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蓉 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
節奏訓練是聲樂教學的靈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強化節奏訓練,能夠讓學生深入感受到聲樂的奧妙,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有效提升聲樂教學的效率。本文具體論述了節奏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為了有效提升聲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每節課教學前的5~10 分鐘是學生慢慢進入學習狀態的時間,教師在沒有任何課堂導入的情況下就開門見山地進行知識講解,容易打擊學生學習聲樂的激情,甚至還會讓學生對聲樂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準確把握這個時間段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利用聲樂課堂的導入環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節奏訓練合理地滲透到聲樂課堂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生學習聲樂課程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5~10 分鐘組織學生進行接歌詞比賽,即讓學生根據節奏輪流說出歌詞,學生說錯歌詞或者忘記歌詞就會受到小小的懲罰,如唱一首歌等。教師采取這種方法來指導學生熟練掌握不同的節奏,能夠打造高效的聲樂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聲樂素養。
在當前聲樂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課本知識的講述,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聲樂課程的知識點,且對歌曲節奏的掌握程度較低,從而難以建立起完整的聲樂知識結構。因此,為了提升聲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在聲樂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以實際生活為基礎,將聲樂教學與生活中的聲音節奏聯系起來,以此加深學生對聲樂的認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聲樂節奏。
每一種生活現狀都是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聲樂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在聲樂學習中,學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還要學會從實際生活中去發現聲樂節奏的奧妙。這樣學生不但能夠培養觀察能力,而且能夠提升聲樂素養。例如,教師可將生活中的鳥叫、蟬鳴,以及春天里的蛙聲等動物叫聲引入課堂,組織學生聆聽生活中的聲音。同時,教師還可以廣泛收集相關的聲樂資料以供學生欣賞,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或者通過拍手掌、敲打物體等方式來表達對聲樂節奏的理解,讓學生對聲樂節奏的認知逐步從淺層學習轉向深層揣摩,使其感知聲樂節奏中的情感,層層遞進,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聲樂水平。
雖然高職學生的聲樂認知水平不盡相同,但他們均具備一定的節奏感,所以常常在音樂響起時不自主地跟著打拍子。因此,在高職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從節奏訓練著手,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不斷提升學生讀譜的能力。例如,在《歌唱祖國》這首歌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請學生跟著琴一起學習第一部分,了解第一部分的旋律有什么特點;之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演唱弱起節奏歌曲時需注意將歌曲的強弱規律唱出來,結合四二拍的強弱規律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第一部分的風格特點,有效鍛煉學生控制氣息的能力,使學生準確掌握歌曲《歌唱祖國》的節奏、節拍、音準等要素,并且能完整地表現出歌曲《歌唱祖國》的演唱風格。因此,在聲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強化節奏訓練,有利于學生深入感受節奏變化的神奇之處,切實提升學生的聲樂素養。
總之,在聲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強化節奏訓練,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讓學生在聲樂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只有巧妙利用課堂導入環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將生活中的節奏引入聲樂課堂中,抓住歌曲旋律的節奏特點和強弱規律進行教學,才能夠真正達成提升聲樂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目標,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