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和個性,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中職語文教學要全面培養學生是語文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育;能力
“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這是我國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對職業教育的內涵的描述。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什么?我們認為,其目標在于面向社會培養職業技能型的人才。這種人才不是單一型的,而是復合型的,其中,語文能力是其中必然包含的一項重要能力,而這種語文能力又不同于其他層別的語文教學,中職學生有自己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也不同于中學語文教學,不同于大學語文教學。所以,中職語文教學具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探討和總結這些特點,是我們語文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時下,國家大力倡導發展職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也呈現多樣化的態勢。學以致用,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更直白地說,就是教育要面向就業,面向市場,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要有明確的教育教學方向,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是否有自己過硬的專業知識,是否一專多能。中職學校在辦好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能力可以說是“一專多能”中的“多能”的一個方面,也可以說是“一專”的基礎,同時也可以說是“多能”的基礎。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動物不可逾越的鴻溝,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是記錄漢文化的“活化石”,人類創造的文化,主要是通過語言和文字記載傳承下來的。語言能力是我們學習其他任何專業知識的基礎,試想,哪一門科學知識不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下來的呢,我們記錄新知識、學習舊知識,都要通過語言文字來學習和掌握。職業教育是一種實踐型教育,是一種直接讓學生面向社會、走向市場的教育,是一種需要不斷地與人溝通、交流的工作,而這些都離不開語言文字,即語文。語文是知識,也是工具,中國語言文字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漢字的書寫,本身就一門藝術,這是其他拼音文字都是不存在的現象。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中沒有間斷、自古就傳承下來的文字體系,是世界文化的瑰寶,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遺產。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一般都是初中畢業的學生,語文能力普遍比較低,對于語文的理解,很多時候還停留在想當然的層面,語文有什么可學的呢?語文不是說話寫字嗎?現在都網絡時代了,不會的字,都能在微信里打出來,不知道的詞,不懂的問題,百度一下,就什么都知道了。其實,這些看法,都是沒有經受過系統的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人的粗淺的想法,是不對的,知識儲備在自己的腦子里,才能融會貫通,才能舉一反三,才能運用自如。語言運用能力,即語用能力,即語言表達和語言理解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試想,對于一個初次相識的人,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漂亮的字,語言流暢,詞匯豐富,用詞恰當得體,我們會對他產生什么樣的印象?而對于一個滿口方言,錯字連篇,磕磕巴巴,用詞蹩腳,不知所云的人,我們又會怎么去看待?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多半就直接走向工作崗位了,他們需要用語言與自己的雇主,自己的顧客去交流,去洽談,語文能力隨時可以體現出來,可以運用得到。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基礎,我們必須系統總結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從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把中職學生培養成才,讓他們畢業后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表現得很出色。我們經常說,智商固然重要,但決定成敗的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商,這樣看來,我們也可以說,專業知識決定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地位,是否能夠做到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而語文知識卻是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是你能夠做到讓別人認可你,喜歡你的一個重要方面。中職學生往往比較活躍,善于與人交流,口語表達能力普遍較好,而這正是語文能力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即口與表達能力,而很多高等學校的學生卻欠缺這個方面的能力。這也是中職學生具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我們要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把他們的長處發揮到極致。當然,中職學生在書面語表達方面往往欠缺,提筆文字,詞匯匱乏,經常出現語病等等。而這些是我們需要著力培養的方面。書面語教學是傳統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人們普遍看重的方面,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觀點。書面語教學長期受到語文教學界的重視,而口語教學卻受到冷落。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官方文件,重要的文獻都是用書面語記載的,我們的語文考試也主要是書面語的測試,而口語測試幾乎沒有展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聽說讀寫能力,要全面發展。可是,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卻一直只重視寫的能力,而忽略的其他三個方面的能力。這是不對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全面語文能力的培養,而不能像傳統語文教學那樣,只強調一個方面,只面向考試,而忽視其他方面,忽視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我們一直倡導的,但卻在落實上走得很慢很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加大步伐,真正做到全面提高,真正做到素質的提升,讓學生們不僅有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坐下來能寫,站起來會說,走出去會辦事。這樣的學生才能在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社會的精英,社會的棟梁。學生們體會到語文能力提高帶來的快樂,才能真正愛上語文,真正地做到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徐麗萍.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 2021-07.
[2]汪生鴻.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7.
[3]陳兵.中職語文學科利用古詩詞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7.
[4]張麗芳.探究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 ?現代職業教育,2021-07.
[5]馮曉玲.中職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學周刊,2021-07.
項目來源:教育部產學研項目:人工智能寫作實驗基地建設(項目號:202002097028)。
作者簡介:
周越英:女,1963年07月出生,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人,錦州市機電工程學校高級講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及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