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托婭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素質教育的發展中,法治教育和法律意識的培養是高校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依法治國也是我國法治理念的基礎內容。全面依法治國,主要是崇尚法律的重要地位,認識法律的權威性,在一切活動中遵從憲法、法律的地位,在依法治國戰略的推進中,對人們的法律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加強對法律的學習,遵守法律,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自身的言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高校學生是未來建設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素養,對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重視開展高校學生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構成,學校作為現代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結合法律相關內容知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開展法治教育。
我國要推動法治建設,必須有大批具有高法律素養的人才作為支撐,高校是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重視法律素養的培養,加強法治建設,既是法律學專業學生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1]。同時國家也重視對新時代人才培養,做好學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對學生自身未來發展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
對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也是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體現。多年發展中,青少年和高校學生犯罪事件時有發生,校園暴力、校園貸等案件,會影響到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高校學生的法治教育,能對學生的行為加以約束,宣傳法律法規,讓學生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2]。同時將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結合,能對學生的思想加以指導,降低學生群體的犯罪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法治教育也在探索和改革中發展,但是在長期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分析當前我國高校法治教育的現狀,除了法律相關專業的學生外,其余專業的學生多是以思想政治課程、選修課等形式學習法律相關內容,在通識課程《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課程學習中,其中法律知識的相關內容較少,且不夠深入,還有的課程中多是在具體的領域中涉及些法律知識,如形勢與政策課程中也有一些與法律相關的知識,但是課時內容比較少,不能進行系統性的學習,總體來講,少數高校忽視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從法治課程量和學習的深度等方面,不能充分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高校法治教育活動開展中,其授課團隊都是德育和思政教師,其水平與專業的法律專業教師隊伍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自身的法律知識體系缺乏,影響到法治教育的質量,在法制教學中,多是結合課程內容進行法律制度,或者是一些司法案件講解等,不能深入拓展法學相關領域的知識[3]。
很多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多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但是教材的編寫時間相對較長,在案例選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要迎合時代發展,法治教育中有很多社會熱點、法治領域發展動態等相關的內容,需要與時俱進。但是不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形勢政策教學活動中,難以對法治教育新理念、新出臺的法律及社會熱點案例等進行即時分析,加上教師自身的工作量較大,對法治課程教育的內容研究較少。
法治教育需要高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參與,當前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后,與家庭的溝通較少,難以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而高校在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等相關的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忽視了法治教育環境的培育,一些高校缺乏完善的法治教育體系,難以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發展背景下,要結合新發展形勢下對高校學生法律意識的要求,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深入引導學生了解法治教育的內涵,創新依法教育的新途徑。
新的發展形勢下,高校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基本的法律知識,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社會普法宣傳等工作也在加強,公民的法律素養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4]。對高校教學來講,必須重視專業化的教學,不斷拓寬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內涵。可以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治教育等結合,在立法講解中,給學生講解每部法律都會具有階級統治的特點,從法律的結構、內容及作用等方面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法律,了解立法的理念、出發點等,從而引導學生深刻地理解法律規則,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升民族認同感[5]。
在法治教育課程教學中,可以單獨設置與法律學習相關專題,或者是增加課時內容,高校自身要加強對法治教育的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討論,結合所學的法律內容及社會時事熱點內容開展法學討論,研討實事,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豐富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列舉與高校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內容,并借助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制作成普法宣傳的短視頻,結合最新的潮流熱點,如離婚冷靜期的設置等問題,增強法律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真切感受法律[6]。在課后的考評中,除了基礎的法律知識的考核,采取多樣化的考查方式,檢查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條件,創設一定的條件,給學生創造法律培養的實踐學習機會,如聯合基層法院實習工作、組織學生下鄉宣傳法治工作、法律輔助志愿者等一系列的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加,鍛煉學生法律運用的實際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法,增強實踐水平。
法治教育的開展,除了課堂學習外,還可以安排學者和社會專業法律人士到高校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加強學術交流,通過校園網、公眾號等媒體,進行普法教育推送,確保將最新的法律知識傳遞給師生。例如針對當前離婚冷靜期這一內容,可以在公眾號推送相關的內容和信息解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民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重要性,還可以舉辦一些法學相關的辯論賽等,多種形式地開展普法教育。
高校在發展中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為法治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教師,采用法學院教師任教,共享師資資源,提升法治教育質量的措施[7]。可以聯合法學專業進行聯合授課,加強非法學專業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同時高校還可以設置資金項目資助獎勵等,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知識儲備,充分利用高校優質的教學資源。
高校自身要樹立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等理念,將高校自身的法治管理、法治建設與學生的法治教育有效結合,學校要按照法律和規章制度辦事,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利,將法律滲透到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
綜上所述,新的發展時期,高校加強做好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際發展中,要把握優勢條件重視優質的法治教育,加強普法宣傳工作,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讓學生知法懂法用法,提升新時代人才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