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骨科大手術,尤其是關節置換后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也是患者圍手術期死亡及醫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手術室下肢DVT的預防,降低DVT的發生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預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利用預防性護理對接受手術治療患者進行干預,探究其對下肢DVT的預防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統計納入2018 年9月~ 2020 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納入標準:(1)年齡>18歲,簽署知情告知書,(2)擇期行髖、膝關節手術治療者,(3)術前下肢靜脈超聲檢查未見下肢DVT。排除標準: (1)既往發生血栓性疾?。?)既往存在下肢骨折者,(3)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4)近2周內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藥物,(5)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者。對照組30 例: 年齡30 ~ 78(38. 63 ± 4. 66) 歲,男18 例,女12 例。觀察組30 例: 年齡32 ~ 75( 38. 05 ±4. 30) 歲,男14 例,女16 例。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 > 0. 05) 。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手術室溫度、濕度適宜,根據手術擺放合適體位,注意術中、術后肢體保暖。
觀察組:給予預防性護理。(1)術前評估患者是否下肢DVT 高危人群,評估后采用或不用止血帶,嚴格遵守止血帶使用規范,(2)術中避免下肢靜脈穿刺,(3)術中注意監測血壓、尿量,及時補液,預防低血容量,(4)監測記錄手術時間,避免肢體長時間固定姿勢,及時提醒主刀醫生。
1.3觀察指標
(1)觀察術后一周深靜脈血栓發生率,(2)觀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纖維蛋白原( Fibrinogen,Fbg) 、D-二聚體(D-Dimer) 指標變化情況;(3)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兩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 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 < 0. 05 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DVT 發生率比較觀察組DVT 發生率為3. 33%( 1 /30) ,低于對照組[13.3%( 4/30) ; χ2 = 6. 431,P = 0. 010]。
2.2兩組術后凝血指標比較( 表1) 觀察組患者術后APTT、PT、Fbg無統計學差異( P>0. 05),D-Dimer 明顯低于對照組( P <0. 05) 。
2.3護理滿意度比較( 表2)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 33%( 28 /30 ) ,高于對照組[83.33% ( 25/30 ) ; χ2 =16.120,P = 0.034]。
3 討論
19世紀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近年來,通過大量臨床與實驗觀察,不僅使各因素有了具體內容,而且可用檢測方法予以證實。DVT是骨科大手術病人嚴重并發癥,并伴有較高的死亡率。骨科大手術病人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使下肢血液長期處于一種滯緩的狀態。同時,手術的刺激,血液中的血小板反應性增高,或是出現脫水失血的現象也會導致患者的血液濃縮,機體一直處于高凝狀態。再者,血管內膜相當于是一道生理屏障, 是血小板凝聚的生理屏障。手術過程中的血管附近操作,血管靜脈內膜出現損壞,血液內的血小板會開始凝聚,在凝聚的過程中, 由于人體生物活性物質的不斷釋放,這會更加迅速的加快人體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聚, 導致靜脈血栓的形成。
DVT的預防措施包括基本預防、物理預防和藥物預防三大類?;绢A防包括:手術操作規范,減少靜脈內膜損傷、正確使用止血帶、術后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注重預防靜脈血栓知識宣教,指導早期康復鍛煉、圍手術期適度補液以及避免血液濃縮等。我們通過預防性的評估患者DVT發生風險,術中預防性護理,極大的減少了骨科大手術病人的DVT發生率。隨著預防措施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在重視三大病理原因的基礎上,對新的危險因素予以適當的評估干預對臨床指導DVT診治、減少DVT 良后果、預防致命性PE發生及改善患者預后等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 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J] . 中華骨科雜志, 2016, 36 (2) : 65-71.
[2]Geerts WH, Bergqvist D, Pineo GF,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J] . Chest,2008, 133 (6 Suppl) : 381s-453s.
[3]van Aken BE, den Heijer M, Bos GM, et al. Recurrent venous thrombosis and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J] . Thromb Haemost,2000, 83 (4) : 536-539.
[4]王立君.手術室術中護理干預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效果[J]. 血栓與止血學, 2016, 22( 005) : 590-591.
[5] 吳秀英,劉俊敏,閆賓,等. 手術室術中護理干預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效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18, 034( 011) : 154-155.
[6] 王樂峰,李春燕. 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應用效果研究[J]. 首都醫藥, 2019, 026( 013) : 131-132.
[7] 穆彥麗,邵艷,楊克俠. 人工關節置換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4,11:1850-1852.
作者簡介:楊丹妮(1991.10—),女, 重慶市渝北人,漢族,大學本科學歷,陸軍特色醫學中心,護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