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丹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聲樂是學前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聲樂素養,奠定未來職業基礎的重要內容。在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應打破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元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實現自主發展。律動情感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頗受歡迎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講解式教學相比,律動情感教學根據聲樂教學的特征創設了學、教結合的情境,并注重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促使學生在音樂律動和情感體驗中獲取聲樂知識,理解聲樂專業知識的要點,培養專業素養。
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其教學目標不僅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還包括讓學生掌握幼兒教師必備的聲樂理論知識,以及具備在課堂上組織唱歌、欣賞、彈唱活動的能力[1]。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同時,其中存在的教育問題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從聲樂學科教學現狀來看,目前,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給予的關注越來越多,專業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聲樂教學片面重視學生的專業發展,忽視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教學模式仍不完善,且存在與學前教育相脫節的情況。
從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來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規劃的重點是面對幼兒群體,成為幼兒教師。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在聲樂課程中不僅要學會“學”,還要學會“教”,比如,怎樣在幼兒歌唱教學環節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怎樣指導幼兒更好地掌握歌曲并從中獲得美的享受;怎樣合理組織課堂歌唱以及其他音樂活動,利用律動促使幼兒的身心協調發展。這既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聲樂教育理論,也需要學生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但是,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對學生“教”的能力的培養存在短板,導致學生學前教育職業素養不高。
從學生專業素質來看,一些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其在招生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夠充分,對生源缺乏嚴格把關,這導致學生的節奏感、嗓音條件、音樂領悟能力參差不齊,從而增加了聲樂教學的難度。
早在20 世紀,西方音樂學家就開始認識到音樂和人體本身運動之間的密切聯系。人的身體內似乎有一個天然的節拍器,能夠敏銳地感知節奏,并隨著節奏而動。根據這一特點,在聲樂教學中,如果教師將教音樂、學音樂的過程與身體的運動分離開來,就會限制學生的情感體驗,影響學生對聲樂的理解效果。而律動情感教學的提出為聲樂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律動教學是指讓學生根據音樂情緒的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將根據音樂聯想到的意境及情感通過肢體律動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獲得感知音樂的能力,進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學生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律動情感教學法得到了廣泛應用。
隨著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律動情感教學法的應用優勢逐漸凸顯。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律動情感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并在課上、課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因此,其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律動情感教學法不僅重視學生的聲樂技巧訓練,還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注重引導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官享受,讓學生能夠根據實踐需要主動轉變學與教的角色,從而鍛煉學生的聲樂教學能力。律動情感教學法為聲樂實踐教學提供了條件,激發了教師的教育靈感,為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踐行課程改革提供了思路。
聲樂是學前教學專業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學校應結合現有的教材,編寫出滿足律動情感教學需求,同時應用于學前教學專業聲樂教學的專業性教材。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常規聲樂教學中,將基礎技能與幼兒音樂教學相結合,在提高學生專業聲樂技能的同時,能提高學生對幼兒律動情感發展的關注。這樣才能將律動情感教學法系統地引入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制訂階段性教學目標,并由此對學生開展訓練。首先,開展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打好聲樂基礎。在這一階段,教師應注重學生聲樂基礎技能的訓練,通過發聲技巧和歌曲演唱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對聲樂形成基本認知,初步培養學生的樂感;同時開始有意識地滲透律動情感教學法,吸引學生自覺根據律動體驗音樂。其次,根據學生聲樂素養發展水平開展律動情感教學。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為學生創設鞏固聲樂技能的情境,然后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律動情感教學訓練,利用演唱訓練、彈奏訓練,增強學生對律動的體驗,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讓學生能夠享受音樂。最后,重視聲樂教學中幼兒音樂教學的律動情感教學訓練。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調整教學重心,即從聲樂教學向幼兒音樂課程教學實踐轉移,以促使學生實現從“學”到“教”的角色轉變。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摩相關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入幼兒園實習,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律動情感教學法,以提升學生幼兒聲樂教學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中主要面臨兩個問題,其一是自身的專業素質是否達到了相應的專業標準;其二是自己是否能夠學以致用,勝任幼兒教育工作。學前專業的學生日后需要面對一群心智稚嫩的幼兒群體,如何根據幼兒年齡及心理特點開展教學活動,考驗著每一位幼兒教師或者準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聲樂是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藝術素養的重要課程,而根據幼兒年齡及心理特點開展律動情感教學是實現學以致用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聲樂專業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設計教學方法,以保證教學實踐的有效開展。第一,在基礎教學階段,教師不應對學生的演唱整體水平提出過高要求,而應指導學生踏實練好基本功,學好聲樂專業理論知識,并掌握一定的發聲技巧和演唱技能。第二,在聲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要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如運用情境教學法,促使學生在音樂體驗中掌握律動;設計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歌曲創編能力;等等。第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層次化教學。教師在律動情感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營造層次化聲樂教學環境,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表達意識,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在課程規范和標準建設方面還不夠成熟、完善,這導致律動情感教學實踐缺乏有效的課程支撐,影響了教學模式的構建。鑒于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實踐中,學校應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收集和整合教學資源,推動聲樂教材的統一編訂,為學生參與律動情感教學實踐提供支持。例如,學校可以選擇結構簡單、容易掌握的歌曲,形成統一的幼兒歌曲創編課程內容,并根據律動情感教學實踐要求調整課程內容,明確課程培養目標,以保證律動情感教學的實效。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進行課程的拓展延伸。例如,理論基礎、歌曲表演、視唱練耳等板塊是聲樂課程的主要內容,也是開展律動情感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應根據各個板塊的特點,運用律動情感教學法,并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教學評價,促進聲樂課程教學多重目標的實現。又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外出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展示自編的音樂作品;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指導學生針對幼兒音樂教學課程進行歌曲創編;等等。這樣的課程構建可以讓律動情感教學逐漸形成體系,并讓學生真正融入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
總而言之,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幼兒藝術教育能力的重要學科。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律動情感教學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聲樂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單向性、機械性等問題,將原本枯燥的聲樂訓練轉化為生動、有效的律動教學。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的聲樂技能與音樂教學有效結合,發揮律動情感教學的價值,讓學生在學習聲樂知識、掌握律動技巧的同時,掌握聲樂教學方法,為未來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