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五月,花開正濃。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全市“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的開元之年,亦迎來了第45個5·18國際博物館日。近年來,梅州市深入實施廣東文化名城建設,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完善博物館體系建設,提升博物館發展質量。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博物館28座,基本建立起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博物館為骨干、非國有博物館為基本力量,多種所有制并舉、資源配置有序、地域特色鮮明、社會貢獻明顯增強的博物館事業發展新格局。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旨在后疫情時代,博物館將積極探索賦能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渠道和方式,提供更加優質的展覽和服務?;顒悠陂g,全市各地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開展數十場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平臺,吸引全社會公眾共同關注梅州歷史文化、客家文化,認識博物館,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是城市的會客廳,是歷史的保存者、記錄者,當前,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論,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將博物館打造成客家人尋根問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大灣區重要旅游目的地。一要融入高科技,讓文化傳承“活”起來。各級博物館要從大客家的角度出發,引入新的展示技術,增加互動項目,給市民和游客更好的觀展體驗,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梅州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二要融入大灣區,讓梅州文旅"熱"起來。要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契機,主動融入“雙區”、服務“雙城”,全面加強與“雙區”和“雙城”文博機構交流合作,推出一批以博物館主題的旅游產品,規劃一批以文博為主題的旅游線路,吸引更多灣區游客來梅觀光旅游、休閑度假。三要融入好創意,讓文創產品“火”起來。資源有限,創意無限。要學習借鑒文創產業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將文物同文創產業緊密結合,以文物為原型,依托館藏資源,開發一批具有梅州專屬的IP元素休閑旅游產品,讓文創產品成為來梅游客的必購“手信”。
新征程催人奮進。梅州市將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按照中央、省和市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積極構建多元、包容、開放的博物館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博物館領域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文旅融合品牌,推動文博場館產品更加多元、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空間更加廣闊,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兼具時代特征和梅州特色的文博事業繁榮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