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偉節
隨著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越發明晰,價值內涵越發澄明,效度檢視越發明顯,班主任作為新時代特色育人的核心主體,更加覺得 :班級育德的真正意義在于勤于實踐和活動體驗。創新活動悟德是當下學校德育變革的新走向,也是全面超越傳統育德的實踐范式樣態。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對教育有過與眾不同的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顯然,這里留下來的,或許已成為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品質、一種素養,而這些都與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活動情境中進行體悟養德分不開的,也是“立體弘德”的必然選擇。
本期著眼班主任實踐“立體弘德”、突出班級“活動悟德”的主題,旨在通過精心開展體悟育德的系列活動,真正使學生體悟到能夠受用終身的、全面發展的“必備品格”和良好德性。這里的“活動悟德”是指班主任在堅守“立體弘德”中,依據班級教育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習者實踐活動為中心,強化學科知識和社會現實生活、學生的課內外學習活動和學生的親身活動體悟相結合,體現一種面向全體學生,以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班級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感悟育德方式。
顯然,班主任倡導創新活動悟德,充分體現了有效落地國家《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綱要》精神,注重將培養小公民的道德品質與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自覺踐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堅持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將生活情境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創設精彩的主題實踐活動情境,選擇適合學生活動體悟育德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體驗活動中自主構建和自行修德,在活動情境中體悟良好德性養成的魅力,在主體感悟中將育德元素珍藏在心里,留下永久的記憶。
然而,反觀當下班級教育的現實,不少班主任仍然將重點和焦點放在各類教育形式上,在目標定位、活動方式、方案設計、素材選擇等方面費盡心思,卻忽視最為關鍵的一環——班級立德實踐的落實,從而造成學生道德行為缺失、知行脫節現象明顯,難以融合育德活動內容,延伸至課后的活動體驗,育人缺乏直抵人心、直指活動感悟品德的力量。尤其是在功利化教育趨向仍在愈演愈烈之時,還是很少留給學生自主設計、自由思索、自身體驗的活動空間;剝奪了學生的多樣活動體驗, 更難以從體驗活動中領悟到如何處事、待人、抗挫折、負責任等品德養成的行為。為此,突出活動體悟的育德本質,需要關注三點:
1.引領活動悟德的價值。班主任在創新活動悟德中,需要充分發揮價值引領的功效,引導學生回歸育德的初心,形成個性化活動體悟德性的價值理解;引導學生正視現實生活作為活動育人的重要資源,通過啟發、選擇和利用有價值的活動主題進行深入思考、深刻體驗和深度養德;引導學生真正認同自己在道德建構中的主體價值,探尋活動體驗的意義,實現外在引領和自主體悟的統一,以旺盛的活動體悟力影響學生的品德發展,體現育人的
價值。
2.開設活動悟德的場景。班主任在創新活動悟德中,需要注重開發設置密切聯系學生主題實踐活動作為學生體悟良好德性的有效場域;通過設立綜合性生活體驗活動的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育德氛圍;力求指導學生參與活動場景的創設,獲得對社會、對生活、對學習的積極體驗,逐步形成向善、開朗、進取的個性品質,彰顯活動體悟育德的親近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享受體驗活動助力德性發展的場景意義。
3.創生活動悟德的樣態。班主任在創新活動悟德中,需要精心設計班級系列主題實踐活動,積極嘗試用體悟式德育實踐活動陪伴學生品德素養的養成,借助活動將學生德性養成的體悟權還給學生。努力創造諸如“書香養德”讀書勵志、“真情潤德”感恩回報、“儀式育德”莊重教育、“行動立德”志愿服務、“課堂蘊德”育人提升、“攜手弘德”家校共育等活動,體悟育德的班級實踐多元方式與樣態,有力呈現活動體悟學生內心德性的特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