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佳佳 王立平
摘要:為了深化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適應當前社會對“復合型”會計人才的需求,以ERP型為教學改革的切入點,通過分析現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現狀中的薄弱之處,對現行課程教學進行改革,重新規劃教學環節,,根據實際情況更新課程評價體系。此外,文章以ERP在會計電算化崗位為例,重點分析、驗證了其在會計電算化中的應用。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ERP
隨著時代發展,數據化勢不可擋,大多數企業都選擇了會計電算化處理開始運用ERP,并且“ERP”與當代企業相融是勢必的,當代企業跟隨時代的變化對于會計人員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如今都主張科教興國,各個高校也都應隨社會需求培養人才,與此同時高校的教育觀念以及教授方式也需要與之改進。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企業ERP信息化的途徑之一,由此可見高校應當重視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創新與改革。
一丶高職類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現狀
(一) 教學內容未與時俱進
現如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都運用到了各類ERP軟件,這寫ERP軟件的內容豐富可以滿足企業需求。例如:用友ERPU8軟件,這款軟件可以囊括企業的基本信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供應鏈(合同管理、售前分析、銷售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進出口管理、售后服務)、生產制造、人力資源、集團應用、決策管理、內部控制、移動應用、企業應用集成等板塊給予企業應用,這些板塊不僅可以處理企業日常的財務還可以處理生產預算丶辦公等多項企業需求。然而大多數高職類院校的會計電算化老師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能力以及課時限制,一般只會教授基本的財務鏈信息內容,將較為難以學習的供應鏈和管理會計的部分內容刪減甚至直接省略。
(二) 教學方法仍需改進
如果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整合”維度的整體來看,現階段的教授課程內容是沒有與時俱進的,而現在會計電算化的改革與創新的阻礙是習慣性依賴于傳統教學方式。據相關數據分析,八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的調查來分析,理論課與實訓課無法同時結合學習,因為理論課通常在教室,而實訓課的教學在實訓機房,這讓“ERP環境”的設置一改初衷,也讓學生很難將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綜上所訴,ERP不單單是一個“軟件系統”或者說只是一個“軟件平臺”,ERP它更是一種先進的企業管理、決策思想,在內部環節的供應鏈之中,其間的信息可以達到迅速傳播、有效分享,但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ERP被當做一個獨立的處理會計信息操作系統,迫使ERP的作用變成了只是輔助財務管理、會計工作,所以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革新迫在眉睫。
(三) 教學評價需要多元化
傳統教學觀念里,教學評價往往是僅老師個人的想法,這是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漏洞之一。假設只允許老師來進行單一的教學評價,不僅是教學主體評價單一,還影響了評價方式及收段的多元性。現今的會計電算化ERP考試多以卷面進行考核評分。實際上ERP軟件下培養的會計電算化的人才評定應該由企業來評定,這需要從實際需求考慮,專業知識、技能等理論知識要進一步拓展,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信息素養等層面。
(一)結合ERP業務流程、擴展教學內容
會計信息系統是ERP的核心部分,具有時效價值,這種價值只有將會計信息系統融入企業組織或是在供應鏈中才能體現價值。因此,ERP環境下改革會計電算化需要與ERP業務流程融合,基于企業的實際財務管理要求改革教學內容。比如在ERP軟件上,高職院校應當與當地企業采用的ERP類型版本保持一致,機房也不能只是一種ERP的環境,需要有多個ERP軟件供學生進行學習,使得學生的適應性提高,即使就業后ERP環境不同依舊可以自如面對。
(二)教學環境實現崗位輪崗、完善教學方法
從職業教育的角度出發,教學方式要更具實用性是教學創新的一個大前提。因此,在ERP實現崗位輪崗的情況下,拋掉傳統教學模式,消除理論與實踐的隔閡,統一在機房教學,并且每堂課都需要有空余時間留給學生自行模擬訓練,教師需要在現場引導、促進交流。雖然ERP軟件系統不同,但是ERP軟件的操作思維都是大同小異,教學方法也應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中進行完善,比如讓學生在課后自主使用ERP軟件完成相關任務,再加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探討、共享經驗。
(三)優化教學評價、增加業務操作真實性
利用校企聯合,獲取企業真是的業務操作,可以將教學評價與企業考核聯動,例如,教師以HR的身份來看學生的學習成果,或者以實際企業的人事來評判。教學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也是需要拓展的,評判的主體不同,立場也會隨之變化,每個立場都不是最客觀的,但是同時以教師、學生、HR的三方角度來綜合考慮更具多元化、真實性,可以呈現理論分數、實操分數、創新分數,達到更好的教學方式。
結論
未來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必然是復合型人才,復合型技能人才才可以跟進時代需求滿足企業的運營發展。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ERP崗位是代,高職院校需要順應時代需求盡早完善布局,構建ERP環境下的新教學體系。大數據下,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固有的知識,在已有的教學模式下接受ERP行業對會計所帶來的影響與改變,這些都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不僅可以熟練運用原來的知識操作,還可以不斷地適應ERP環境,對會計電算化能夠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立新 . 改革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理念[J]. 山西財稅,2017,(11):61-62.
[2]侯新 . 用友 U8 初始化設置對日常業務處理的影響 — —以指定會計科目為例[J]. 財會月刊,2013,(21):89-90.
[3]王曦東 . 對財務軟件中“逆操作”功能的研究[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5):196-197.
[4]孫艷華 . 淺談如何做好總賬系統的日常業務處理工作[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05):87-88.
課題基金:省“十三五”第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基于產教融合下高職會計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徑分析--以《會計電算化》課程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