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韓櫻
摘要:目的:探討剖宮產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針對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加強術中術后護理宣教,指導床上活動,進行肌力評估,鼓勵早期活動,合理安排飲食,在抗凝溶栓治療時加強病情觀察,嚴格操作規程,進行細致護理。結論:對剖宮產術后者實施有效護理措施,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關鍵詞:剖宮產 ?下肢深靜脈血栓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近年來呈日益增長趨勢,若并發肺栓塞,可直接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術后一周是栓塞的多發期,最常見于小腿腓靜脈。臨床表現為患肢疼痛壓痛腫脹,常留下深靜脈阻塞或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癥狀。
1.病因
起發病相關因素: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狀態,術中出血,使用止血藥,術后臥床,下肢活動減少等都可導致血流緩慢;手術后人體的自身凝血機制增強,血栓可在靜脈瓣膜尖部和肌肉靜脈竇內誘發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2.預防措施
2.1基本預防
2.1.1基本預防原則
(1)早期活動,糾正易患因素。
(2)范圍 ?低危患者、無活動障礙、住院時間短、手術時間<30分鐘、無其他危險因素、可以活動。
2.1.2基本預防方法
(1)術中和術后適度補液、飲水,避免脫水。
(2)抬高患肢、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臟水平)。
(3)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脂、注意生活細節,避免久坐久站。
(4)規范靜脈穿刺技術,盡量避免深靜脈穿刺和下肢靜脈穿刺輸液。
(5)早期活動:指導床上活動,進行肌力評估、疼痛評分,盡早下床,術后注意保暖。對于因疾病原因或手術要求等雙下肢不能自主活動的患者,護士或家屬被動按摩比目魚肌、腓腸肌,并給予踝關節被動運動。人工擠壓腓腸肌應避開傷口,從足部到大腿由遠到近被動按摩10-30分鐘/次,6-8次/日。足關節屈伸運動,10秒/次,10-30次/組,至少8組/日。臥床、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導患者主動踝泵運動(用力、最大限度、反復地屈伸踝關節),病情允許可做膝關節屈伸運動,指導術后患者進行深呼吸,增加膈肌運動,促進血液回流。
2.2物理預防
2.2.1物理預防措施禁忌癥
(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或下肢嚴重水腫
(2)下肢深靜脈血栓癥(血栓性靜脈或肺栓塞)
(3)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和梯度壓力彈力襪不適用于下肢局部情況異常(如皮炎、壞疽、近期接受皮膚移植手術、下肢血管嚴重動脈硬化或其他缺血性及下肢嚴重畸形等)、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高出血風險的髖部周圍骨折的患者、骨科大手術(術中、術后是抗凝藥物預防的空窗期)。
2.2.2物理預防方法
(1)梯度壓力襪
(2)間歇充氣加壓裝置
2.3藥物預防 ?遵醫囑執行抗凝治療,并觀察效果。
3.護理干預
3.1心理疏導 ?患者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擔心疾病預后昂貴的治療費等都會導致病人產生焦慮癥狀、憂郁和急躁的心理。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心理疏導等方法主動與患者溝通,態度和藹,向患者介紹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癥狀,治療方法及配合相關注意事項,增加其康復信心,提高護理質量。
3.2飲食護理 ?避免食用生硬食物,病情許可進低脂、高熱量、易消化食物以增強體質;高纖維飲食,多喝湯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困難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給予術后3小時聽診腸鳴音、保證水分攝入,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血流速度。
3.3休息與活動 ?告知患者抗凝治療期間嚴格臥床、抬高患肢并制動的嚴重性。指導并協助病人患肢抬高20°-30°,略高于心臟水平、膝關節屈曲15°-20°,避免膝下墊枕、髂內靜脈呈松弛狀態,有助于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脹痛。囑病人及家屬嚴禁冷熱敷,也不能用力按摩。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1周-2周最不穩定,警惕栓子脫落導致肺栓塞的危險性。當全身癥狀與局部壓痛緩解后,可指導患者進行輕便活動,下床活動可使用彈力襪。
3.4抗凝期間治療指導 ?用藥前了解患者有無出血性疼痛,指導患者正確服藥,抗凝溶栓期間要密切觀察并教會患者及家屬對常見出血部位(穿刺點、皮膚、牙齦、皮膚粘膜等)的觀察,指導患者禁食可能引起黑便的食物(如肉類、血制品、肝臟、綠葉蔬菜等),教會患者提高自我防患意識,如刷牙動作要輕柔、避免摳鼻、防止跌倒等,以避免出血情況的發生。溶栓后患者不宜過早下床活動,患肢不能過冷、過熱,以免部分溶栓的血栓脫落致肺栓塞。
3.5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出院3-6個月門診復查,指導患者規律服用抗凝藥物,根據醫囑定時抽血化驗出凝血的時間。若出現下肢再次腫脹、疼痛、出血的現象,盡快就醫,給予發放預防血栓的防控材料、健康處方。
4.體會
護理工作者對剖宮產者應密切觀察其下肢的變化,做好心理護理,早期主動或被動按摩下肢,指導床上活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認真做好抗凝及溶栓處理,保證產婦生命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5.討論
剖宮產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是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妊娠期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增大的子宮壓迫靜脈;術前禁食術后出血,液體相對不足,血液濃縮;手術使用止血藥,改變血凝狀態;術后臥床,活動少, 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因此,對剖宮產者進行積極預防,施行藥物治療,實施合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秀麗.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0):39
[2]黃紅建.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預防和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5):399-401
[3]李艷.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和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