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娟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PSD)患者治療效果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1年6月160例PSD患者,參照隨機數字表平均分為對照組(C組)和循證護理組(EBN組)。C組采用神經內科一般護理,EBN組實施循證護理。比較兩組吞咽功能治療效果和心理健康。結果:EBN組有效率為92.50%,高于C組的75.00%(P<0.05);EBN組誤吸發生率為12.50%,低于C組的32.50%(P<0.05)。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和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EBN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C組(P<0.05),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C組(P<0.05)。結論:循證護理能夠提高PSD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心理健康。
關鍵詞: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循證護理;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腦卒中為神經內科常見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兇險、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其是因血管源性腦循環異常,造成腦功能出現彌漫性或局限性缺損的慢性、急性綜合征。吞咽障礙是腦卒中常見并發癥之一。資料顯示,20%~65%的腦梗死患者發病后會出現吞咽障礙,并且吞咽障礙會增加患者營養攝入的難度,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從而降低生活質量,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1]。循證護理是護理學發展的結果,以目前護理經驗、研究結果和患者需求為基準的新型護理方式,針對臨床問題查閱實證,指導護理實際過程,促進患者全方位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160例PSD患者,其中男96例,女64例,參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C組)和循證護理組(EBN組)。C組男44例,女36例;年齡42~84歲,平均61.38±8.29歲;卒中類型:缺血性36例,出血性44例;病程1~9d,平均4.86±1.87d。EBN組男52例,女28例;年齡41~85歲,平均61.77±9.17歲;卒中類型:缺血性38例,出血性42例;病程1~10d,平均4.92±1.95d。兩組性別、年齡、卒中類型、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本院倫理審核,和患者家屬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PSD診斷標準;神志清醒,能夠配合量表問卷調查;癥狀穩定,生命體征正常;護理依從性較好,全程參與研究等。
1.2方法
C組采用神經內科一般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指導、營養干預、一般心理疏導等,EBN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見下。(1)成立EBN團隊。選拔高年資護理骨干進入護理團隊,護士長負責EBN知識培訓、研究指導、工作協調等,筆者主要負責研究方案設計、資料分析、論文撰寫等。(2)循證問題確立。EBN團隊根據研究內容、護理經驗和患者病情等,經集體討論,最終確立“腦卒中”“吞咽障礙”“吞咽困難”“效果”“療效”“心理健康”等護理問題。(3)循證實踐。①功能訓練:加強對口周肌肉、舌肌、頰肌、咀嚼肌、咽部等基礎鍛煉,逐步改善吞咽功能;指導患者進行頭頸部、吞咽運動、口腔感覺等鍛煉,重視呼吸鍛煉、舌部刺激等。②飲食干預:針對PSD分級給予個體化進食指導,如調整姿勢,選擇一口量進食,改善食物性狀,指導反復吞咽等,在確保進食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患者自主進食。③心理干預:發揮團隊整體效能,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制定個體化干預方案。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治療效果比較
EBN組有效率高于C組(P<0.05)。EBN組誤吸10例,誤吸發生率為12.50%,C組誤吸26例,誤吸發生率為32.50%,兩組誤吸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88,P=0.032)。
2.2心理健康比較
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和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EBN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C組(P<0.05),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C組(P<0.05)。
3.討論
本研究顯示,EBN組有效率為92.50%,高于C組的75.00%;EBN組誤吸發生率為12.50%,低于C組的32.50%,說明EBN改善了治療效果。EBN符合現代護理核心要求,遵照科學、實用、嚴謹、客觀等理念,避免護理思維慣性,將國內外研究最佳實證結合臨床經驗、患者需求,為患者提供整體的、個性化的護理服務,解決臨床問題。本研究成立護理團隊,組織隊員學習EBN相關知識,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降低護理缺陷,完善了護理流程和方案[2]。
本研究僅觀察短期治療效果,中長期效果如何,有待進一步觀察。焦慮、抑郁和自我效能感是反映PSD患者心理健康的常用指標。本研究顯示,護理后,EBN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C組,SSEQ評分高于C組,提示EBN減輕了焦慮、抑郁情緒,提高了自我效能感,改善了心理健康。EBN組發揮團隊力量,經評估、討論患者心理特點、家庭關系等,針對性給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PSD認知,從源頭上減弱焦慮、抑郁;依照最佳心理干預實證、科室心理護理經驗和患者心理需求,給予個體化的語言交流、理解并尊重患者、病友分享心得以及親友情感支持等,緩解了焦慮、抑郁狀態[3]。
綜上所述,EBN提高了PSD患者的療效,降低了誤吸發生率,降低了HAMA評分、HAMD評分,提高了SSEQ評分,改善了心理健康,值得在神經內科中應用。
參考文獻:
[1]霍綺雯,黃燕冰,林東雄,金培群.吞咽分期深刺法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J].中醫學報,2020,35(02):420-424.
[2]任震晴,石丹,蔣蘇,周南香,馮國琴,周麗娟.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康復管理流程構建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20,35(15):11-14.
[3]韓冰,王小琴,鄧茹,雷正權.腦卒中后吞咽困難針刺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11):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