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為民 陳晶敏
(曲沃縣晉國博物館,山西 臨汾 043400)
晉國是我國春秋時期的重要諸侯國,是長期稱霸中原的超級大國,其政治、軍事、文化制度輻射周邊,對當時各國有著深刻的影響。晉國在長期的內戰、對外戰爭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法治思想,不僅影響了當時各國,而且在三家分晉后,三晉各國先后開展變法運動,璀璨一時,為秦國商鞅變法提供了借鑒。晉國及三晉的法治思想,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仍然有重要的意義[1]。
晉國的立國具有不同于其他諸侯的特點。在原始社會,晉南地區活躍著多支氏族,存在過多種文化,甚至形成了陶寺這樣的文明先驅。夏商之際,晉南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也是王朝統治的關鍵地區,使這里成為保留夏朝傳統最多的地區,又因為山西境內戎狄部落林立,民族關系十分復雜,使晉南地區形成了與其他地區不同的特點。晉國立國時,周王命唐叔虞實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國方略,“夏政”與“戎索”同時也是晉國最早的法律規范,同周禮一起,指導晉國君臣的行為[2]。
晉文侯之后,晉國經歷了長達六十多年的內戰,在長期的殘酷斗爭中,作為行為規范的周禮被破壞殆盡。晉獻公即位后,吸取了晉國內亂的教訓,殺盡桓莊二族,“盡逐群公子”,使晉國變成了內無公族的國家。在全新的形勢下,舊的習俗和法規已不再適合當前的需要,新的法律亟待出現。
晉文公即位后,晉國擊敗楚國,成為中原霸主。為了維護霸權,擊退其他大國的挑戰,同時,為了調整國內各家族勢力消長帶來的形勢變化,晉國不斷推出新的法律,來適應新的形勢變化。晉文公的“執秩之法”,以及之后晉國的“趙宣子之法”“范武子之法”“魏絳和戎”“范宣子刑書”“晉鑄刑鼎”等影響巨大的改革舉措,使晉國由一個“河汾之東,方百里”的小國,發展成為一個強盛發達、號令天下的中原霸主。晉國及三晉不斷變法圖強,既維護了自身的利益,又對周邊國家及后人造成了深遠的影響[3]。
晉悼公自幼聰穎過人,年僅14歲的晉悼公繼位后,開始了他的復霸大業。面對當時晉國的國內外形勢,目光敏銳地察覺到國家統治階層在權力和利益上的紛爭,并采取務實有效的措施來緩解和平衡。“始命百官,施舍、已責,逮鰥寡,振廢滯,匡乏困,救災患,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節器用,時用民,欲無犯時。”晉悼公對內重用賢臣,抑制強族,整頓內政,對外建立諸國聯盟,國家實力進一步增強,繼而將晉國霸業推至巔峰。晉國在晉文公治理下取得強盛后,在晉悼公時代再一次走向了強盛。晉悼公實行的新政有以下幾個方面引人矚目。
一是在民生上,施惠于民,凝聚民心。晉國連年征戰,百姓生活貧困。晉悼公采納了魏絳的建議,施惠于廣大民眾,施舍給百姓財物,免除百姓對國家的欠債,照顧鰥夫寡婦,救濟貧困,援救災難,安排受災民眾的基本生活;尊敬和照顧孤寡老人。嚴格規定卿大夫只能在農閑時調用民力,絕不違背農時,調動了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晉悼公10年,又補充了財經法律條文,“輸積蓄以貸”,自國君以下,凡私家有積蓄的,包括囤積的陳糧,全部拿出來出借給民眾,國內沒有不流通的貨物,也沒有極度貧困的百姓;“公無禁利”,放寬對漁獵山林湖泊的禁令,公家不禁止謀利,私家沒有貪婪之民;禁止奢侈浪費,節約國家財政開支。晉國國力因此再度增強,為重振霸業奠定了堅實的人心基礎和物質基礎[4]。
二是在用人上,選賢任能,人盡其才。采納祁奚的建議,先后任命解狐和祁午擔任中軍尉。祁奚開始推薦了祁奚的仇人解狐擔任中軍尉,解狐死后,又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擔任中軍尉,晉悼公均同意了任命,于是留下了“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的典故。除此之外,他還提拔了不少賢明有口碑的人做各部門官員,真正做到人人稱職、百姓擁護,每位官員都能遵守現行法律,授予他們的爵位不超過他們的德行。晉悼公選賢任能的人事制度十分成功,一方面他能夠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另一方面,卿大夫也能讓賢舉賢,形成了薦賢重才的優良風尚,晉國出現了卿士能夠讓位,大夫恪盡職守,士人競相提高自己能力,庶人辛勤勞動發展農業,商人、手工業者以及衙役、家仆都安居樂業的可喜局面。
三是在立法上,審時度勢,重修法律。縱觀晉國歷史,其立法活動十分頻繁,從叔虞封唐,到三家分晉,立法不斷,特別春秋時期,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根據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制定修改法律。晉國的立法活動隨著晉國與戎狄的戰爭、晉國與諸侯國的斗爭、公室與卿大夫的斗爭、各家族之間的斗爭形勢而變化。
晉厲公時期,國君與卿族斗爭激烈,最終厲公被弒,悼公回國即位。為加強君權,協調國內矛盾,晉悼公“命士渥濁為太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為司空,修士蒍之法。”①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成公十八年(修訂版)[M].北京:中華書局,1990:909.這兩部均為加強君權的法律,根據形勢的變化,新法也增加了新的內容“興舊族,出滯賞,必故刑,赦囚系,宥間罪,薦積德”。通過實施新法,君權得到了一定加強,君臣上下也形成和諧的局面。
從政治態度上看,晉悼公并不希望與卿大夫集團決裂,他所任用的主要還是當時的卿大夫集團中的一些有識之士,但同時,他又深受周禮的熏陶,并不希望私家僭越禮制而危害公室。因此,他希望能通過修法來約束他們。那么,如何不再改弦更張、重新立法時又能同時兼顧公私雙方的利益呢?因此,他想到了之前正好有以禮制為根據修成的范武子之法。于是,便命令太傅士渥濁重修了“范武子之法”。重修后的法令對私家作出了一定的讓步,因此在修法之后,卿大夫集團并沒有作出過激的反應,反而是晉國大治。
四是在對外政策上,修好戎狄,禮遇諸侯。戎狄少數民族常常襲擾晉國的北部邊界。為了促使北方安寧,以便全力對抗楚國,魏絳建議與戎狄修好,并列舉了和戎的五大好處,晉悼公采納了魏絳與戎狄和睦相處的策略,與戎狄締結盟約。僅短短八年的時間內,便取得了與戎狄和睦相處的良好局面,戎狄部落紛紛歸附晉國,避免了南北兩線作戰,穩定了后方邊疆。
悼公以前的晉國常對諸侯小國隨意欺凌,完全不顧他們貴族的尊嚴。悼公即位后,他決定改變之前的外交政策,重新規定了朝聘期限和納貢的數量,同時,悼公也不再用天子之禮直接在都城內接見前來朝聘的諸侯,而是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們。悼公在外交方面的改革,不僅得到了各諸侯的認同和好感,更是在各諸侯國之間建立了統一戰線,維護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晉悼公新政,是晉悼公根據晉國國內外形勢,審時度勢,大刀闊斧地開展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平衡了國內各大卿族之間的利益,緩和了國內關系,減少了內耗,使晉國可以集中力量與楚國爭霸。新政的實施,進一步破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助力了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影響了當時的各諸侯國關系,對后世的立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通過晉悼公新政和晉國的立法進程,我們不難看出,法律的制定要體現時代的脈搏,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要求,代表時代進步的方向,并要隨著時代、形勢的發展而不斷地修正完善,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晉國立國六百年,其間多次立法修法,反反復復。但最終新興階級取得了晉國的政權,代表新興階級利益的《范宣子刑書》,最終以成文法的形式,公開于廣大人民面前。晉國的改革及治國理念,對后代治國都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我們當今新時代的改革創新,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而今,一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不僅系統整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來在長期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更是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的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在法治文明建設中的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我們相信,這部民法典,一定會獲得應有的尊重和承認,也一定會在世界民法典之林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