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博》創刊于2008年2月,2010年11月23日取得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今年剛好公開發行十周年。十年來,我們不斷砥礪奮進、勇毅前行,始終保持昂揚的姿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和進步。
這十年,我們共出刊32期,由半年刊發展為季刊,從免費贈閱到多渠道宣傳,從默默無聞到“廣東省優秀期刊”。這十年,編輯人員也與刊物一道成長。在廣東省期刊評選活動中,我刊編輯人員榮獲了“廣東省期刊優秀工作者”稱號,有兩篇學術論文獲評“第三屆廣東省期刊優秀論文”,六個作品(包括文章、欄目等)獲評“廣東省第五屆期刊優秀作品”。
回顧十年來的辦刊實踐,我們主要取得了三個方面的成績:
一是辦出了特色。自創刊以來,《客家文博》就以挖掘、整理、研究客家文化,展示文博研究成果,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服務文博事業和客家學學科為辦刊宗旨,并明確了自身“學術僑刊”的定位,在廣東省150家僑刊中,可謂是獨樹一幟。《客家文博》的作者和讀者主要為文博工作者、客家研究學者、海外華僑等,因此,在選題和征稿方面,主要著眼于客家文化與文物博物兩大主題,既兼顧了海內外讀者,又有效保證了刊物的稿源。
二是辦出了質量。《客家文博》作為綜合性學術刊物,不以營利為目的,專注打造內容,從創刊始就秉持“慢工出細活”的理念,精益求精,有力確保了辦刊質量。以刊物質量樹立了《客家文博》自己的品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三是辦出了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不斷摸索,在新媒體時代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宣傳途徑。除了通過中國客家博物館網站、公眾號和“博看網”等平臺為讀者提供數字閱讀外,還充分利用各種數據庫擴大傳播效應,目前已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數據庫”等數據庫全文收錄。可以說,雖然辦刊歷史還較短,但隨著辦刊經驗的日益豐富,《客家文博》已成為僑刊中較有特色、質量上乘,且在廣東文博界和華僑華人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刊物。
總結過往取得的經驗和成績,是為了更好地砥礪前行。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做好《客家文博》這一平臺,廣泛聯絡和團結客家鄉親、客籍僑胞、客家研究學者、文博工作者,為客屬地區的文化建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