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要:小學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教育方法決定學生日后學習方法,數學教育是其中重要一部分。本文通過闡述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意義、存在問題、要求,提出一些方法,主要包括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實際生活,開展課余活動等。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引言:在進行有效數學教育時,不應一味地灌輸知識理論,只注意學生考試分數,還應提高學生思維方式,讓其積極學習,培養數學潛能,提高其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樂趣。
一、教學意義
對于小學教育而言,能夠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是學校和老師的期望,同時,也期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老師通過生動的講解和開展有意義的課余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能增加學生興趣,提高其思考能力。快樂學習,這是學生一直的期望,老師應該通過一些小游戲,開展課堂教學,增加學生印象,并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1]。
二、存在問題
現如今,小學數學教育仍存在很大問題,導致教育工作開展不順利,受到阻礙。第一,依舊遵從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及時學習新方法,導致學生上課不積極,教育部雖然出臺新政策,但一些學校沒有很好落實,只是用于公開課上,老師只進行書面教學,不能很好運用到實際生活,仍然是以老師、書本為中心,老師單向灌輸,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其關鍵問題是應當為主角的學,生一直處于配角的狀態下,被動學習,難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二,老師只在乎學生的成績,認為學習成績好做什么都能成功,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并將學習差的學生安排到班級后排,學習好的在前排,忽略學生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綜合素質等,一味的看重學習成績,在其他方面沒有收獲,從而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落后,影響學生以后生活,不能面對社會較大的競爭力。第三,數學教學與生活不能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只會應用在考試卷子上,而不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遇到問題,也不能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學校和教師應針對存在問題及時解決,而不是一直保持現狀,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2]。
三、有效數學教學要求
(一)有效教學設計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智力、理解能力正處于提升階段,教師應該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對即將開展的課程,提前進行相應教學設計,通過生動課堂教育,提高小學生興趣并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在學習的同時,也能更加自信,鼓勵學生思考,不畏懼錯誤。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保證學生能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在進行數學知識練習時,教師應該將及時了解練習情況,及時解決學生疑問,讓學生勇于提問,不能要求學生做大量練習題,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提高練習質量,要求學生對做錯的練習題,總結經驗,并進行改正,掌握其中技巧。
(二)有效課堂教學實施
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要進行有效的提問以及傳授知識。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迎合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增加回答興趣,提問要針對本節核心內容,而不是用比較偏的問題為難學生,導致學生對提問恐懼,如,教師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體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不能很好理解,老師可以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來提出“烏鴉為什么會喝到水·”、“水有沒有變多·”、“水位為什么慢慢升高·”等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并拿出一個裝水的瓶子和一些石頭進行演示,讓學生積極思考,闡述“瓶里的空間是固定的,水也是固定的,放進石頭水位就上升了”,進而說明物體所占的空間就是體積,使學生更好理解“體積”概念,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增加對數學的興趣。
(三)有效教學管理
課堂有效的管理,能夠增加學生上課認真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課堂管理包括物理環境和課堂紀律,學校管理水平、教師管理能力、學生學習行為、班級規模和班級的性質影響著課堂管理的效果。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包括:規范預防、有意忽視、突然沉默、接近安慰、直接提醒、角色轉換、語調變換、幽默調節、表現激勵法等,不要一味對范錯誤學生批評教育。
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
(一)采用信息技術
數學應用比較廣泛,相對于其他科目,其中重點難點較多,很多知識比較難以理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改善這一現狀。教師通過信息技術,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了解,讓其對數學產生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梢酝ㄟ^相關視頻以及學生喜愛卡通人物講解,提高學生注意力,解決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學生接受能力,使其全面掌握數學知識,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結合實際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教師應以日常生活為例,讓學生理解知識,并應用到生活中。老師可通過借助生活素材,凸顯現實性,靈活處理教材,增強趣味性,自主合作探索,提高理解性,觀察比較發現,引導概括性這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教學時,讓學生收集周圍生活軸對稱圖形,也可以說出軸對稱建筑等等,讓學生自由發言,使其積極參加課堂討論,提高其表達能力,讓學生從生活中學到數學知識,
(三)創設相關情境
學校和教師可創設與課堂相關情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根據學生當前喜愛的事物,找一些有趣的情境,結合教學內容,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例如,在進行找規律教學,老師以十二生肖在小鎮開會為背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桌子上擺放一些物品,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各自喜愛的動物,將物品有規律排列,活躍課堂氛圍。
(四)開展課余活動
在進行課堂數學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角、老師為配角。老師可以開展動手實踐活動,結合相關數學知識,如在進行各種多面體形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制作出各種形狀的多面體,如正方體、長方體以及圓柱等等,讓學生能夠直觀觀察,不僅利于提高其動手能力,還可以使其充分理解本節課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總結: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要采用信息技術、結合實際生活、創設相關情境、開展課余活動等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提高其思考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讓學生更好學習數學,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曾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00(006):74.
[2]梁跟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策略研究[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