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紹雄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2)
城市的發展雖然帶動了經濟發展,但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綠色基礎設施逐漸被灰色基礎設施所代替,城市出現了熱島效應、洪澇災害等問題[1-2],研究人員、城市規劃師和政府開始關注城市公園的布局問題。然而,越來越多的案例顯示,城市公園普遍存在分布不均,服務范圍覆蓋度不足等問題,通常表現為城市中心覆蓋度高,而邊緣覆蓋度低[3-5],其不合理布局較大地影響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的公平發展。
在《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年3月3日市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批準)中,漳州市政府提出了建設“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千園綻秀的田園都市、萬徑流彩的生態之城”的城市目標定位。利用生態基底條件優越的自身優勢,漳州市相繼開展了城市郊野公園和“五湖四?!钡纫幌盗猩鷳B項目的規劃和建設[6-7]。但漳州城市公園的服務范圍是否能夠滿足市民的日常需求,目前還未有相關的研究對此進行科學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以規劃建設較為成熟的漳州市主城區為例,嘗試分析漳州市城市公園的服務范圍覆蓋度,以期為漳州的人居環境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部,地處北緯23°34’~25°15’,東經116°54’~118°08′之間。漳州市東瀕臺灣海峽,與廈門隔海相望,東北與泉州接壤,西北與龍巖相接,西南與廣東的汕頭毗鄰。
根據《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年)》,漳州市主城區包括薌城區、龍文區和圓山新區。由于圓山新區為新納入城區,開發剛起步,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居住區建設尚未成熟,所以本次研究不包括圓山新區。在薌城區和龍文區,北環城路、北江濱路、龍祥北路和迎賓大道所圍的區域地塊開發相對成熟,具有較大的評估意義,因此,將此區域定為研究區域,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區域位置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三類空間數據對公園服務范圍進行分析,即公園、住宅和路網數據。對于公園數據,通過高德地圖結合谷歌遙感影像獲得公園的范圍及公園入口。高德地圖數據來源于商業遙感影像,更新速度快,并具有較高的分辨率[8]。本研究只包含具有公共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地,不包括未開發的林地及私人綠地。最終共有分布于研究區內或邊緣的16個城市公園綠地被采用于本次研究(圖2,表1)。通過開放眾源地理信息數據平臺Open street map (OSM),獲得研究區域道路數據。通過高德地圖爬取住宅小區位點數據,共有708個小區位點數據位于研究區內。

圖2 研究區公園綠地分布

表1 研究區公園信息
利用基于ArcGIS平臺網絡分析方法,來評估城市公園的可達性和服務范圍。可達性是居民到達某個目的地愿望和容易程度的定量表達,衡量指標為居民到達目的地所花費時間、費用、以及所行走路程[11]。可達性分析已被廣泛應用于評估公共設施的布局合理性[3-4][10]。有多種方式可用于分析可達性,主要包括最小距離法、引力模型法、直接統計法、旅行距離或旅行費用法[11]。相比之下,最小距離法和直接統計法無法體現道路情況對可達性的阻力,引力模型法計算過于復雜,旅行距離與旅行費用法更能夠真實地體現到達目的地所花費的時間和路程[3]。隨著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水平的提高,ArcGIS已經能夠快速地進行網絡分析。因此,基于ArcGIS平臺網絡分析的旅行距離法。在評估公園可達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以研究區道路為網絡基礎,以公園入口為目的地,評估不同可達性水平下公園的服務范圍。
由于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是為居民提供日常鍛煉和社交的功能,居民到達城市公園的主要方式為步行,所以,合理劃分居民步行距離意愿,對于科學評估城市公園的服務范圍至關重要。美國交通部進行的2012年全國自行車與行人態度和行為調查顯示,有61%的受調查者愿意為了鍛煉、休閑、娛樂和遛狗平均步行1.3英里,這相當于步行10分鐘到離家半英里遠的公園。自家步行10分鐘也是美國公園評分指數中城市公園可達性的評價標準[12]。由于中國未進行相關的群眾調查,參考美國數據,將步行10分鐘定為城市公園可達性較好的水平[3]。近年來,“15分鐘生活圈”的概念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推廣,并逐漸應用到城市規劃中。倡導以步行15分鐘范圍作為社區生活建設的基本單元,為居民提供步行范圍內的基本服務功能和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區生活平臺[13]。所以,將步行15分鐘,步行距離0.75英里定義為公園服務范圍。綜上,將公園可達性水平劃定為4個等級,如表2所示。

表2 時間成本可達性水平參考標準
研究區域內共有城市公園16個,總計用地面積419.94 ha,平均用地面積為26.25 hm2(表1)。公園步行5分鐘的服務范圍只覆蓋研究區域14.40%的面積及16.95%的小區,步行10分鐘的服務范圍,覆蓋研究區域30.50%的面積及44.49%的小區;步行15分鐘的服務范圍覆蓋研究區域46.11%的面積及67.09%的小區(表3)。在美國100個最大的城市中,城市公園的步行10分鐘服務范圍在28%到100%之間,中間值為65%。相比之下,漳州市公園服務范圍尚未達到美國的中等水平。

表3 綠地服務范圍覆蓋度
研究區域內仍有53.89%的面積及32.91%的面積在15分鐘步行服務范圍外,主要位于北部、西部、東部等城市擴展區域,在水仙大街與悅港路交叉區域也存在服務盲區,如圖3所示。碧湖生態公園、閩南水鄉、湘橋湖生態公園很好地擴展了龍文區的公園服務范圍,為漳州新城區建設打下了良好的人居環境基礎。西院湖生態公園彌補了西部區域城市公園服務范圍的不足,為漳州城區向西發展邁出了生態的步伐。

圖3 公園服務范圍
3.2.1 積極推進公園項目建設與優質綠地儲備
當前,漳州市全面開展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提升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城市郊野公園、片林花海、山塘湖泊、內河整治、濕地保護等建設,集中力量建設“五湖四?!??!拔搴奔幢毯?、西湖、西院湖、九十九灣湖、南湖;“四?!奔蠢笾?、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目前,碧湖以及九十九灣湖中的閩南水鄉和湘橋湖,已經為龍文區新城區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人居環境基礎,擴展了城市公園的服務范圍。西部正在建設的西湖生態園已經獲得國家三星級綠色生態城區規劃設計標識證書,計劃將建設三個城市公園,進一步完善西部的綠色基礎設施。九十九灣湖北部的上美湖生態公園也正在有序施工,建成之后將彌補周邊多個樓盤。
除此之外,漳州市生態基底優勢大,具有多個優質的綠地斑塊。本次研究根據現有城市公園服務范圍的不足,結合漳州市土地利用現狀,選取了部分可進行城市公園建設的綠地,如圖4所示。

圖4 在建綠地與潛在綠地分布
3.2.2 城市開發堅持整體規劃與布局
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應借鑒碧湖及西湖生態園的開發模式,整體規劃和布局,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城市開發應整體分析公園綠地服務范圍,合理規劃綠地、小區和道路布局,確保公園綠地服務范圍全面覆蓋。
3.2.3 優化居住區綠地空間
高質量的小區綠地空間有利于提高居住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公園綠地服務范圍的不足。要確保新建居住區內綠地率不得低于30%,綠地空間應包含一定數量的活動場地(如兒童游戲場),并布置坐椅、鋪裝地石等設施,以滿足居民休息、散步、運動、健身的需要。對于研究區水仙大街與悅港路交叉區域存在的服務盲區,建議增加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日常休閑運動和社交場所。
本文以漳州市主城區開發建設較成熟區域為例,利用基于GIS的網絡分析法,進行城市公園服務范圍覆蓋度分析。結果顯示,有30.50%的面積及44.49%的小區位于公園步行10分鐘可達范圍內;超過一半的區域要步行較長的距離到達公園,說明漳州市城市公園的服務范圍覆蓋度還有待提高。本次研究結合漳州市當前土地利用現狀,挑選部分可擴展公園服務范圍的綠地,可為漳州市其他城市公園綠地布局優化提供方法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