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洋洋
(常熟理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蘇州 215500)
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從目標、進程、任務、思路等方面具體部署了“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大學生是新時代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1]。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力推進,當前大學生群體中,來華留學生日益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根據2018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顯示,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①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2019-04-12/2021-02-26.。根據教育部推進的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要求,對中外學生在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實現趨同化。而時有在華留學生發生違法違紀事件,擾亂了高校教學秩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也引發了對在華留學生群體法治教育的探討。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的留學生,既是為打造“留學中國”品牌、保障留學生的教育質量,也是我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
筆者向五所高校留學生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32份,根據調查總結目前留學生法治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包含公共課法律基礎課、必修課,其任務主要是向大學生普及我國重要的法學基礎理論、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增強大學生對我國法律制度的了解。在調研中,留學生的法律制度教育課程卻未有體現。在某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中亞留學生的培養方案中,第一學年包括《漢語課程》《文化體驗》《體育與健康》,第二學年開始為專業課如《金融學》《經濟學》《中國概論》等,同時繼續進行語言教育。類似培養方案的設計體現了高校對留學生專業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視,但缺少對留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專門課程。
據筆者調研,高校對留學生的法治教育是通過邀請公檢法部門工作人員舉辦講座,有的是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有的是結合案例講解人身安全、財產安全。這些講座均是臨時性,講授內容各不相同,通過展示PPT,但未有配套教材或講義。除類似講座外,其他法治教育形式未見體現。
在筆者調研中,307份調查問卷顯示留學生存在違法違紀行為,其中251份顯示留學生有曠課、作弊、打架、辱罵教師、夜不歸宿、宿舍酗酒等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有56份顯示留學生有偷盜、尋釁滋事等治安違法行為。針對“中國法院有幾級”“中國警察和檢察官是什么關系”等問題,僅14份問卷能夠完全正確回答。某校一留學生將校園中未鎖的山地車騎回自己宿舍,該留學生表示校園是非完全公開環境,且山地車未鎖,自己并未藏匿山地車,這個行為在自己國家不是“偷”。上述調研顯示出留學生的法治教育效果不佳,對我國法律制度并不了解,很多留學生成為破壞校園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法盲”。
依法治國要求大學生了解我國憲法和相關部門法,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留學生來到我國接受教育,一方面要熟悉我國法律制度和條文,同時也要了解我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運行方面的理論。這并非要求讓他們達到法學專業的高度水平,而是通過增強留學生對我國法律制度的了解和認知,使他們從內心認同我國法律制度,進而樹立我國法治權威[2]。
根據依法治國的內涵理念,在知法的基礎上,要培養留學生以法治的理念、原則、標準作為判斷、思考、處理問題的思維習慣。針對留學生法治觀念淡薄的現象,從對班規班紀、校規校紀、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培養要求留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重視合法性,重視自身權利的同時,尊重他人權利、履行自己義務,從自身做起,從思想上服從規章制度、自覺遵紀守法、維護社會公德。
依法治國不僅是靜態的法治理念和制度的傳播教育,也是在法治思維基礎上的動態體現,即以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問題。法治行為方式不受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干預,凡是來華留學生,都應以合法行使權利、依法救濟權利作為在華生活的行為方式,將法治基礎知識和法治思維外化到實踐中,養成依照法律處理問題、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
高校應充分發揮法治教育的陣地作用,結合留學生特點設計針對留學生專業性質的培養方案,將法治教育公共課、實踐課作為必修課,組織專業人員編纂針對留學生的法制教育類教材和讀本。除了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教育,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以志愿者參與的形式,以公檢法、社區合力為紐帶,開展多樣法治宣傳活動、普法案例宣講分析等。如2019年福建某高校留學生推搡交警一案,讓留學生通過個案具體了解中國法律,引導留學生參與到我國依法治國實踐中,調動留學生學習了解中國法治的主觀能動性,構建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模式。
道德和法律都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價值規范。法治教育無法窮盡留學生在華生活的所有方面,社會生活中的部分問題還需要通過法律之外的道德教育加以規范引導。重視留學生語言訓練、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同時,對留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上的培養。除了在特定文化節日時段,進行宣傳介紹中國傳統美德的教育,還要開展日常常規性的道德教育,使留學生了解中國社會公共秩序、知曉在中國處理社會關系時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立穩道德教育根基,以道德教育內化留學生,提升留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這是留學生能夠遵守校規校紀、遵守中國法律法規、順利完成學業、和諧友善交際的重要保證,也是中國教育對培養世界優秀人才應有之責。
留學生法治教育工作也是體現我國法治化的環節,在對留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同時,我們需要將留學生法治教育工作進行規范化、制度化。建議制定完整系統、標準統一、有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從留學生招生、入學、考核、違紀、畢業到社團活動、宿舍管理、勤工助學,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從制度上實現留學生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法可依,[4]避免出現留學生管理制度的盲點,才能做到嚴格執行。[3]這不僅有利于留學生對我國的規則制度形成系統化了解,也有利于形成我國留學生法治教育的良性氛圍。
留學生法治教育離不開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推進與實踐,因此要組建熟悉留學生法治教育工作的高素質法治教育與管理團隊,優化留學生法治教育與管理環境。一方面是校內具有法律知識的教師,另一方面是邀請社會中警察、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擔任校外輔導員,同時對留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法律專業培養,提高留學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5]留學生法治教育與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體現出其法治素養,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留學生,向留學生樹立榜樣,展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形象,引導他們做遵紀守法、學業優秀的文明留學生,成為能夠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專業技能型與政策法規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