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貞
《天空之城》是一首具有極其廣泛流傳度的純音樂作品,該音樂作品誕生于日本著名音樂家久石讓之手,是久石讓為動畫大師宮崎駿的著名同名動漫作品《天空之城》所譜寫的主題曲,此曲一經推出就在各個國家受到了廣泛歡迎,并衍生出以不同樂器演奏的不同版本。毫無疑問,久石讓在現代音樂發展的過程中做出了卓越貢獻,這也使得他在音樂界具有崇高的地位。一直以來久石讓創作的音樂作品在情感上都具有極強烈的表達與層次感,這使得對其音樂作品的分析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及專業音樂人趨之若鶩,進一步推動了當代音樂的發展。
久石讓是日本知名音樂家、作曲家,從他投身業界至今創造了數量眾多、意義深遠的作品(包括九部交響曲、一部歌劇作品、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一部首弦樂四重奏十六部一級清唱劇,以及為其他影視作品創作的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等)。而在度過了悠長歲月的音樂藝術美學史中,久石讓憑借自己獨特而優秀的風格為宮崎駿的知名動漫作品創作了大量插曲音樂、填詞音樂及主題音樂[1]。就兩者的創作而言,宮崎駿的動漫作品與久石讓的一部分音樂作品可以說是相互成就、相輔相成,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現代文化藝術的繁榮與昌盛。
久石讓的音樂作品大多數為本人原創,基本沒有出現過參考借鑒其他音樂作品的情況。久石讓的鋼琴獨奏作品中表現出明顯的積極性,從他的絕大多數音樂創作中均可以感受到作曲家本人對人世間美好、真摯情感的追求與推崇[2]。久石讓的這種音樂藝術風格為音樂藝術美學渲染力的表達創造了獨特的途徑,但久石讓本人卻并不將自己局限在某種形式中,在創作過程中十分樂意去嘗試不同類型的創新與改革,為自己的音樂作品賦予了獨特的表現手法,因而也使得音樂作品本身的表現力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豐富化[3],而在一些特殊題材的音樂作品中,更是表達出這位作曲家傾向和平、反對戰爭的人文主義性格色彩。
《天空之城》是久石讓創作的第四十一首鋼琴曲,同時也是宮崎駿同名電影《天空之城》的主題曲[4]。《天空之城》這首鋼琴曲在旋律上并未表現出極為強烈的起伏,整體在節奏上處于一種安靜而舒緩的狀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久石讓所向往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與渴望。但在《天空之城》中所渲染的這種情緒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在經歷了生活中種種艱難困苦之后,盡管有所不堪、有所屈辱,但卻仍然保留了內心中最真摯的純真與對生活的憧憬與熱愛。
《天空之城》這首鋼琴曲在開篇巧妙運用樂器、旋律與節奏,為聽眾創造出一幕仿佛清晨陽光復蘇的景象,其音樂內容具有極強的畫面感,在舒緩的同時又不失靈動,體現出久石讓對“天空之城”這一詞匯的認知與理解,也表現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清澈的表達方式。結合其他久石讓的鋼琴曲作品來看,《天空之城》是其所有鋼琴曲作品中情緒最為平淡、表達手法最輕松,但內涵絲毫不遜其他的唯一一首作品。從《天空之城》的主旋律中可以看出,這首鋼琴曲應用的音樂語言在風格上十分貼近現代鋼琴演奏的色彩與特征,在句法上也大量應用了上下行音階,這種做法使得整首鋼琴曲在表達出淡然空靈特質的同時,也具有更加通俗化的藝術表現特征。而通過對旋律本身的分析可以發現,這些旋律分為雙音三度、六度、八度與分解八度幾種類型,且各個音階都具有極明顯的顆粒性,這種處理方法使得整首鋼琴曲的每個音符都能夠完全表現出演奏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整體上《天空之城》被分為三個不同的樂章,第一樂章以舒緩的節奏進入,借助清脆且含有活力的快板構成第一樂章的全部。在開篇時應用了C大調的調式調性凸顯出音樂主題,也為聽眾呈現出云上黎明緩緩到來的場景,然而在進行到第四小節時,則在高音區位置加入了靈活多變的短音階,使得整首鋼琴曲在此時表達出明顯的層次感,并營造出一種優雅、寧靜的音樂氛圍,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生命力與音樂脈動,也恰到好處體現出電影的主題與內涵。及至第二樂章,音階之間的關聯更加明確、清晰,營造出一種撥云見日的氛圍,但此處撥云見到的反而不是太陽,而是云端之上的城市,增加了一種清新而自然的音樂體驗。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模糊與清晰兩種情緒上的轉化極盡耐人尋味,通俗來講就是具有強烈的“抓耳朵”色彩。到了第五小節與第八小節之中,“降B”調的引入使得這部分樂段的清晰度不如之前那么明確,進而使征收樂曲再次回到舒緩、輕柔的狀態,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云上的天空之城再次隱沒在云霧中,所有的場景隨著最后獨立的單個音階戛然而止[5]。結合所有的內容來看,全曲三個樂章均以寧靜、協和、悠然為主要情緒,表現出一種近似于“小清新”但更加豁達、更積極、視野與情感也更廣闊的音樂美學色彩。
C大調的調式調性在整首《天空之城》中均有所體現,并以鮮明而具有活力的特征影響了整首曲子的各個部分(包括展開部、呈現部、尾聲及再現部)。全曲中在第一樂段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節奏感,且節奏形式相對多樣;而到了第一樂章與第二樂章轉換連接的位置,音符的時值變為十六分音符,并以十六分音符進行到八分音符,再逐步進行到下一樂章的四分音符,這一過程體現出了久石讓在音樂情緒變換與轉動上幾近完美的控制力。隨后的演奏則表現出了多樣化、多元化的節奏強度,盡管這些節奏、音符時值的應用存在明顯差距,但在相互之間得到合理整合之后,反而能夠梳理出一條貫穿全曲的脈絡,進而完整表達出鋼琴曲本身具有的獨特音樂內涵及音樂藝術魅力。久石讓音樂的特點就是在情緒及旋律的變動上難以為人所預料,那些音色上出現拔高或降低的音階可能出現在鋼琴曲中的任何位置,卻不會使人感到突兀或其他異樣情緒,反而成了完善整首曲子、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點睛之筆。而這也恰恰正是久石讓獨特的音樂魅力與藝術表達手法,也是久石讓為自己的音樂賦予靈魂的關鍵。在《天空之城》的第一樂章中,可以看出整體的彈奏難度并不高,但卻偏偏展現出這首鋼琴曲明晰的節奏感與恰到好處的音樂表現力度。
如果從彈奏的指法上進行分析,左手負責的伴奏部分為動漫內容、形象及主要思想內涵的確定發揮了主要作用,以低音摩擦的方式持續吸引著聽眾的注意力,并在聽眾心中點燃起對高潮部分的期待,此外這段旋律中對音樂句式、調性及音色的融合趨于完美,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表達出相應的音樂色彩與全曲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雖然其他樂章中的處理與第一樂章并不完全相同,但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也都完全表現出了各自負責的表現內容,并契合了整首鋼琴曲的整體氛圍與音樂美學內涵。
《天空之城》這首鋼琴曲在音色上選擇了低音進入,反復進行的簡單旋律中表達出一種婉轉而哀傷的色彩,用于左手伴奏的織體具有很高的重復性,但在對細節位置進行過處理之后反而并不因單調而失色,恰恰表現出了一種哀婉但不足為外人道的愁思。右手負責的主旋律在整體上以彈跳音模擬出天空的廣闊,但更多的是這種廣闊無垠所帶來的空靈。在右手進行彈奏的時候,聽眾及演奏者幾乎能夠“看”到鋼琴內部榔頭擊打琴弦的畫面。而整首鋼琴曲的慢節奏特征使得旋律獨具一種優美舒緩的色彩,因而也就能夠充分表達出曲子背后暗含的深意。高音部時而熱切、時而舒緩的表達方式直接帶動起聽眾情緒上的起伏,也表現出情緒化的特質,但這種情緒化是建立在低音部整體平緩遞進的基礎上的,使得整首曲子在情緒上處于一個哀傷、婉約的基調。然而高音部的存在又導致這種基調并不會渲染出一種失望、灰心的色彩,而是以更加平淡、溫和的態度來面對接下來可能要發生的內容[6]。除此之外,全曲中對踏板的少量運用在必要的時候延長了某些音階,使得整首曲子在情緒內容上的變化更加豐富,完成度也更高。
在演奏技法上,高音與低音相輔相成的同時有效凸顯出久石讓獨特的音樂美學審美理念。高聲部濃烈的情緒與低聲部和緩的伴奏使得整首曲子的情感塑造更加立體、完善且富有層次感,而鋼琴空靈的音色則使得聽眾在欣賞過程中更容易沉浸到曲子渲染出的情緒中,借助踏板完成的延時為部分樂句增加了更多的情緒內涵。對于演奏者而言,為了最大化表現出音樂中所蘊含的情緒與意境,演奏過程中除了要處理好高聲部與低聲部的強弱關系、高聲部的節奏變化速率之外,在踩踏踏板時更需要注意踏板踩踏的力度與時長,結合整首曲子的感情基調來看,踏板的踩踏動作應盡可能輕柔,在力度上也要做好相應的控制,踏板的更換應當在手指觸鍵之后進行,以輕踩輕放的方式表現出全曲優雅綿長的表達需求。
負責低聲部的左手則需要在演奏的全過程中保持一種恒定、平靜的狀態,以節奏中表現出的律動為導向,處理節拍重音時控制好應有的觸鍵力度與強度,之后的音階則需要以手腕帶動手指,以靈活、流暢的態勢處理好節拍重音后的其他音階,盡量營造出一種悠然而婉轉的音樂藝術表現風格,通過對演奏技巧進行竭力控制來使整個演奏過程符合全曲營造出的音樂藝術審美氛圍。
右手負責的高聲部則需處理好節奏的緩急與力度的強弱,在旋律抬升時適當加重力道,但觸鍵依然需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不能因為大力觸鍵導致音階表現出厚重感,而在旋律下落時則需要注意演奏力度的逐漸變化,表現出樂句及旋律本身的連貫性。因此第一樂章的彈奏應以輕巧的斷奏進入,之后的力度需表現出由弱到強的變化。及至到了第三樂章之后,由于這部分旋律變化表現出逐漸回轉向主旋律的規律,意味著要控制好全曲的演奏速度,也就是說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大臂應盡可能處于放松狀態,同時右手要處理好三連音主、屬功能的相互切換,按照和聲的表現及特征進行踏板的切換,左手的伴奏則需要以連貫性為基礎配合右手的主旋律,按照主旋律的需求烘托出不同樂句時而高昂時而緩和的音樂表現風格,進而以純熟的演奏技巧表現出整首曲子的感情色彩。
《天空之城》鋼琴曲在整體的基調上都是平靜而舒緩的,相比其他激昂、暴烈、充滿情緒化特質的音樂表達方式而言,這種柔和的表現方法如同細微而淅瀝的小雨,給聽眾帶來的情緒影響整體上趨于安寧,也就為聽眾營造了意料之外的舒適感。久石讓在音色、旋律上的處理更體現出其大師的藝術素養,很容易將聽眾代入到鋼琴曲所表達的場景中,也就是具有極強的畫面感與沉浸感,為聽眾營造出一種仿佛置身云海、轉頭就能看到無垠的藍色天空與遠處高懸的天空之城拉普達,而當曲調逐漸進入高潮時,激昂的情緒漸漸顯露,仿佛聽眾自身在緩緩上升,眼前的天空之城拉普達也越來越近。及至到了高潮之后,表現出的情緒具有某種特殊的沖突感,仿佛能夠看清眼前的一切,城市運行的車水馬龍與靜謐天空在聲音上的沖突。到了最后,獨立的音階則為眼前這一切畫上句點,給聽眾營造出一種意猶未盡般的思想感情。
《天空之城》是一首現代音樂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其作者久石讓無疑在推動古典主義后期及浪漫主義前期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第一位以浪漫手法表現古典音樂的作家,久石讓在音樂界的地位已然無法撼動,他的出現可謂是現代音樂藝術中濃墨重彩、不可忽視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