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女性與西印度洋群島的華僑社會

2021-11-26 07:54:54夏遠鳴
客家文博 2021年2期
關鍵詞:文化

夏遠鳴

女性是半邊天,一個正常社會離不開女性成員。海外華人社會,是一個在異地重新形成的社會,與原來的社會有著不同的發展機制。其中,女性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西印度洋地區,由于傳統華僑特殊的謀生方式以及社會特點,女性在該地區的華僑社會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一、西印度洋華人構成特點

在浩瀚的西印度洋上,零星散落著一些島國,如毛里求斯、留尼旺、馬達加斯加、塞舌爾等,其中除馬達加斯加以外,其余都是面積非常小的島嶼。

與太平洋上島嶼不同,這里從來沒有過土著居民。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這些散落在浩瀚大洋上的島嶼打破往日的沉靜。從16世紀開始,這些島嶼漸漸成為歐洲船隊的補給站,葡萄牙、荷蘭人、法國人和英國人對馬斯克林群島進行了幾個世紀的爭奪。1598年荷蘭人在毛里求斯登陸,隨后漸漸引入外界的人口進入這些島嶼繁衍生息。到了18世紀晚期,華人開始進入毛里求斯。到19世紀中期以來,便開始有大量的華人在此聚居,然后,以毛里求斯為中心,漸漸遷徙到這一區域的其它島嶼。

最初來到毛里求斯的是福建人,后來福建人漸漸式微,形成以廣東梅縣客家人與南海和順德人(當地稱“南順人”)為主的華人社會。在整個西印度洋各個島國,廣東梅縣的客家人與南順人的分布比例不一。其中,毛里求斯客家人占90%,南順人占10%;在馬達加斯加則全部是南順人。在留尼旺與塞舌爾,兩個方言群的人數相對比較平均,客家人略少于南順人,比例不那么懸殊。而福建人則早已完全融入到這兩個華人族群中,幾乎沒有作為一個主體而存在。因為特殊的社會環境與歷史原因,這些島上的華人主要靠經營小商店謀生,所以這是一個以小店主為主體的華人社會。

在西印度洋早期的華人社會里,由于地理遙遠以及傳統觀念等原因,華人女性移民非常稀少。早期一些華人不得不與當地女子結婚生子。直到20世紀初期以后,隨著華人女性移民漸漸大量地進入,華人男性才漸漸得以有與華人女子結婚的機會。所以這就產生兩種不同的家庭,一種是與當地女子結婚而形成的混合家庭,一種是與華人女性結婚而組建的純粹華人家庭。不同的家庭,給華人社會形成不同的社會影響。

二、中外混合家庭中的女性

在傳統上,老一代華僑是不允許自己子女與外族女子結婚的。但因為早期華人女性數量極少,客觀條件無法讓這個信條執行下去,許多華人不得不與當地女子通婚。于是出現了大量中外混合家庭。在學術上,將這種華人與異族女性組建起來的家庭稱為克里奧(Creole)家庭,意是混合家庭。在傳統僑鄉社會或華人內部,通常把華人男子娶的外族女子稱為“番婆”。

1、中外混合家庭概況

克里奧家庭在西印度洋島嶼上非常普遍。表現最為突出的是馬達加斯加。由于當地華人女子極少,大量馬達加斯加華人無法回國娶妻,故多與當地婦女結婚,所以出生的下一代華人多為混血兒。據當地老華僑說,現在純粹華人血統的僑民非常少,有的地方混血兒比例高達96-98%。混血華人現已成為華僑華人社會主體,在馬國社會各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其中一些人已經進入上層社會。

在毛里求斯也有與外族通婚的現象。據統計,1883年,毛里求斯的華人與印度、克里奧等外族女性結婚的個案達415起。到了19世紀末,大約有8%的中國移民與當地婦女結婚。1所以,在19世紀后半期,在西印度洋地區各個島國上,華人與外族女子通婚成為常見的現象。這里的外族女子,包括當地的克里奧女子(即黑人與白人混血的女子)、印度女性等。

另在留尼旺,也存在大量混血兒。據1962年秋調查所得,全島華人達6628人。2但照當地戶籍處ETAT(當地華僑稱它為“生死衙門”)的登記,全島有中國人姓氏的居民約有15000人。也就是說,留尼旺島的15000華人中只有6628人是保有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的。此外的八千多人是華工與當地婦女的混血兒。這些混血兒雖然保持父親的姓氏,但已沒有華人的觀念了。3依照這個比例,也有一半以上是混血兒。

在只有1000多名華人的塞舌爾,也一樣存在克里奧家庭。塞舌爾早已經不再提倡多元文化,而是從國籍角度,提出“一個塞舌爾人”的政治主張,以此消除國內種族間的區別。1948年以后,塞舌爾有關人口調查報告中,華人與塞舌爾混血兒被視為塞國民。不論是非洲人后裔還是歐洲、印度人的后裔,都作為人民中的一員。華人與塞舌爾婦女結婚是常有之事。這使得1948年人口統計時決定將混血兒視作塞舌爾人。4這種政策反映了該國血統混雜的現實。

2、克里奧家庭中的文化沖突

與“番婆”結婚,其直接的結果是下一代血緣的混化;而另一個更加重要的結果是文化上的混化,學界稱之為“克里奧化”(Creolization)。

在海外華人社會中,克里奧化現象很常見,在許多地方都有克里奧化的華人,在馬六甲、檳城、新加坡等地被稱為“峇峇”(BaBa),在菲律賓被稱為“美斯蒂索”(Mestizo),這些土生的華人,除了生理上的特征外,在文化上與傳統中國有一定的偏離,包括習俗、信仰等文化因素的改變。

在西印度洋上這些島國的克里奧家庭,也有同樣的問題。而這些文化上的偏離與沖突,均與他們家庭中的女性相關。例如在毛里求斯,早期經營小店的華人往往是店屋合一的模式,即在屋子前面做店鋪,在后面房間當成生活的區域。這在華人看來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因為這種居所與店鋪合一的居住格局,完美地解決了謀生與生活的問題。但在毛里求斯當地女性看來,則非常不妥,認為這無法保護她們的私生活,她們要店屋分開才肯結婚。所以,能夠與當地女性結婚的人,都是能夠支付店鋪和住房雙重費用的華人。

在子女教育方面,所受影響也很明顯。母親是子女的第一老師,盡管華人要求子女要學習中國的文化禮俗與教養,但仍然無法阻擋“番婆”對子女們的影響。除了語言、習俗、價值觀等之外,還包括宗教信仰的改變。在西印度洋地區,當地女子多信奉天主教,所以克里奧家庭的孩子也隨其母親,從小接受天主教的洗禮。這導致華人社會天主教徒人數迅速增加。 51911年天主教徒只有207人,到了1921年,增至520人。也就在當年,中國僑胞與一般居民通婚生育的兒童有386人,與印度人通婚生的兒童有148人。

為了文化的延續,保持自己的“唐性”,這些與外族通婚的家庭中,父親希望孩子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說自己的語言。通常他們會把至少一個兒子送回國內來撫養與接受教育。但克里奧的母親們則堅持孩子一定要接受洗禮,他們便成為第一代克里奧化的混血兒。據統計,1927年毛里求斯有386名孩子生于中國父親和克里奧母親組成的家庭,有148名是中國與印度家族。6

因為接受了天主教,所以也加速融入了當地主流社會。但這種融入,引起華人社會的警覺。華人社會有關于“唐性”與“番性”的討論,顯然是針對這一情況而展開的。在西印度洋島國的華僑社會中,稱與中國相關文化或事物為“唐”, 如中文書則稱為“唐書”,所以唐性,這里是指中國傳統性質。反之,稱與外族的文化與事物為“番”。他們眼中,這些混血兒由于語言與風俗等偏離傳統,所以被“番化”了,變成了“番鬼”。這是傳統華人家庭所不能容忍的。

除了文化上差別外,這些克里奧家庭與純粹華人組成的家庭還漸漸形成某種隔閡。那些與毛里求斯當地女性結婚的家庭,由于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們與傳統華人家庭漸行漸遠,并且與主流華人家庭疏遠。這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同。傳統華人家庭,一般是終日辛勤工作,準備早日回鄉。而與毛里求斯當地女性結合的家庭,由于深受殖民地生活方式的影響,一直把家庭生活與商務生活分開來。因此,與中國人通婚的華人和與外國人通婚的華人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界線。這兩類家庭雙方甚至會產生對立情緒。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對于與外族通婚一事,華人社會內部對此態度也不一。1980年代,毛里求斯一些華人青年女子與外族人士結婚,在華人社會內部引態討論。《鏡報》1988年9月10日第2版的《華裔少女嫁外族日眾》一文記載:

根據政府婚姻注冊局的官方統計,毛里求斯華裔少女與外族人結婚,由1982年的33位,到1987年上升到164位。所謂外族者,即土人,印人與回人。此項官方統計發表后,引起華人家長們的關心,認為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也有些家長認為不應該干涉兒女的婚姻。7

這顯示,華人社會對于華裔少女與外族通婚一事,雖然還是被關注的,但也有了更加寬容的聲音。

除了克里奧家庭外,有的家庭即便是華人女性,但由于照看孩子的保姆是克里奧人,也導致華人小孩被克里奧化。這種狀況在留尼旺體現得得很明顯。在二戰后,因為當地政府對外籍人進口的限制,華僑商店普遍感到人力不足,亟需華僑主婦協理店里工作。兒女只能由土人女傭照顧。這導致兒童的母語不是客家話或粵語,而是當地的方言。他們的生活習慣也隨之受到影響。有時下一代子女還嘲笑上一代人當地語言發音不標準。

美國人類學家卡迪納(Abram Kardiner)認為,育兒方式是民族社會差異的重要原因。他認為,母子交互的文化方式決定了“基本人格結構”。8這也顯示,通過育兒方式,也可以讓一個族群的小孩漸漸脫離其母體文化。最終,輔佐以社會教育,導致傳統流失;也使得華人社會的“質”正在被稀釋與融解。

事實證明,在華人女子少的地方,如馬達加斯加,大量華人被克里奧化,華人社會出現多元文化混雜的現象。而在華人女子較集中的島國,如毛里求斯等地,中國文化保存比較好一些,血緣上維持得比較純正一些。

3、多元文化和諧共存——馬達加斯加的混血家庭

盡管在華人社會里,與外族女子通婚不被鼓勵,但如果因為客觀原因這種現象占主導地位時,則整個華人社會自然地接受這一點。如前文所述,在整個西印度洋地區,馬達加斯加的華與與當地女子結婚的現象最為普遍。一是由于馬達加斯加的華人女子更少,二是由于馬達加斯加的華人都在偏遠的鄉村開小店,接觸的都是當地人,所以大大地增加了與當地女子結婚的機率。所以這也使得鄉下的混血兒比城市的混血兒多。事實上,在馬達加斯加混血兒占了絕大多數,幾乎很少純粹的華人血統的華人。

馬達加斯加混血兒有以下情況:一是華人與馬達加斯加婦女生下混血兒后,往往又與華人婦女結婚或將中國的妻子接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位華人妻子不拒絕把混血兒接到家里來生活,父親便把混血兒交給母親,然后給一些物質上的補償。這樣的混血兒在文化上多數會與馬達加斯加人一樣。另一種是華僑一直與馬達加斯加婦女同居或結婚,這樣就會像正常的華人一樣對其進行撫養教育。如果是非婚生育子女,那么民政機關登記時便使用母親的姓名,但父親往往會另外取一個中文名。對這樣的混血兒,華人小孩一視同仁,不會區別對待。只是老一輩華僑會區別看待。華僑越來越多的與馬達加斯加人結婚,并承認他們的非婚生育的混血兒。9由于受到父親的教育,這些混血華裔許多仍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對中國有強烈的文化認同,許多人長著黝黑的面孔,但卻能講一口流利的順德方言。這樣的混合家庭,家庭生活呈多元化色彩。生于馬達加斯加的一位老華僑便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混血家庭,他說:

我爸爸是華人,媽媽是馬達加斯加人,在家庭生活當中,我覺得兩邊的風俗都很融洽,沒有差別,擇優而選。但自己本身有這種華人血統,很喜歡認同中國文化。平常像過節啊,也會有一些傳統的活動,我們自己有三個文化,有中國文化,法國殖民地法國文化,有本地馬國人的文化,三個節都過。10

所以,在馬達加斯加的混血家庭,雖然文化不同,但由于特殊的社會環境,只能接受這種現實。而作為這種家庭出生的混血兒自身而言,因為他們從小便在這種多元的文化家庭成長,所以也非常的適應,沒有太多的違和感。

三、華人女性與華人社會的維系

對于女性比例過低而造成的社會不穩定,早期殖民者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也曾為引入華人女性作過努力,但由于其方式并沒有考慮到華人的價值觀而失敗。后來,還是通過自由移民的方式,大量女性進入毛里求斯,與丈夫團圓。到了20世紀初期,華人女子開始增多,這大大加速了華人社會的形成與穩定。

1、促進華人社會的穩定

中國女性移民始于1860年,但增長非常緩慢。以毛里求斯為例,直到1901年,來自中國的女性移民只有58人,并且這些婦女多是已經定居僑民的妻室。所以這些女性移民對于解決單身社會沒有意義。但到了1911年之后,中國人的婚姻狀況開始有所改觀。據統計,在當時有3313人移民,按照毛里求斯法律結婚的有349人。當然這里包括與當地婦女的婚姻。而同年的華人婦女達355名,其中134人來自中國。11

女性移民的到來,為男性華人解決了配偶問題,這對社會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家庭為社會的細胞,更是社會穩定的最基本組織。女性不但幫助男性成家,還要幫助男性立業。在單身社會里,華人男子常常會沾染賭博等惡習。單身男子常常會沉溺其中而自暴自棄。當成婚以后,這種惡習會受到妻子的節制,促使男子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這份責任對于男性起到約束作用。如果沒有一定的結束,他們在業余時間往往會成為賭場、鴉片館的常客,無所事事,于是形成惡性循環,讓人無法出頭,最后導致人生永遠沒有出路。不但對于自己是一種損害,也對社會群體造成傷害。而女性的約束,讓他們革除不良習性,回歸家庭。

2、守護與維持華人傳統文化

除了維持家庭結構外,華人女性也成為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家庭是族群文化傳承的重要場域。其體現在語言、傳統習俗、價值觀、烹飪技術、宗教信仰、婚育觀念、待人接物等多個方面。

以客家話的稱呼為例,在民間,客家話被稱為“阿姆話”,意思是母親傳授的語言,這形象地說明了母親對于母語傳承的重要性。另外許多價值觀也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華人女性還鞏固了傳統文化在華人圈內的傳播。有一名叫管翠蘭(Koon Choi Lan)的女子,于1930年來到毛里求斯與丈夫團聚。她將家鄉的種菜與烹飪技藝也帶到了毛里求斯,并且,她還喜歡采用中醫來治療一些小毛病,定期給親朋好友送一些藥酒和滋補酒。12她的這些技藝,其實是一種根植中國傳統鄉土社會的固有文化,只是我們司空見慣,但她這種不經意的行為,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里,發揮了族群文化展示的效果,更是直接傳播文化,并且維系了華人社會的特征。

除了在生活中不經意展示自己的文化外,她們的一些“保守”行為,也在客觀維護自身文化。如,傳統華人家庭里,女性長輩對于自己子女的婚姻有很大的決定權。由于在文化上的保守性,她們常常盡量排斥異族通婚,盡可能地在本族群里選擇兒媳。她們認為外族女子不適合傳統的中國家庭生活。她們通常希望華人子女與本族群的子女通婚,甚至同為華人的南順人也是一樣。這種看似“保守”“古板”的行為,維護了華人社會文化的穩定性。

華人女性,特別是客家女性,在維持祖先崇拜以及宗教信仰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海外華人漸漸穩定以后,隨之也產生一些基于血緣關系而形成的宗族組織。在毛里求斯等島嶼,幾乎每一個姓氏都成立了自己的宗族組織。他們往往在城市里購置一間房產,通過建廟或各種“旅館”的形式,供奉家族中某一代共同的祖先,每年春秋兩季定期祭祀,家族成員從各地趕來參與活動并一起聚餐,交流信息,聯絡感情。祭祀的一系列準備活動,如祭品的準備活動一般都是由女性做準備的,男性一般不插手這些工作。在祭祀之后的聚餐也由女性準備。由于中國菜烹飪的復雜性,所以需要的工序與時間也非常多,付出的勞動量也非常大。傳統上,男性成員基本不會幫忙。受到傳統文化影響的客家女性,基本也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義務,幾乎從來沒有提出過異議。沒有相同文化認同的異族的女性,很難完成以上任務。她們即便能夠在勞動方面做到,但對一些程序與禮儀也無法理解。

3、華人女子在商業上的助力

在西印度洋地區,華人女性在經濟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在遍布鄉村城鎮的大小商店中,都可以看到華人女性的身影。她們在商業經營方面,是丈夫的重要助手。

吃苦耐勞的華人女性,白天要看店,服務顧客,料理家務以及其它店內雜務,同時還要照顧小孩,承擔著非常繁重的工作和勞動。有的婦女還將小屋子改成一個簡單的裁縫鋪,每天從凌晨開始加工服裝,如襯衫、旗袍等。13

有一個案例可以說明女性在生意中的作用。1900年,一位名叫林發的青年,從梅縣白宮鎮閣公嶺來到毛里求斯投奔他的哥哥;10年后,回國接他的妻子一起來到毛里求斯團聚。然后在鄉下開了一家商店。妻子幫忙烹制咖喱章魚賣給顧客,后來又改做襯衣,讓林發拿到路易港的林家館去賣。“她不知疲倦地干活,除了照顧三個孩子外,每天都要縫10件襯衣。”在共同的打拼下,事業不斷擴大。到了1937年,他們擁有了37家店面。14

這些華人經營的小商店,之所以能夠遍布西印度洋的島嶼,與華人女性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4、女性移民與宗教傳播

在社會層面,華人女性的到來,也維持了傳統的宗教活動。傳統客家社會里,最常見的民間宗教場所是庵廟。庵廟多由女性來主持,并且信眾也以女性為主。這些原鄉的庵廟,也隨著移民來到毛里求斯等地。來到異國他鄉,這些庵廟仍然由女性主持,包括誦經、做法事等。如果沒有她們,這些庵廟等宗教場所幾乎無法維持。

不但庵廟等宗教場所的日常維持需要華人女性,并且擴建、資助也是來自女性信眾。這里以毛里求斯的福壽庵來說明這一點。福壽庵是香火來自梅縣白宮的一座庵廟,于上世紀50年代創立。后在留尼旺、塞舌爾、南非等地信眾的支持下不斷發展,現成為毛里求斯一個比較重要的宗教場所。通過碑文我們可以發現,其創建時的贊助者均為女性。根據1954年碑文《各善信倡建全斐華僑福壽庵緣起》記載,除了發起人是男性成員外,贊助人全部是女性:

旺埠贊助人:

陳估生夫人 陳安祥夫人 陳鑫生夫人

侯均元夫人 曾永宏夫人 曾春生夫人

陳亮生夫人 侯岳元夫人 謝瑞生夫人

吳森元夫人 鄭域熙夫人 陳福生夫人

曾招訪夫人 曾廣呈夫人 鐘海祥夫人

陳龍長夫人 溫壽堂夫人 張九昌夫人

林臉玉夫人

……

毛埠贊助人:

陳俊廷夫人 陳金生夫人 梁標榮夫人

丘沐元夫人 丘洪興夫人 丘東生夫人

李康生夫人 吳浩興夫人 李友晉夫人

張順興夫人 余六妹 張平珍 江美妹

陳芹妹 鐘開云 陳惠嬌 鐘婷英

金山李福旋夫人 李經祥夫人

這個名單顯示出一個值得注意的內容,留尼旺與毛里求斯共同發起,贊助人卻都是男性成員的夫人,雖然沒有名字,但這足以說明,女性在庵廟創建中的作用。

庵廟等宗教場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也是與客家人生老病死維系最為緊密的一個場所,與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這也是華人團聚場所。除了福壽庵之外,我們發現其它的宗教場所,其日常祭拜者也多為女性,如當地的關公祭拜等。每到年節時,她們也會帶著她們的子孫,前往廟里祭拜,使之能夠潛移默化地悉得本族群的文化,并且成為一種文化基因。許多后來受到西式教育的華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后成為毛里求斯法律部長的華人陳念汀回憶,小時候他跟隨母親到庵中拜佛的場景。這說明了華人女性在宗教信仰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西印度洋島嶼上特殊的華人社會結構,他們選擇不同的女性組建家庭。有的因為當地華人女性太少而不得不與外族女子結婚,從而形成混合家庭。有的與華人女性結婚,形成純粹華人的家庭。這兩種不同的家庭對華人社會形成不同的影響。我們不從價值的角度去評判這兩種現象,只是從客觀上描述。混合家庭中的外族女性,雖然增加了華人社會的多元性,但同時對于華人社會與文化具有一種侵蝕性。而華人女性,除了穩定家庭外,還成為華人穩定社會的力量。她們在人口繁衍、社群結構的形成與維持、商業活動的繁榮、文化的傳承等方面,都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她們是華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華人社群文化的維系者,也是了解海外華人社會的窗口。

注釋:

1 方積根編:《非洲華僑史資料選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年,第284頁。

2 何靜之編撰:《留尼旺島華僑志》,臺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66年,第25頁。

3 何靜之編撰:《留尼旺島華僑志》,臺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66年,第26頁。

4 方積根編:《非洲華僑史資料選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年,第166頁。

5 方積根編:《非洲華僑史資料選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年,第287頁。

6Siew):《唐人街:毛島往事》,毛里求斯路港:Edit ions VIZAVI出版社,2015年,第42頁。

7 《華裔少女嫁外族日眾》,《鏡報》1988年9月10日第2版。

8 莊孔韶主編:《人類學通論》第三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57頁。

9 劉新粦:《雪泥鴻爪》,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第51-52頁。

10 被訪者:岑柱南,老僑,采訪者:李愛慧;時間:2015年9月11日晚,地點:馬達加斯加。

11 方積根編:《非洲華僑史資料選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年,第288頁。

12 蕭天生(Guy Siew):《唐人街:毛島往事》,毛里求斯路易港:Editions VIZAVI出版社,2015年,第44頁。

13 蕭天生(Guy Siew):《唐人街:毛島往事》,毛里求斯路易港:Editions VIZAVI出版社,2015年,第67頁。

14 蕭天生(Guy Siew):《唐人街:毛島往事》,毛里求斯路易港:Editions VIZAVI出版社,2015年,第43頁。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靠逼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97在线免费| 亚洲免费成人网|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欧美色图第一页|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福利大秀91|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日本www在线视频|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自拍另类|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六月| 欧美成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成人免费|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免费三区|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亚洲伊人电影|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色久综合在线| 亚洲天堂自拍| 日韩午夜片|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久久免费成人|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福利| 久草热视频在线|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在线无码九区|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日本一区高清|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