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杰
隨著軍事斗爭準備緊前推進,部隊練兵備戰日趨繁重,官兵長期處于高強度訓練、嚴格管理之中,身心壓力增大,因思想問題、心理問題、精神問題、性格問題(以下簡稱“四個問題”)引發的管理難題甚至事故案件屢屢出現,成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上強調,要堅持基層至上、士兵第一,充分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當前基層主體以95后、00 后為代表,他們身上有屬于這個時代的烙印和特點,加上后天環境影響,成為直接或間接誘發“四個問題”甚至是事故案件的重要原因。
一是成長環境物質條件優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官兵成長的環境相對比較舒適,生活閱歷比較單一,遇到困難挫折較少,吃苦精神及心理抗挫能力普遍有所弱化。
二是網絡信息文化影響深刻。青年官兵成長時代正是互聯網呈“爆炸式”發展時期,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網絡終端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官兵對網絡的依賴愈發嚴重。海量的網絡信息,一方面使官兵的知識視野變得開闊,思維比較活躍,更注重追求個性和自由;另一方面,網絡負面信息對官兵思想的侵蝕日積月累,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導致官兵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日漸淡化。
三是家庭成長環境影響明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官兵成長環境也千差萬別,有的家庭教養有方,有的父母嬌慣寵溺,有的單親家庭長大,有的父母常年在外,這些都對成年以后的官兵思想心理和行為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四個問題”第一發現者是基層帶兵骨干,最直接、最有力的處置者也是基層帶兵骨干。而現實工作、生活中,帶兵骨干在應對“四個問題”上還經常存在一些問題短板。
一是危害認識不深。將“四個問題”等同于以前出現的老現象、老問題,應對起來沿用以往的老辦法、老一套,對于新情況新問題不敏感不重視。有的認為單位發生安全問題是“黑天鵝事件”,無痕跡可察、無規律可循。對于“四個問題”這個長期存在的“灰犀牛”視而不見或遠而避之,沒有清醒認識到“四個問題”解決不當會嚴重影響軍隊內部團結和風氣建設,嚴重削弱部隊安全基礎、危及安全底線,嚴重干擾、制約備戰打仗的中心工作。
二是關系把握不準。有的錯把心理問題當成思想問題,認為官兵是在“小題大做”,思想不積極上進卻處處找借口;有的錯把思想問題當成性格問題,過分強調官兵個性特點和個人需求,把存在思想問題的官兵誤以為“很有個性”;有的錯把性格問題當成思想問題,一味強調團結友愛、步調一致,忽略了官兵性格差異和個性,把內向少言當成不合群、自卑,把活潑外向當成不穩重、漂浮;有的錯把精神問題當成其他問題,把各種反常行為歸結為思想上的消極、心理上的波動或是性格上的特質等。
三是解決方式不當。管理教育工作重在“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解決方法。思想問題主要靠教育引導并配以必要的約束管理進行轉變;心理問題主要靠心理疏導和心理咨詢來解決;性格問題需要長期關注、耐心啟發,通過日常規勸或肯定鼓勵來逐漸施加影響;精神問題往往當事人大腦已經發生了器質性病變,需要住院進行藥物治療。部隊日常管理工作中,部分骨干雖然察覺到了個別人出現了問題,但往往判斷不準、方法不對,結果適得其反,使當事人思想、心理等負面因素進一步疊加,甚至會延誤醫學治療,引發極端行為和事故案件。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四個問題”都屬于大腦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結果,但又不是偶然聚在一起的隨意堆集。它們在內涵上有多維度的區別,同時彼此之間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需要我們用科學辯證的思維去厘清把握。
一要深刻理解“四個問題”的本質內涵。思想是客觀事物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理性認識;思想問題就是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偏差而產生的片面的、錯誤的想法和觀念,常常表現出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某戰士身體沒有問題,但因怕苦怕累,每次體能訓練都找借口拒絕參加,可認定為“能做的不愿做”。心理是人的頭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心理問題又稱為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局部異常狀態,具有明顯的偶發性和暫時性,常由一定的情境誘發,通常表現為心理不適、情緒低落、焦慮緊張。如某戰士身體素質差,雖然日常訓練很勤奮,但考核之前因為害怕不及格而逃避考核,可理解為“該做的做不了”。精神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精神問題一般稱精神障礙,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瓦解,心理活動協調性遭到嚴重的損害,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嚴重失調,表現為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難以被一般人理解,有些伴隨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如某戰士因家庭重大變故難以接受,出現恐慌、狂躁甚至無故攻擊他人等行為,喪失日常生活交往能力,可理解為“正常的做不到”。性格是人的現實態度和行為方式中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如剛強、懦弱、熱情、孤僻等;性格問題一般又稱性格缺陷,是指遇事時反應呈現出不合理、不積極或者不穩定的態度,是先天遺傳和后天經歷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某戰士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他人交流,難以融入集體生活,整日沉浸在個人世界里,可理解為“別人做的我不想做”。
二要精準甄別“四個問題”之間的區別。一是產生由來不同。產生源頭上,思想問題、心理問題、精神問題一般是后天形成的,主要受生活環境、教育程度、人生經歷等因素影響,而性格問題既有先天遺傳的原因又受后天因素影響,一般在年齡較小階段就可顯現。產生過程上,思想問題、精神問題、性格問題可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經歷了時間的積淀與磨礪,最終形成意識領域中較為穩定的狀態;心理問題則大多是“突變因素”,多由環境因素誘發出各種心理障礙,是意識領域中的不穩定狀態。二是性質認定不同。思想有好壞、善惡、是非之分,多與道德品質掛鉤,“思想問題”則通常含貶義。心理常區分為積極、消極,健康、不健康;精神多區分為正常、不正常,精神問題很大程度是指精神障礙、疾病;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并無好壞之分,多為中性含義。性格有多種屬性特征,形容一個人不同于大多數的特質,性格本身并無好壞,但“性格問題”通常是指其中負面消極部分。三是影響范圍不同。思想問題影響范圍較大,影響力深刻持久,常帶有政治和道德的色彩,既影響自己言談舉止,而且也會傳播影響到他人、群體乃至社會。心理問題、性格問題影響范圍較小,多數問題僅局限于個體或小群體,心理問題具有情境性和易變性,跟外部環境和條件關系密切,一般作用時間較短;性格問題多為長期的習慣和特性,作用時間較長。精神問題一般都是個體問題,對本身影響巨大,作用時間較長,若出現極端行為時可能會對群體和社會造成一定危害性。
三要科學把握“四個問題”的內在聯系。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心理活動是思想形成的基礎之一,思想活動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結果,這種結果有時又會反饋過來引發心理問題。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某種動機受到挫折,可能會灰心喪氣,對人生失去信心,發展成為思想問題;若長期得不到解決,則可能反過來加重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問題與精神問題:精神問題不一定全部由心理問題所致,但心理問題惡化則會衍化成精神問題。一個人存在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情緒,如果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無法調解走出,可能出現心理問題;若病情時間持續延長,癥狀繼續惡化,甚至出現自傷、自殺等行為,很可能已經轉變成抑郁癥,這就屬于精神問題了,需要及時送往專門醫院進行診斷治療。心理問題與性格問題:性格問題是造成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心理問題也對性格形成有著重要影響。針對外界環境刺激時,不同性格特點的人對刺激的反應也不同。同一件事對正常人來講不會造成心理負擔,而對存在性格缺陷的人來說,很可能會讓其失去心理平衡,造成心理障礙。而出現心理問題容易令人在認識層面出現偏差,促使形成性格上的缺陷,例如一個人因感到自己有心理問題而比較敏感自卑,導致性格上更加沉默內向甚至封閉自己。
由于時代背景特點,當前青年官兵出現“四個問題”的概率大大提高,需要基層骨干把準問題方向,及早對癥下藥,針對性做好干預防范。
一要強化預防意識。一要摒棄“事不關己”的錯誤想法。提高思想站位,清醒認識到解決官兵“四個問題”是形勢所需、職責所系,尤其一線骨干必須成為抓安全、保穩定的末端落實者。二要克服“難有作為”的消極情緒。堅決杜絕“不管閑事”的消極心態、對問題“視而不見”的習慣做法,切實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三要消除“患得患失”的名利思想。一線骨干工作辛苦、責任重大,付出努力當下并不一定有明顯成績,但要切實從部隊安全穩定的大局出發,從解決問題中尋求獲得感,盡心盡力地履行職責、干好工作。
二要提高辨別能力。想要真正把“四個問題”搞清楚、弄明白,做到對芯開鎖、照紋劈柴,就要擁有辨別問題的本領。一要加強學習。很多骨干對“四個問題”要么發現不了,要么混為一談,究其原因就是對問題一知半解、不清不楚。“四個問題”專業性很強,涉及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想要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就要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升知識儲備。二要勤于思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四個問題”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有互換又有重疊,既有遞進又有交叉,需要針對具體問題深究前因后果,才能厘清思路、抓住重點。三要注重積累。對“四個問題”的發現和辨別,除了依據書本上的理論,更要注重在實踐中摸索規律,將每次問題的有效解決轉化為下次工作的經驗和能力。
三要注重方法實效。所謂對癥下藥,除了把準病情,還要開好藥方,才能確保藥到病除。“四個問題”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在干預前期階段都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心理疏導、情緒撫慰等工作。方法要主動靈活,借“機”順“勢”,積極做好一人一事工作。有的樂于交流可以從談心交心入手,有的善于傾聽可以多些教育引導,不善言辭者可以通過文體活動拉近感情,出現明顯病理特征的就要及時送診就醫。總之,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做到靈活處置、化解難題。
四要加強人文關懷。防范化解官兵“四個問題”的基礎,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一有愛心。知兵愛兵向來是我軍的光榮傳統,是增強部隊凝聚力、戰斗力的不二法寶。反之,管理簡單粗暴、“三冷”現象(軍營生活冷清、對待工作冷漠、官兵感情冷淡)蔓延,則是“四個問題”惡性衍變的罪魁禍首。二夠細心。預防工作重在精細,帶兵骨干要時刻關注所屬人員日常點滴,從情緒到行為、從飲食到睡眠,敏感把握異常動態,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止于萌芽。三具耐心。有效開展思想教育、心理疏導等工作,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僅需要骨干多頻次、多方式地開展工作,有時頑瘴痼疾還會出現反復,耐心不足就難以實現久久為功,導致前功盡棄。四備同理心。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去理解和引導官兵,既能迅速拉近與官兵的思想距離,又能切身感受官兵的思想包袱、情感需求等,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