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昌 王 培
人才強則軍事強,人才興則軍事興。干部隊伍是基層建設的中堅力量,被習主席形象地比喻為“地基上的鋼筋”。政策制度改革落地以來,廣大干部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擔當履職激情干勁競相迸發。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隊伍整體水平滯后于強軍實踐發展,還有少數干部存在不想為、不會為、不敢為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個人斗志、沖淡了干事氛圍、影響了單位建設、制約了部隊發展,必須聚集用力、持續破解。
習主席強調,“要把培養干部、培養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著力集聚矢志強軍打贏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干部履行崗位職責需要的過硬素質和能力,必須在其成長發展的過程中,進行長期不間斷的教育培訓才能逐步形成。科學規劃設計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分步有序地抓好組織實施,才能使干部在各個成長階段都能得到相應的素質提升,從而盡快適應崗位的需要。
一要完善培訓體系。近年來,部隊建設改革加速推進,對新型軍事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長,推動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創新發展,基本建立了初、中、高三級培訓體制,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基礎體系,實現了對干部的因材施教和分層培訓,培訓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軌道。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干部培訓體制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有的培訓計劃不夠科學,有的培訓范圍不夠寬泛,有的培訓時間不夠合理,尤其是預任主官培訓比例偏低問題比較突出。改進干部培訓工作,要在任職培訓常態化上下功夫,確保干部晉升每個職級都能至少參加一次培訓;要在實現培訓對象全覆蓋上下功夫,確保人人參訓、不留“死角”;要在防止培訓領域不平衡上下功夫,確保領導干部、參謀人員和文職人員的培訓同步籌劃、協調推進;要在培訓內容簡而精上下功夫,確保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干部的任職能力。
二要堅持訓為所用。培訓的目的在于使用,只有堅持訓用結合、訓為所用,才能把培訓工作規范化,充分調動參訓人員的積極性,確保培訓工作真正取得實效。應該說,當前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總體上是按這個思路進行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有些做法偏離了這一要求。比如,一些干部本應先訓后用,實際上卻是不訓也用或者邊訓邊用,同時又有一些人“訓而無用”;還有一些干部沒有機會參加培訓,“失去了”提升任職的資格。因此,決不能把培訓當作可有可無或者可先可后的事,必須堅持優秀干部優先培訓、凡使用的干部必經過培訓的原則,加大力度抓好干部培訓。同時,應結合“月蹲點”“季輪訓”等有效抓手,大力開展本級培訓幫帶,有效彌補上級培訓員額不足帶來的培訓“死角”。
三要把好學歷關口。近年來,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學歷層次大幅提升。干部文化素質的整體躍升,給新形勢下的軍隊建設和改革注入了活力,為建設信息化軍隊提供了重要人才保證,也必將對建軍治軍的思維理念、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在此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要糾正高學歷偏好,準確定位軍官崗位特別是基層主官崗位的學歷要求,平衡基層主官的報考動力,同時要鼓勵和支持專業技術干部和中高級指揮干部、高級機關干部、文職人員報考研究生,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和指揮、謀略水平。
習主席強調,“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鼓勵實干,鼓勵創新,幫助解決現實問題,把大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廣大干部是部隊建設的重要資源,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重要支撐,只有適應形勢任務的需要,加強科學管理,統籌調整使用,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使用效益。
一是堅持思想引導。針對存在的目前干部能抓成這樣已經不錯了的“滿足論”、再怎么使勁用力也無濟于事的“無為論”、出點問題不足為奇的“難免論”等錯誤認識,深入組織學習習主席關于干部隊伍和人才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習主席“加強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大規模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是實現強軍目標的戰略性要求”的戰略思想。要堅持把干部事業心、責任感作為教育重點,經常為干部“補鈣”“壯骨”,引導廣大干部重事業、講奉獻,不斷夯實干部隊伍的思想根基。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適應正風肅紀越來越嚴的新形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新要求和當前部隊建設新情況,把遵規守紀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貫穿于干部隊伍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二是堅持從嚴管理。調研發現,干部普遍認為改革后部隊變得越來越嚴格,對干部的要求越來越高。嚴是愛,寬是害,嚴管是干部政治生命的“安全閥”、是阻止越軌的“剎車器”、是防止蛻變的“防腐劑”。要把對干部的嚴格約束融入日常管理中,讓“嚴管”真正成為常態,通過紀律嚴明、制度嚴密、管理嚴厲,讓干部感受到監督無處不在,有效防止思想跑冒滴漏、行為脫軌越界。要有抓早抓小的決心、鐵面執紀的態度、動真碰硬的魄力,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把每名干部都納入組織監管、制度約束中,熟悉掌握干部的思想行為、廉潔狀況等情況。對于在嚴管之下仍試圖“以身試紀”之人,要及時敲打提醒、拉袖告誡,防止其在墮落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三是堅持組織厚愛。目前,大多數干部感到工作、家庭帶來的壓力較大,加之干部家屬隨軍就業、住房安置和子女入學就醫等“老大難”問題,導致一些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思轉盼走、思想不穩定。要注重從精神鼓舞上入手,旗幟鮮明表彰敢于擔當的干部。適時評選表彰敢于擔當、踏實肯干的干部,同時利用媒體大力宣傳報道真抓實干、務實創新的先進典型,為黨員干部樹立干事創業的榜樣。要注重從機制保障上入手,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細化容錯清單,主動為基層干部容錯減壓。基層干部工作出現失誤時,區分主觀原因和客觀因素,不貶低成績、不放大問題,不隨意上綱上線、不刻意求全責備,營造“鼓勵出彩、寬容出錯”的良好氛圍。健全保護干部各項制度,主動為敢擔責能干事的干部公開正名、撐腰打氣,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要注重從生活待遇上入手,落實好干部的各項福利待遇,讓他們應享盡享,照顧好家庭有困難的干部,切實為干部解決好后顧之憂,認真分析研究干部的實際需求,做到激勵方式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做到“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傘”,真正為干部暖心、提勁。
選人用人是干部隊伍建設的“指揮棒”,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選準用好干部是推動軍隊建設發展的組織保證,也是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務。從履行職責角度講,好干部的德才要求很明確,如講政治、守規矩、系群眾、精業務、能吃苦、業績好等等。對于這些具體指標,只有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群眾公論,才能把好干部的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能力關、廉潔關。
一是突出“客觀”考評干部。長期以來,部隊在干部工作實踐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考核評價干部的制度機制,從制度上保證了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和質量。但與此同時,總有一些“問題干部”沒有及時發現,甚至被委以重任。有的認為這些干部的不良行為“太隱蔽”不易發現,有的認為考評手段過于簡單考得不深不細,有的認為不能因為小問題掩蓋大才能等。客觀地講,現行干部考核評價辦法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影響了考評干部的準確性。隨著有關政策規定的不斷完善,現行規定是能夠為客觀地評價干部提供政策支撐的。因此,當務之急不是糾結于如何改進考評方法、細化考評指標,首要的是通過建立責任制和加強監督,高質量落實好現行考評辦法,充分吸納群眾意見,使考評工作能夠真正出以公心、體現公平公正,以過程的公開、程序的規范保證考評結果的客觀性,切實變“相馬”為“賽馬”,真正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二是突出“經歷”選拔干部。干部的素質能力有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離不開一定的經歷和閱歷。有計劃、分步驟地走開軍政之間、基層與機關之間、指揮崗位與專業技術崗位之間干部換崗任職、交叉鍛煉的路子,實行多崗鍛煉,改變按專業兵種、指揮層次單線發展、單一培養的模式,最終使干部真正成長為“軍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復合型人才。實踐中,一大批經驗豐富、經過層層磨練的干部被選拔到重要崗位上,為推動部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不少所謂“有經歷”的干部,實際上是“偽經歷”甚至是“壞經歷”,這些現象在部隊和機關傳遞,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有的表面上是下了任職命令,實際上長時間在外學習培訓,并沒有履行崗位職責;有的由于受基層主官任職經歷、年齡和學歷的條件限制,覺得在部隊發展后勁不足,看不到希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熱情。這樣唯獨重視“紙面經歷”的機制,對于多數干部來說不夠公平。因此,一定要根據不同干部的成長路徑,建立科學的制度機制,確保他們具有實實在在的工作經歷。
三是突出“結構”提拔干部。構建一支科學合理的干部隊伍,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從提拔任用這個源頭抓起。習主席強調,“做好年輕干部工作,是我軍建設發展的大計”。發現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并不是走“唯年齡論”的極端,而是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干部梯隊的有效途徑。研究發現,目前在選拔任用年輕干部上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當前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工作上還沒有系統的標準要求,在執行落實上存在不好把握的問題;二是對“優秀年輕干部”的定義不夠明確,評判“優秀”比較難。因此,要建立完善政策制度,從制度上讓“提拔年輕干部”有法可依,也要積極主動作為,切實為優秀年輕干部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同時,要加強統籌兼顧,選拔任用既要看年齡更要看德才,要在全面衡量干部綜合素質的基礎上科學選拔任用,充分考慮各個年齡段的優秀干部,使整個干部隊伍結構趨于科學、合理,最大限度地調動群體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