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瑩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171)
偵查監督是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依法實行監督,起著檢察機關與偵查機關的相互制約作用,使偵查活動中的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得以及時發現和有效糾正,防止和避免出現冤假錯案,以保證案件質量。捕訴一體改革是對傳統審查逮捕、審查起訴案件由不同人員、不同部門辦理的重大調整。捕訴一體改革后,同一個案件的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到出庭公訴一般情況下由同一名檢察官辦理,這一新的辦案模式,在節省審查辦案時間、提高辦案效率方面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1]
偵查監督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重要載體,在當前捕訴一體辦案模式下,加強偵查監督工作正是檢察機關對落實司法體制改革和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等改革的實踐。因此,分析捕訴一體后偵查監督的現狀和問題,對于強化偵查監督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捕訴一體改革后,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時,同時承擔起案件的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職責。盡管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都是對案件審查,但不同的審查階段卻對審查本身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偵查監督的重點在審查逮捕時,而證據完整性的審查在審查起訴時。而捕訴一體改革后,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時很自然會考慮所逮捕的案件后續是否能夠順利起訴,為了保障所逮捕的案件能夠更加順利地起訴,其審查重點自然會轉移到證據收集的完整性方面。但由于辦案的時間有限制,檢察官在審查逮捕時對案件證據完整性進行全面審查花的時間多了,在偵查監督方面的精力自然就相對少了。因此,捕訴一體工作不同階段審查重點要求不同導致了很多檢察官把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當作“硬任務”,而把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當作可有可無的“軟任務”。
捕訴一體改革后,對人員和部門進行了調整,改革之前有些辦案人員長期在偵查監督或者公訴部門工作,甚至有脫離辦案工作的檢察官又回到了辦案一線,盡管這些檢察官在原本的部門工作能力相對突出,但捕訴一體改革后,檢察辦案人員需要同時承擔起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的職責,對于每個檢察官來講,在某些方面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短板,而這個短板在短時間內很難補齊,必然導致在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工作中出現邊辦案邊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對于偵查監督工作接觸較少的檢察官來講,這勢必會對偵查監督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捕訴分離的情況下,對同一個案件由不同的人員辦理,因為不同檢察官的關注點、辦案方式及方法的差異,使得案件可以從多角度被審視,審查逮捕階段的監督疏漏,在審查起訴階段由其他檢察官審查時,還有可能再次被發現。捕訴一體改革后,同一個案件相對來說少了一個參與案件的檢察官,這就對辦案人員的審查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囿于同一檢察官對案件的重復審查,受思維、關注點的定式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發現偵查監督線索的機會。
盡管偵查監督在捕訴一體改革后出現了新的變化情況,但這些問題不是改革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案件審查工作方式和制度的改變造成的辦案理念以及相關配套制度出臺不匹配。實際上,捕訴一體與傳統的捕訴分離相比,檢察官辦理整個案件的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這樣更加激發出檢察官的責任心,使得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時更用心,更專心。只要貫徹好“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的工作理念,梳理好偵查監督事項、完善偵查監督啟動機制和優化偵查監督考核制度,就能更好地做好偵查監督工作。
檢察官的工作職責是在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工作中辦好案,而辦好案應當包括發揮好辦案過程中的監督職責。應當把偵查監督工作提到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同等的地位上來,把所謂的硬任務和軟任務之分的傾向轉變為“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寓監督于辦案之中的工作理念。
針對目前辦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捕訴一體改革和員額檢察官制度落實后,從辦案到學習等方面均由各個辦案組自行開展,缺乏學習狀況的監督的情況,應對辦案人員的基本能力的培養實施統一規劃,系統培訓,統籌推進,才能整體提高。通過授課、相互學習等方式熟悉偵查知識,把握偵查工作的活動特點和規律,積累偵查監督經驗。對近幾年來偵查機關常犯、易犯的偵查監督問題,以及辦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偵查監督事項進行梳理,把不同類型的案件可能出現的監督要點梳理出來。辦案人員在審查案件時一一對應,并做好是否需要開展偵查監督的記錄,從而提高辦案人員的偵查監督意識。近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制發的相關工作指引及新上線的“偵查監督平臺”都是起到了梳理、提示的作用,但條目過多過于煩瑣無疑影響了檢察官辦案時適用的效率,還需要進一步熟悉和適應改進。
目前偵查監督的啟動機制較為單一且處于被動狀態,很多情況下只有比較專業性的案件上,檢察機關受偵查機關邀請才啟動偵查監督工作,這也是造成上述問題的一方面原因。因此應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變靜態審查為主動審查,加大偵查監督線索調查核實力度,發揮好調查核實權。同時,提高派駐偵查機關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的人員能力水平和制度保障,結合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集中監督等模式完善好偵查監督啟動的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和觸發機制提高提前介入偵查案件的比重,加強偵查監督工作的力度。[2]
目前的偵查監督考核制度的要求明顯偏低,偵查監督線索的來源主要依靠檢察官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是否啟動監督程序沒有明確的責任要求。因此需要結合不同部門的案件類型,制定更加科學的偵查監督考核制度,促使辦案人員落實辦案責任。從辦案實際和不同類型案件出發,把考核制度優化成可以更人性化落地的考核制度,不單單從數量上,而且應從質量上優化考核規則,把考核制度細化到實處,才能徹底地激發辦案人員尋找偵查監督線索的積極性,進而落實好辦案人員偵查監督職責。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化,對偵查監督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新期待。因此,偵查監督工作更應該成為檢察官辦案過程中的重點,只有把好了偵查監督的這道關,才能把案件辦實辦好。這對檢察官的證據審核能力、案件分析能力、糾正違法能力等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盡管目前工作中仍存在改革轉型過程中的不適應造成的各種問題,但加強偵查監督能力建設是落實司法改革的新發展新要求的需要,也是依法履行職責、提高辦案質量的需要,更是提高執法公信力和打造檢察機關良好形象的需要。只有切實加強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偵查監督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更好地擔負起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因此,強化偵查監督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