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志興
摘要:雞支原體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疾病發生后若得不到及時處理和控制,將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同時,為了提高雞群免疫力,工作人員還需要結合病理學特診和診斷測試結果研制抗病疫苗。文章首先對雞支原體病流行特點進行了簡單概括;然后對臨床癥狀進行了描述;接著對病理學變化作出了分析;最后對雞支原體病預防及治療措施進行了描述。
關鍵詞:支原體病;診斷;預防與治療
引言:支原體屬于一種原核生物,與細菌和病毒均有一定區別,與其他自體繁殖微生物相比,支原體結構比較簡單,且體積最小,生存方式為寄生。寄生于雞體內的支原體種類有很多,如較常見的有敗血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從致病率角度看,火雞支原體和雛雞支原體,以及衣阿華支原體和禽支原體致病率較低。
1雞支原體病流行特點
1.1 季節性感染嚴重,雛雞死亡率高
雞支原體病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會存在,只要病菌滋生環境足夠,該病會不分季節的發生,但相對而言,春季和冬季大面積爆發可能性最高。在病菌傳播過程中,雛雞,特別是4-8周齡大小的雛雞,受感染幾率最高,一旦感染,治愈率幾乎為零;反觀成雞,在相同條件下感染支原體病,盡管也會造成大量死亡,但治愈率還是比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雛雞一般是大群飼養,病毒容易在雞群中傳播;而成雞大多為散養,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傳播。另外,成雞感染支原體病大多會經歷比較漫長的過程,只要仔細觀察,還是比較容易發現的,比如在產蛋期、孵化期等。
1.2 傳播途徑較廣
雞支原體病傳播途徑較廣,最重要的途徑是呼吸道和排泄物,會對周圍空氣、飼料,以及飲用水造成直接性污染。另外,借助種蛋渠道進行傳播也比較常見。
1.3 復發率較高
雞支原體病治愈后,復發率較高,其中,環境作用較為明顯。比如將治愈雞放置在密度過大雞群中,二次感染或復發率會變高;比如雞生存環境過于寒冷和潮濕,也會容易復發。另外,雞食用飼料所缺少維生素A,或者不足,也會成為支原體病二次發作的主要誘因。
2、雞支原體病臨床癥狀
發病時間長、癥狀表現不穩定、傳播速度慢,是成雞支原體病的重要特點。通過臨床觀察發現,不同雞感染支原體病后,所表現出的癥狀有明顯不同,有些雞在感染支原體病后會表現出持續性咳喘,同時氣管啰音較明顯;有些雞在感染支原體病后,會出現連續性打噴嚏,同時會有鼻涕從鼻腔中流出,很像人的感冒癥狀;有些雞在感染支原體病后,臉部會出現明顯腫脹;有些雞在感染支原體病后,眼部常會有淚液流出,且呈泡沫狀,嚴重時,也會有干酪樣滲出,發生以上現象后若不能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失明。另外,伴有此類癥狀成雞所產出的蛋多為畸形蛋。感染支原體病后,部分成雞無法正常行走,關節處腫脹明顯。
3、病理學變化
通過對病死雞進行解剖發現,患有支原體病雞在死亡后,其口腔內部會存有大量淡黃色黏稠狀物質,為渾濁狀,惡臭味明顯。部分支原體患病雞死亡后,其喉頭黏膜處會有大量黏稠狀物質滲出,呈灰白色;其氣管處也會有大量黏稠液體滲出,呈紅褐色,有的也呈黃白色。另外,通過對病死雞囊壁病變程度進行判斷,可知雞患病時間長短,一般患病時間較長的雞,囊壁會呈念珠狀,且粗厚渾濁。部分病死雞關節腫大,切開后會有奶油狀液體流出,有的也會呈干酪狀。
3、雞支原體病診斷
當前對極支原體病的診斷,主要依據來自于對患病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分析結果,以及病癥流行特點。目前較為常用的診斷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比較基本,但操作較繁瑣的分離鑒定法,第二種是時間短、見效快的血清檢查法。
首先看分離鑒定法,對病原分離鑒定前,需要對雞支原體病特性有足夠了解,
在制作培養基時主要保證營養。通常情況下,分離鑒定所需病料均為疑似感染雞的各個器官滲出液,如氣管滲出液和鼻竇滲出液,考慮到不同雞感染支原體病后會表現出不同癥狀,因此病料選擇需要結合目標雞的相應癥狀表現,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兩種器官滲出液外,氣囊滲出液和肺懸浮液也比較常用,具體使用需視需求而定。很明顯,這種支原體病鑒定方法過于復雜,其所具有的工作量大、耗時長、操作繁瑣等特征嚴重影響了鑒定效率,并不符合現代化診斷與檢測要求。相比之下,第二種診斷方法,即血清檢查就好很多,這是一種效率較高的診斷模式,被認為是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提供相應有效治療手段。
血清鑒定診斷的具體操作方法是:首先將潔凈的、染色后的支原體抗原滴在全血玻片上,數量為2滴;然后將采集好的血液滴在同一塊全血玻片上,數量為1滴;最后對全血玻片上的兩種液體進行搖勻,待完全混合后,做陰陽對照,若出現兩個加號以上,即“+”,則判定為陽性。
4、雞支原體病預防措施
4.1 加強飼養管理力度
前面論述中我們提到過雞生存環境問題,即便支原體病已治愈,若雞舍環境不夠理想,復發率還是很高的。因此,需要在不增加雞數量的基礎上來擴大雞舍面積,最大限度降低飼養密度,避免出現擁擠現象。同時,注意雞舍通風良好,一切應激發生均要避免。
4.2 盡快實現疫苗免疫
病毒免疫是雞支原體病防治的一種有效措施,特別是在防治敗血支原體時,但僅適用于早期免疫。這與其他疫苗免疫道理相同,需要在病毒感染前對健康雞進行免疫,提升它們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另外需要注意到,疫苗免疫有助于提高雛雞存活率,降低支原體的蛋傳率。
4.3 注意預防混合感染
所謂混合感染,是指雞支原體病與其他病一同出現和感染,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大腸桿菌等,支原體病一旦與這些病混合感染,病情會得到明顯加重,會帶來更大損失。相反,單一支原體病傳播,其危害性較輕,相對影響較小,只要能夠及時控制,且注意保持雞舍環境衛生,治愈率會很高,且不易復發。由此可見,在預防雞支原體病的同時,也要注意預防其他類疫病,最大限度避免出現繼發與并發感染。
5、雞支原體病治療措施
關于雞支原體病治療方式和措施,我們不妨參照新冠病毒防治措施,即一旦在雞群中發現患病個體,應立即進行隔離,同時對其他雞進行血清檢查,如發現陽性,同樣進行隔離。這是一種最為穩妥的辦法,能有效遏制病情蔓延和病毒傳播,美中不足的是,若隔離雞數量過大,則需要增加經濟投入來建新雞舍。在治療方面,當前最普遍的一種做法是,選擇高敏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試驗發現,支原體致病菌會對包括環丙沙星和強力霉素在內的多種抗生素高敏,會更容易發現病菌。在實際應用中,可選擇被允許的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但要保證應用豐富性,即不能固定某一種或兩種抗生素,避免支原體致病菌產生耐藥性。
對于那些病情較為嚴重的治療雞群來說,普通治療方式很難滿足治療要求,若要更好達到治療目的,需要向其肌肉處注射恩諾沙星,保證每日注射2次,堅持連續注射15天(一般15天為1個療程)。除此之外,還需要堅持食物治療,即在患病雞每日食用飼料和飲用水中添加濃度為20%的乳酸環丙沙星和濃度為98%的強力霉素,保證連續食用7天,這樣,病情才會得到有效控制。
結束語:
對于養殖雞來說,支原體病是一種危害性十分強的疫病,相當于當下的新冠疫病(包括變異病)。雞支原體病大范圍傳播后,會給養殖場經濟帶來嚴重損失,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消費者利益。從疫病角度看,無論是病情發現、診斷,還是預防和治療,均需要保證科學嚴肅的態度,使用科學的方法來對病疫傳播進行處理和控制。
參考文獻:
[1]于紅躍.淺談雞支原體病的診斷與治療[J].山東畜牧獸醫,2018,39(2):89.
[2]杜燕玲,陳應戰.雞支原體病的診斷與治療[J].河南農業,201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