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世界,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使黨建工作面臨各種機遇和挑戰,高校傳統的大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已經跟不上新時代發展的要求,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高校黨建工作方式亟待創新。本文通過對我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方式的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新媒體技術,探析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新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黨建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研究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給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新時代要求高校加強對新媒體的運用,創新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路徑,不斷探索將黨建工作與新媒體技術的相互融合,搭建更生命力和時代感的黨建平臺,豐富黨建工作內涵,開創高校黨建工作新局面。
二、高校黨建工作方式現狀分析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價值觀念、行為舉止等方面都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傳統高校黨建工作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都逐漸降低。具體表現在: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各部門合力不足
新媒體時代,打破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創新工作形式,急需配套政策出臺,如:借助“互聯網+黨建”工作的開展對高校黨建工作的考核方式方法進行改進,設置完善的績效考核標準,激發黨建人員積極性。從目前黨建工作情況看,很多高校工作往往交由單一部門負責,缺乏相應的統籌管理,團結力、戰斗力不足,黨建工作需全面打破部門之間溝通協調不足的壁壘,依托新媒體技術開展工作銜接,促進黨建工作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人員隊伍結構素質不合理,資源配備不足
從人員結構上來看,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務干部力量不足,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很多高校黨建工作隊伍并不具備互聯網思維,沒有重視“互聯網+”黨建工作的開展質量。考核和激勵機制尚不健全,工作標準尚不統一。
(三)高校黨建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高校黨建平臺建設的問題表現在:網站板塊的設計不夠新穎美觀,內容理論性較強,吸引力不高,學生關注度不夠,瀏覽量不高,網站缺乏日常管理,內容更新也不及時。
(四)高校黨建組織活動內容過于單調,缺乏吸引力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黨建工作的有力抓手。部分高校大學生黨建的活動形式較為簡單,大多數是上黨課、聽講座,活動過于單一呆板,對大學生黨員沒有吸引力。很多大學生黨員都處于被動的狀態,參與度不足,在活動中無法提出自己的感想,也沒有及時反饋。
三、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方式的建議
新媒體視域下,黨建工作應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各高校要積極開創“互聯網+黨建”工作的新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到高校黨建工作中,通過建章立制、培養專業人才、創新平臺載體、豐富活動內容等路徑,推行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新路徑。
(一)加強黨建相關措施制定,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
在傳播機制上,實現資源共享;在工作載體上,利用多種多媒體技術;在保障機制上,應設定專項資金,幫助解決工作難題,保障工作實施;在考核機制上,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方法,實現黨建工作在線考核;在激勵機制上,通過新的績效考核指標,評價黨建工作質量,對考核優秀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二)重視黨建干部隊伍培養,促進黨建工作專業化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培養黨建工作的內行人”。建設一支業務精通、能力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黨務干部隊伍是新時代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針對不同崗位的黨務工作者要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培養,尤其是加強對互聯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高校借力“外引”和“內聯”,加強學院黨委、教師黨支部、學生黨支部三方聯動,加強溝通,形成合力,打造樣板黨支部,加強榜樣引領,。
(三)創新平臺載體,實現黨建工作信息化
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以往黨建工作相對簡單、落后的宣傳方式,通過網頁、視頻等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軟件生動活潑地展示、宣傳黨建工作,推動黨建工作快速傳播,實現黨建工作的信息化。黨員不僅可有“點菜”學習,還可以通過手機APP客戶端隨時隨地參加支部活動,進行互動交流,極大的提升黨員認同感、歸屬感,深化黨建滲透到微觀層面,提升黨建工作效果。比如,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平臺,加強黨建宣傳與教育,“學習強國”的板塊設計新穎,內容有吸引力,可以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
(四)豐富黨建活動內容,增強黨建工作大眾化
針對高校黨建活動過于單調,缺乏吸引力的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措施:
1.依托各種網絡學習平臺,創新黨建工作載體
利用云平臺、慕課平臺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黨建工作項目,利用互聯網的資源數據庫,建立網絡學習平臺,構建黨務信息共享機制,促進黨員網上交流和學習,充分建設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的網絡陣地,以更具時代感的方式實現育人目標,以多樣化的方式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
2.利用微信、QQ、微博等多媒體工具,豐富黨建工作內容
利用多媒體工具,創新黨建內容,可以設置“理論知識”、“榜樣力量”、“時政課堂”等板塊或專欄,使學生利用課余碎片化的時間開展學習,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隨時隨地接受黨的教育。
3.開發黨建學習APP客戶端,搭建學習在線服務平臺
高校可以通過開發各種黨建學習APP客戶端,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將傳統課堂式學習內容,利用多媒體在網絡平臺上交流學習,將教育培訓方式和師生特點對接,實現教育培訓的大眾化、生活化、基層化。
綜上所述,當今世界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為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開展提供了新平臺、新方法與新路徑,我們要抓住新時代的機遇,不斷創新工作模式,用新媒體助力高校黨建工作,全面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欣.“互聯網+”時代高校“智慧黨建”工作的創新思考[J].科教論壇,2021(32)8.
[2] 李輝.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智慧黨建”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傳媒與社會,2021(3):93.
[3]蔡圳.高校學生黨建網絡載體建設的現狀探析與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9(3):18.
[4] 游晉峰,安瑩,李瑞峰.“學習強國”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創新中的應用研究[N].晉中日報 ,2021.4.30(7)
作者簡介: 張姍姍,河北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輔導員 ?講師
研究方向:高校黨建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