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征徵 唐書娟
(1.昆明文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城市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自2014年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國際上便給予了高度重視,這也表明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機遇的到來。但是機遇往往伴隨挑戰,在國際貿易中,國家與國家頻繁的貿易往來,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關于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緩解這些糾紛便成了各個國家關注的重點。在國際交流過程中,臨時仲裁制度極其常用,此制度最大的優勢便是靈活多變,不會受到國家以及區域的局限性,對于任何環境都可以適用,在貿易糾紛中既維護了各個利益主體的權利,同時使市場環境更加穩定,減少了由于糾紛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而本文則站在法律視角下,針對自貿區臨時仲裁制度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給予的幾點建議,能夠為此制度的不斷完善提供參考與借鑒。
在自貿區多樣化的糾紛中,仲裁是很好的緩解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法院工作的壓力;與此同時也具備了多種特點,例如可以根據當事人的意愿實現最大化的自治,權利主體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根據自身能力實施自衛行為,救濟自己被侵害的權利,也正是由于仲裁制度的這些特點,在商事糾紛中被廣泛地應用。臨時仲裁主要指的就是利益雙方以仲裁協議為依據,對存有爭議的內容由臨時組成的仲裁庭審理。當前機構仲裁發展迅速,仲裁制度在相互促進與補充下也越來越完善。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2020年短短的五年時間內,選擇臨時仲裁的當事人占比達到了30%左右,這也說明了在解決商事糾紛問題的方法中,臨時仲裁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功能性越來越強大。與機構仲裁相比較,臨時仲裁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將當事人意愿中的自治作為核心內容,使仲裁庭擁有了較多自主權利。仲裁當事人可以自主選擇仲裁庭、規則、地點等不同事宜,外部干預減少;第二能夠將糾紛解決經濟性大幅度的提高,臨時仲裁不需要任何機構介入,不受時間限制,復雜環節簡單化,利益雙方可自行商討,進而將仲裁中不同事項明確,成本減少,更加突出了仲裁的靈活與變通特點;第三臨時仲裁自主性較強,所以利益雙方對于裁決結果認同度較高[1]。
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保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雖然指出了如果在自貿區內已經注冊的企業在互相約定下,由指定地點、仲裁規則、指定人員對存有爭議的內容進行仲裁,那么則認定此仲裁協議是有效的,但是因為多種原因的局限,我國法院對于臨時仲裁并沒有明確承認其法律效應,依然存在爭議。例如《仲裁法》第十六條、十八條中提出只有仲裁機構才有法律效力。由此可見這和上述提到的《意見》中的內容存在較大的沖突,對于后期流程開展會有影響。臨時仲裁在法律中依然缺少權威性的支持,仍然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與修訂。
臨時仲裁將雙方當事人合意作為依據,而這個合意又需要由臨時仲裁協議體現出來。所以臨時仲裁協議便成了關鍵,在我國《仲裁法》第十六條中提到仲裁協議上要指明具體的仲裁委員會,但是在臨時仲裁中對此卻并沒有明確要求,為此需要雙方針對臨時仲裁協議內容合意。雖然《橫琴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時仲裁規則》(以下簡稱《橫琴規則》)以《意見》為依據,對仲裁中的三特定進行了細化,但是并沒有指出具體內容,未羅列示范性條款,極易導致本身就沒有條款制定經驗的當事人面臨種種困難,仲裁程序實施受到影響。
臨時仲裁中的仲裁員選定是當事人雙方共同完成的,若協商不成,則要指定。而《意見》中也明確規定了臨時仲裁員選任相關事宜,但不夠清晰?!稒M琴規則》中也指出了如何選定仲裁員,并且說明了指定的具體程序,但是也明確說明了必須要與《仲裁法》規定的條件相符。在《仲裁法》中針對仲裁員的要求非常嚴格,這樣使糾紛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當事人的意愿也很難達成。其次,《橫琴規則》中提到在特定情況下,仲裁員承擔著信息披露、回避義務,但是并沒有指出在違反這些義務以后需要如何懲戒。
仲裁制度需要司法來執行,而且法院給予相應的監督,所以臨時仲裁中,司法干預是必要的。但是監督限度以及范圍如何界定依然需要進一步進行明確。在《意見》第九條中指出了法院可認定臨時仲裁協議有效,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同樣有權力認定其是無效的。在《橫琴規則》中針對司法如何干預,干預局限性如何設定并沒有詳細的標準給予說明,這對臨時仲裁裁決公平性、有效性極其不利[2]。
臨時仲裁制度必須要有法律給予權威性的支持,所以要將與其相矛盾的法律條款進行調整。在《仲裁法》第十六條第二款中,關于“仲裁協議需要明確限定仲裁委員會”這一條進行調整,不要將其作為衡量仲裁協議是否有效的必要條件。其次,第十八條仲裁委員會可改為仲裁庭,將第二十條中的仲裁委員同樣也改為仲裁庭。
在《意見》第九條中提到臨時仲裁協議基本內容有:仲裁意愿、事項、地點、人員、規則等,根據此內容,與自貿區糾紛特點結合,將示范性協議條款制定出來,以此作為可以參考的范本。除此之外,為了能夠使臨時仲裁更具國際性,制定的示范條款以及相關內容可參考《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盡可能地和國際規定更加貼切。
仲裁案件審理中,裁決的公平公正性取決于當事人合意選任的仲裁員。所以對此要進行明確的規定,在《仲裁法》第十三條中對于仲裁員資格有明確規定,必須符合“三八兩高”,三八指的是從事仲裁、律師、法官三職位工作滿八年,兩高是指法律專業高職稱、經濟貿易專業高職稱,只有具備以上條件才能成為合格的仲裁員。與其他國家相比較,此條件有些嚴格,并不能適用于臨時仲裁中,所以要以具體區域為依據,對仲裁員資格認定的標準適當放寬,無需受職業、國籍局限。其次,還可以借鑒《仲裁法》第三十八條關于仲裁員法律責任認定,為此《仲裁法》中也可以適當增設條款,在明確仲裁員監督、懲戒條款時,可根據仲裁前、中、后進行規定,一方面能夠確保仲裁員行為的規范,另一方面保證仲裁結果公平公正[3]。
法律視角下自貿區臨時仲裁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到其與司法監督間的均衡點。臨時仲裁的制定要將改變原有司法監督干預較多的現狀,可遵循適度干預原則。首先,在臨時仲裁程序的有效執行過程中,法院給予強制性的保障,確保自貿區在范圍之內實施的臨時仲裁結果能夠被承認,并且有效地執行。如果臨時仲裁處理的結果并沒有存在無效或者是可以撤銷等情況的時候,法院應該發揮的是執行機構仲裁裁決作用,對臨時仲裁裁決積極執行[4]。其次,針對臨時仲裁裁決審查,法院要在真正意義上落實到程序上,而并不是對實體的審查,盡可能地確保臨時仲裁裁決具備一定的獨立性。
最近幾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但是由于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涉及的法律法規自然也就不一樣。貿易進出口額的日益增長,隨之而來的便是貿易糾紛事件的多發。而臨時仲裁以其優勢有效緩解了這些矛盾,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但時代在發展,臨時仲裁也要與時俱進,彌補自身缺陷,在不斷完善與優化中發揮應有的法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