,重點在于及時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范。通過向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監事詢問相關企業發展的建議,并且有效針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化和及時化的對策,這才是解決目前創業板公司股權激勵模式困境的有效舉措。對于相關人員的權力制約和股權分配模式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在制約的主要對策上,一是可以通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形式充分地探討激勵計劃和激勵模式的具體內容,并且涉及切身利益的相關人員及時參加會議,并且在會議上發表自身的真實想法,這必將有利于有效探討股權激勵模式。比如,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針對員工的股權的分配和持股人的權利和義務,制訂詳細的分配方案,并在公司的內部進行定期的公示,這將及時收集各位員工的意見,便于進行及時性的修改和調整,也會更好地維護公司的利益以及起到股權激勵的目的。再比如工商股應當拿出的股權份額比例多少為宜,虛擬股的數量和日后的變現等問題,也都是股權激勵模式制定者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特別是要注意既要做好激勵,又要做好相關的監管和約束,防止股東濫用權利的發生,使股東的權利和義務能夠真正地相對等,這就突顯出具有制約機制的重要意義。具體而言,對股權激勵模式的監督應該由股權大會所決定,并推選股權較多的股東開展相應的召集工作,對股權大會的相應決議真實準確地記錄,同時監督工作也應該吸收職工代表參加,以便于增加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的執行力和進一步落實工作,真正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2]
針對前文所論述的現有股權激勵模式中缺乏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的方案問題,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通過向其他兄弟創業板公司學習的方式,有效地借鑒有益的股權激勵方案以及通過召開公司內部高層會議和股東大會的形式,探討如何準確分配相應的股權,并且能夠保證所分配的股權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到股權激勵模式的合法性和合規性。此外,在制定股權分配方案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本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實際發展情況,對高管人員和普通員工制定出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方案,才能使股東充分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讓持股員工能夠積極配合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比如,結合本公司上一年度的股權激勵分配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并且針對新入職的公司員工做出相對較高的分配比例,便于更好地吸引高層次的人才,讓這些有能力和有理想的人才促進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發展。這種符合本公司實際發展和運行情況的股權激勵模式才會具有針對性的特點,相對容易調動各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讓被激勵者們以優異的成績迎接績效考核,使績效考核和股權激勵計劃和股權激勵模式相匹配,充分地發揮股權激勵模式的作用。這樣一來,創業板上市公司就能選擇最適合本上市公司發展的股權激勵模式,集聚更多創業板上市的優秀人才,充分展示上市公司在新時代的風采。同時也應當做好其對于廣大員工的相關配套工作,營造出人性化的發展氛圍,讓更多員工能夠享受到創業板上市公司快速發展的紅利,進而更主動地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身的智慧并且促使股權激勵模式起到應有的作用。
簡而言之,無論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采取何種股權激勵模式,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更多的財富,都是為了積極發揮公司持股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都是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使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通過對上市公司在創業階段自身發展模式以及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和股權激勵模式所相對應的績效考核方案的充分探討分析,才能夠發現和解決諸如股權激勵模式中偏重于激勵而缺乏約束和缺乏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的方案等問題。才能夠適當地選擇好符合創業板上市公司自身發展狀況的股權激勵模式。因此,這不僅僅是一個股權激勵模式的選擇問題,更是涉及其他與股權激勵模式相關配套制度設立和改進的問題。通過上述針對股權激勵模式中相關問題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就一定能夠使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模式的選擇和發展當中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