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苑怡 廣西師范大學
肌理是絲網版畫中一種極為重要且特殊的表現性的繪畫語言,在絲網版畫中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和獨特的視覺效果。肌理語言在絲網版畫創作中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態:第一,從肌理的本體形成性上來分,分為自然性肌理語言和人工性肌理語言;第二,從肌理的表現形式進行區分,分為抽象性肌理語言、具象性肌理語言和意象性肌理語言。在版畫創作中,把肌理語言融入繪畫中,既可以創作出有高度審美趣味的版畫作品,還可以走進自然,體會自然之美。
根據肌理語言的生成途徑,可以把肌理語言分為自然性肌理語言和人工性肌理語言。
自然性肌理語言指沒有人工成分,是自然界形成的一種紋理結構,如在雨、雪、風、霜、水等的洗滌或者沖刷、腐蝕下形成的一種自然的紋理。絲網版與木版、銅版、石版的制稿方式存在差異,絲網版不可以破壞母版,是把含有肌理的墨稿經過感光曬版將肌理轉印到載體上。所以,自然性肌理語言的應用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取材方式,另一種是間接取材方式。
直接取材方式是直接從大自然中截取自然性肌理應用于絲網版畫的創作中,創作者在創作中需要把自然性肌理與畫面內容和諧融合。但是,自然性肌理在生長過程是無意識的,有時候會與創作者的審美意識、審美觀念產生差異,所以需要創作者在制稿前要分清主次,不能為了肌理語言的表達而去創作,這樣會違背創作意圖,最終使畫面失去本質的表達。
間接取材方式是經過加工處理后,把自然性肌理應用于絲網版畫的創作中,使肌理語言融入畫面之中。間接取材方式有多種,如將拍攝后的自然性肌理圖片素材經過電腦處理紋樣、用硫酸紙進行拷貝繪畫等。以上方式取決于創作者在創作中所需要表達的題材和思想感情,以及創作者個人的審美趣味和創作水平。
人工性肌理語言是創作者通過不同的元素組織創作出的紋理。其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通過對自然性肌理語言進行借鑒,形成與自然性肌理語言相類似的肌理語言,如瓷磚上的紋樣。第二是通過自身內在思想與感受,創作出與自然性肌理語言不同的人工性肌理語言。比如,用墨汁繪畫表達自身感受,把墨稿上的人工性肌理語言“轉述”到母版上,再通過“堵”和“漏”的原理,把人工性肌理語言轉印到載體上。人工性肌理語言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有目的、有意識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符號,其是有針對性、有需求性的。
肌理表現形式性語言是一種符號語言,在絲網版畫中是根據創作者自身畫面內容進行創作和表達,其分為抽象性肌理語言、具象性肌理語言和意象性肌理語言。
抽象性肌理語言是在具象性肌理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取舍,同時寄托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其是通過客觀的肌理語言傳達出創作者主觀的審美趣味,并且將這種審美趣味表現在絲網版畫中,能體現出創作者的審美水平與藝術修養。
具象性肌理語言是創作者根據自身的體會、生活感受創作出的藝術形象,是經過創作者選擇與取舍的語言。例如,樹皮的肌理、樹葉的肌理、花朵的肌理,這些都沒有經過創作者加工,都是大自然中真實自然的存在。這種具象性肌理語言在絲網版畫中很難符合創作者的審美趣味,因為具象性肌理語言的應用不是簡單地復制、粘貼到化學纖維網上,而是需要投入情感和精力不斷地讓畫面的肌理語言融合、和諧。
“意”為內在抽象的心意,“象”為外在具體物象,是意的寄托物。意向性肌理語言不但是抽象性肌理語言的去末取本,而且是創作者在內心形成的一種思想感情的表達。在絲網版畫創作中,創作者需要用恰當的符號進行語言表現。意象性肌理語言和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意象是相類似的,忽略形式,強調神似。所以,創作者在絲網版畫中可以通過意象性肌理語言體現出內心情懷,表達出畫面中的審美意蘊。
綜上所述,肌理語言在絲網版畫中豐富多樣,畫面語言的表現形式對肌理的應用使得絲網版畫的畫面更加豐富,也為絲網版畫的創作拓寬了形式。相信,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與創作者審美趣味的提高,肌理語言在絲網版畫創作中的應用也會日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