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顏色密碼”美育工作坊旨在通過豐富和拓展美育的內(nèi)容、途徑和方法,引導孩子自覺自主參與實踐體驗。在此基礎上,喚醒他們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欣賞和享受藝術與生活之美,培育樂于通過勞動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懷抱感恩之心參與社會實踐等美德,最終實現(xiàn)核心美育素養(yǎng)的滲透與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塑造,從而促進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關鍵詞] 顏色密碼;自覺自主;美育
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我們提出“顏色密碼”美育工作坊的拓展性研究,就是引導孩子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喚醒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通過勞動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欣賞和享受藝術與生活之美,懷抱感恩之心參與社會實踐,回報和奉獻社會,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現(xiàn)代小公民。
一、“顏色密碼”美育創(chuàng)新實踐的課程設計
“天然草木染”是“顏色密碼”美術教學工作坊的主要研究領域,分“天然草木扎染”和“天然草木敲拓染”。什么樣的顏色可以用哪些植物的部分,用什么方法來提取,就像一串有待揭示的“密碼”,故美其名曰“顏色密碼”。
1.“顏色密碼”美術教學課程設計
“天然草木染”是一種利用天然的植物根、莖、葉、皮、果殼等原材料,經(jīng)過煮、榨、搗、拓等方法,將植物中的色素提取出來制成染液,給紡織品染色并繪畫的技術,也可直接將植物的莖、葉、花等部分進行敲打拓染,從而制作出自然天成的佳作。除了“天然草木染”外,“顏色密碼”美術教學工作坊還涉及天然礦物顏料的探究(見表1)。
該課程的立足點在課堂,無論是對原料的認識、提煉,還是作品的創(chuàng)作,僅限于單純的美術教學,美育的內(nèi)容、途徑、方法顯得較為單一,許多美育的功能沒有得到較好的體現(xiàn)。
2.“顏色密碼”美術教學課程的再認識
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提倡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融合校本課程,樹立大教育、大學科思想,關注學校、家庭、社會的協(xié)同,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開展綜合育人實踐。“顏色密碼”美術教學的內(nèi)容,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實踐中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氣勢恢宏的敦煌壁畫、造型各異的唐三彩等中華文明,都有“顏色密碼”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3.“顏色密碼”美育創(chuàng)新實踐課程的構思與設計
基于以上的理解與認識,我們從美育創(chuàng)新實踐的層面,對“顏色密碼”美術課程進行了拓展性再設計。
(1)課程構思
課程構思將課程實施的過程分為走進自然、參加勞動、美化生活、創(chuàng)造藝術四個環(huán)形步驟,每個步驟的實施內(nèi)容不是單列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彼此影響的。每個步驟的體驗實踐都有明確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指向,使教育目標更加明確。
(2)綜合性學科教學體系的架構
多學科整體推進“顏色密碼”創(chuàng)新美育實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其中的1-2門學科中的2-3項內(nèi)容參與實踐,既面向全體,又充分考慮個性特長,凸顯了拓展性課程的自主選擇性。在“顏色密碼”的教學內(nèi)容上,無論是“草木染”、敲拓染,還是礦物顏料繪畫,其對原材料的認識、采集與提取都具有豐富的研究內(nèi)涵,課程實施的途徑與評價也具有多樣性,值得我們依據(jù)各學科教學特點,整合各學科教學優(yōu)勢,開展綜合美育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見表2)。
二、基于“顏色密碼”的美育創(chuàng)新實踐
1.創(chuàng)建“顏色密碼”實踐基地,讓探究活動落在實處
“顏色密碼”并不神秘,就像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在身邊一樣。破解這種神秘感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進而才會想得到。我們把“顏色密碼”的元素融入校園綠化種植之中,開辟了“顏色密碼”百草園,播上紫云英等染草的種子,挖來艾草加以培植;在南面圍墻的花壇里種上藤本染色植物,任它爬滿墻面,營造出“處處有染草、季季有花香”的“顏色密碼”特色校園。
2.線上線下結合,無限拓展工作坊的工作面
學校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便利,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設公眾號,將“顏色密碼”探究內(nèi)容制作成短視頻發(fā)送給家長,讓學生和家長在家里共同完成作品,并將制作心得、圖片、視頻發(fā)到群里,大家共同研討并分享。孩子與家長一道探究“顏色密碼”的過程,使家校合作更加緊密,學生與家長的親情也愈發(fā)增強。這種模式,解決了學校工作室空間有限的難題,讓“顏色密碼”工作室得到無限的“擴張”,一個個家庭都成為各具特色的“顏色密碼”工作室,滿足了每一位孩子的探究欲望。
3.多學科并舉,實現(xiàn)探究活動的自主性選擇
學校每學年舉辦一屆“顏色密碼”文化節(jié)活動,在此期間,圍繞同一個主題,美術、科學、語文、綜合實踐等學科,各自發(fā)揮其學科特點,紛紛向學生展示體驗菜單。喜愛語文的可以寫觀察日記;喜歡科學的可以研究和種植植物;喜歡綜合實踐的可以假日小隊的形式,小組合作完成線路設計和推薦,參加“小小志愿者”公益活動……孩子帶動家長一道參與,滿足了不同興趣愛好的需求,每一個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也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間的濃濃親情。
4.多元評價,多層次滿足學生的價值需求
“顏色密碼”的創(chuàng)新實踐,開啟了評價的多元化。有集體展示式的評價,也有個人才藝的評價;有學校層面的評價,也有家長參與的評價;有學科層面的評價,也有社會實踐的評價;有自我評價,也有同伴評價……這種評價有肯定的、有激勵的;有贊賞的、有批評的;有全員參與的、有小組合作的。這種評價,在比較中找差距,在競爭中尋原因,無論是對班集體建設,還是對個人成長,都起到互學互鑒的作用,最終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
三、“顏色密碼”美育創(chuàng)新實踐的成果
1.創(chuàng)造了讓孩子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多重機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顏色密碼”的實踐,讓家長們饒有興趣地帶領孩子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孩子們看到了平時看不到的風景。在尋找和收集天然染料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真舍不得折斷眼前的那株南燭,雖然它會幫我實現(xiàn)做烏米飯的愿望,但不知道我的‘暴行是否會影響它來年的生長,我心有不忍……
校門口公園里的落葉,花店門口被遺棄的玫瑰花,都成了孩子們搶手的寶貝。他們會選擇造型好看、汁水飽滿、容易上色的枝葉和花朵,用敲拓的形式將它們永遠留在紙、布等材料上,說這是再現(xiàn)“活著的美”。
2.拓展和豐富了勞動的內(nèi)涵,讓孩子們樂于勞動、勤于勞動
“顏色密碼”的探究過程就是勞動的過程。除了在自然界中采集原料,還可以收集家中平時丟棄的果殼、果皮,如洋蔥皮、菱角殼、絲瓜皮、火龍果皮、紫葡萄皮等,收集后曬干再分類、整理、保管,這也是一項勞動。勞動培養(yǎng)了孩子們堅韌、自信的品質(zhì)。暑假里,貴州錦屏的30多位小伙伴來到學校體驗“顏色密碼”探究課程,整整一個上午,我們的孩子手把手示范、指導、講解,沒有一個嫌臟叫苦。
3.發(fā)現(xiàn)和找到了美化生活的途徑與方法,讓孩子們更加熱愛生活
生活處處有藝術,“顏色密碼”讓學生感到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孩子們會將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裝點教室、走廊和家里的小書房、臥室等;會穿上自己染制的文化衫,圍上各色絲巾,帶上五彩繽紛各式圖案的手提包來校展示;會掛上自己親手設計,并用天然染料繪上各種個性圖案的陶笛去上音樂課;畢業(yè)時還會將自己親手繪制的、承載友誼的精美小書簽贈送同學。在各類活動中,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藝術,更學會了懂生活、知感恩、有擔當。
4.豐富了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激發(fā)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個在濃郁藝術氛圍中熏染成長的孩子,內(nèi)化的是美麗的心靈,外顯的是美好的行為。在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的展演現(xiàn)場,孩子們的作品求購、求藏者絡繹不絕。他們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藝術珍品拿去義賣,將義賣所得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體現(xiàn)出濃濃的奉獻與助人精神。
都說育人無痕,但基于“顏色密碼”的美育創(chuàng)新實踐,把“美”綻放得有形有痕,美在自然、美在勞動、美在生活、美在藝術,美在浸潤其中的成長。愛自然,潤熱愛生活之德;愛生活,潤勞動之徳;愛勞動,潤奉獻之徳。
[參考文獻]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2]俞寅琳.探求推進中小學美育“路線圖”[N].浙江教育報,2019-1-9(03).
葉國洪?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