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浪華 黃露瑩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是國家培養各行業所需人才的培養基地。學歷對于畢業生求職者是一塊重要的敲門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才的專業能力和學習能力,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實際專業操作能力也有較高要求,不少用人單位稱其為“業務能力”,其可以理解為學生對所學專業在系統理解基礎上的應用能力。普通本科教育以理論教育為主,相比之下,高職教育以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為主,旨在為社會發展輸送以職業技能為主的操作型人才。
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一直是民間工藝美術師手工制作的,真正具備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制作的人較少,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需要具備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雙重能力的人才,因此,培養工藝美術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職業本科工藝美術專業產教融合課程教學創新對職教工藝美術學生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對發展整個工藝美術行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職業本科也被稱為高等職業本科,是一種全日制本科,同普通本科共同組成我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辦學體系。臺灣早就開展了職業本科層次教學類型,大陸也在逐漸推廣職業本科教學類型,職業本科的實踐辦學于2012 年開始實施。2018 年12 月,教育部在全國選擇包括廣西城市職業大學在內的15 所高職院校進行職業教育本科層次人才培養試點,2019年1 月24 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正式確定“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
相比于普通本科,職業本科兼具普通本科理論教育和高職技能教育的雙重優點,為社會發展培育了復合型人才。
工藝美術專業教育主要以培養旅游工藝品、珠寶首飾設計、家具設計與制造等諸多領域高端復合型人才為主。“產教融合”顧名思義,由“產”和“教”兩部相互融合在一起,其中,“教”為目的,“產”為基礎,是指在具體的產品生產與制作中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在相關專業環境中進行教學,讓學生能更為生動地掌握重要知識點[1]。筆者認為,產教融合包括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融合、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相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融合、專業設置與社會產業需求相融合、產業崗位生產環境與教學情境相融合等內容,目的在于讓學生具備與實際生產崗位員工一樣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營造的專業教學情感氛圍,涉及教學所使用的物理硬件設施和軟件配置。硬件設施包括實訓室、多媒體教室和與專業技能培訓相關的其他設備、儀器等,軟件配置包括校園文化氛圍、教學系統、教師教學方式與師德素質等。教學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處于專業實踐操作環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學情境創設得與實際相差太大,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實際崗位后就可能出現抵觸心理,甚至由于差異顯著而放棄自己所學的專業[2]。因此,怎么將學生要從事的企業崗位工作情境融入教學中,為將來學生更好地從事崗位工作提供支撐,是當下職業本科教育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
首先,學校和教師應在多次走訪、參觀、調研工藝美術專業相關企業的基礎上,系統了解工藝美術領域企業實際生產環境和發展新趨勢,將最新工藝、新技術及優秀企業文化引入課堂教學中,如將奢侈品牌LV 的設計理念、景德鎮陶瓷設計與制作工藝等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工藝美術專業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其次,營造“產學研”教學環境,學校與工藝美術相關企業構建穩定現場教學模式,企業為學校提供現場教學場地,學校為企業發展輸送人才,即達到一種把企業搬進課堂,把課堂設在企業中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嚴格遵守企業生產、管理及安全制度,并制訂適宜指標對學生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給學生制訂職業規劃或推薦相應的工作崗位[3]。
產教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但目前多數職業本科專業教學內容與實際聯系不密切,多數教師出于多方面原因仍舊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重理論,輕實踐”,沒有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在學生專業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在校期間也未進行有效的技能鍛煉。基于職業本科辦學初衷,學校和教師必須改變此局面,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學校辦學實際情況,統籌協調好工藝美術專業課堂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課時分配,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學習中保持平衡。學校和教師應根據行業實時發展情況,不斷革新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工藝美術行業學習中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逐步適應工藝美術行業生產環境[4]。當然,相關部門應嚴格控制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質量,并將其納入學生培養方案中,讓學生畢業后“持證上崗”。
鑒于多數職業本科辦學規模和師資力量有限,學校首先應明確本校工藝美術專業主要培養方向,即選準對口領域,如旅游工藝品方向,然后將旅游工藝品相關標準融入課程教學中,以標準為指導和準繩,根據工藝美術行業旅游工藝品要求和旅游工藝品標準設計不同教學內容。標準化教學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成就感,使其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就某一領域能掌握系統理論和實踐知識體系,為以后多方面發展開一個好頭。
職業本科教育的“職業性”往往通過“產”來表現,即具備一定生產技能的學生才能具備一定職業技能。因此,學校在培養學生時應注重與學校培養方案相契合的典型工藝教學,如工藝美術家具設計與制作方向課程中,CAD 制圖和家具制作就是典型工藝之一。教師給學生布置具體的家具設計與制造工作,提供家具制作的具體場所,指導學生在設計后進入實際工廠中進行家具生產,讓學生把家具設計與制作兩項典型工藝進行銜接,培養工藝美術專業家具設計與制作方向職業型人才的基本素養。
在保證課堂理論基礎知識有效教學的基礎上,教師要增加學生實踐學習課時量,根據具體企業生產崗位工作內容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破除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應試考核為主的評價標準,構建多元化考核模式,既要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核學生實際生產技能水平,還要考核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應變能力、行業標準掌握程度等內容。
職業本科教育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即為社會輸送能促進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人才。工藝美術專業學生既要了解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也要能夠進行工藝美術產品制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構建了工藝美術領域企業生產體系。學生要想對所學專業有系統了解與掌握,就要掌握整個企業生產過程,從客戶設計要求,設計人員按照客戶要求進行設計,到產品生產,再到產品交付等流程。
因此,學校應根據整體學生專業培養計劃合理安排專業實踐操作教學,盡量讓學生在一個企業或相同企業的每個崗位上都進行一段時間的鍛煉,可采用企業“管培生”輪崗制度,讓工藝美術專業學生在四年本科學習中對整個專業生產流程有一個感性認知,便于日后工作中能在短時間內適應相應崗位,也能與其他崗位同事更好地協作。
綜上所述,在“產教融合”理念下,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應注重教學環境與工藝美術企業情境、工藝美術專業教學與企業標準、工藝美術專業與企業生產整個流程等方面的融合,提升職業本科工藝美術專業教學水平和學生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