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周宇 胡朝暉 任偉民 舒文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采取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選取6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依據手術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0例,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為A組,采取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為B組,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結果 對比B組,A組總有效率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0.05);與B組相比,A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天數均較短,術中失血量較少(P<0.05)。結論 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給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促進骨折愈合,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安全性高,促進患者預后恢復,縮短其住院天數,值得借鑒。
關鍵詞: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股骨頭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見病癥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我國老年性骨折高達150萬人左右,其中股骨粗隆骨折占比49%,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1]。目前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髖螺釘治療是常見治療方式,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治療效果佳,但該手術創傷大,術后極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影響患者預后恢復,降低其術后生活質量[2]。因此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療方式至關重要。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主要方式之一,主要經置換人工股骨頭實施髖關節解剖重建,但該手術操作時間長、出血量多,對醫師能力要求較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的內固定方式,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以及操作簡便等優點[3]。因此本文就本院選取的64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分析,研究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的臨床效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選取的6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入組標準:(1)均符合《骨科學》[4]中診斷標準,并經X線、CT掃描確診;(2)無手術禁忌癥;(3)生命體征平穩。排除標準:(1)伴肝、腎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2)與患者溝通存在障礙。依據不同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0例。A組男、女各18、12例,年齡在66~78(72.30±2.15)歲;部位:左側20例,右側10例。B組男、女各19、11例,年齡在66~79(71.53±2.08)歲;部位:左側21例,右側9例。2組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 方法
A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術前依據X線攝片對髓腔狀況進行檢查,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同時在牽引床上實施復位,于大轉子頂端近側做一5~7cm縱向切口,以充分暴露尖端,插入導針,經導針引導下,實施擴髓同時主釘置入髓腔近端;針對骨質疏松較為嚴重的患者,經髓腔近端進行擴髓,插入主釘,注入導針,對深度進行測量,沿導針置入螺旋刀片,隨后實施鉆孔,放入鎖定釘。B組采取股骨頭置換術,術前完善檢查,經X線攝片明確髓腔大小,待麻醉完成后,以鈍性分離髖關節后外側肌肉,促使股骨骨折、關節囊充分暴露骨折端,切斷股骨頸股骨頭,進行擴髓,選擇適合股骨頸長度的假柄,安置標準頸,按照髖臼形態,安裝假體股骨頭,復位髖關節,隨后明確患髖能夠屈伸旋轉,以繃帶進行固定,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手術結束后2組均給予抗感染、預防血栓等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依據Harris法評分評估療效,療效評價標準[5]:顯效:Harris法評分≥90分,有效:評分80~89分,好轉:評分70~79分,無效:評分<70分。統計兩組內固定松動、髖內翻、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兩組骨折愈合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天數,骨折愈合標準[6]:無局部壓痛、縱向叩擊痛,無異常局部活動,X線攝片顯示骨折處存在連續型骨痂,可在無支持情況下沿平地連續行走3min。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選用SPSS 20.0程序處理,t檢驗計量數據,以表示,X2檢驗計數數據,以%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達。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與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A組總有效率93.33%較B組66.67%高,并發癥發生率6.67%較B組30.00%低(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A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天數均短于B組,術中失血量少于B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骨質疏松可造成骨質吸收增多,以此不斷減少骨組織,引起股骨、髖部等部位骨折,其中以股骨粗隆間骨折最為多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增加社會家庭負擔[7]。故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需盡早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促進患者預后恢復。
手術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主要方式,股骨頭置換術是臨床常見治療方式,該方式可有效替換股骨頭功能,促進患者預后恢復,但該術式抗凝效果較差,手術創傷性大,增加手術風險,影響患者預后恢復[8]。近年來,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在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可有效彌補股骨頭置換術不足,其主要是與生物學固定、力學固定相結合,以最佳方式對骨質填充壓縮,進而達到顯著的抗凝效果以及力學穩定性;且以螺旋刀鎖定骨折部位,可顯著促使骨髓處壓力上升,以此改善骨折復位穩定性,進而減輕對患者骨皮質損傷,預防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提升手術成功率。本文研究得出,A組較B組總有效率高,并發癥發生率低,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可促進患者預后恢復,提升治療效果,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安全性高;且A組較B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天數均較短,術中失血量較少,得出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術中失血量少,可促進骨折愈合,改善預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分析原因在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主要是將螺旋刀片旋入并鎖定在骨質中,可顯著錨合骨質,促使固定強度改善,同時可有效避免擴髓,手術風險低,安全性高;且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可顯著提升股骨干抗折斷能力與承受應力能力,以此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加快骨折愈合時間,縮短其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應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中,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且術中失血量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同時可顯著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加快其骨折愈合時間,促進其預后恢復,加快患者出院時間,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潘偉成,龐金輝,陸維佳,等.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21,45(8):1276-1277.
[2]郭團茂,翟紅兵,陳文恒,等.采用三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0,48(2):205-207.
[3]王建華,林艷,吳永東,等.經皮撬撥與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效果[J].現代科學儀器,2021,38(2):176-180.
[4]陳安民,田偉.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203.
[5]錢玉,史航,朱愛祥,等.普通型與骨水泥強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40(2):189-194.
[6]曹澍,邵松.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術后對側髖部再骨折的風險及對策[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1,46(6):775-779.
[7]張元松,黃程軍,朱浩然,等.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臨床療效[J].創傷外科雜志,2020,22(8):633-634.
[8]趙利明,馬躍.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行人工關節置換術聯合假體周圍穩定性重建的研究[J].貴州醫藥,2020,44(10):160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