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音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在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視唱練耳課堂是聲樂學習的重要課程,其中包含三個不同的教學組成部分,分別是視唱、聽寫、聽覺分析。視唱練耳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表達對音樂的感知,并且能培養其音樂審美能力。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應明確聽覺分析是借助聽覺這一手段,以分析為目的,促使學生可以生動形象地闡述音樂概念,進一步提高聽覺分析的整體質量,從而通過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音樂內容及信息,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音樂素質,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聽覺分析在視聽練耳課堂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對音樂有理性的認知,其中包括音樂的節奏、音高、和聲及節拍,使學生的感性認知逐步走向理性認知。教師應在整個音樂教學中提高聽覺訓練的效果。一直以來,聽覺感知都是聽力分析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礎的內容,而分析音樂作品中的層次才是聽覺分析最重要的部分[1]。
教師可以利用不同軟件,如音樂制作軟件或打譜軟件幫助學生分辨同一作品的不同聲部之間所對應的不同音色。這有利于學生掌握音色的分辨技能,為以后的實踐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解放雙手,離開鋼琴,真正地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在開展聽覺訓練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也可以把民族音樂帶入課堂,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音樂、少數民族音樂,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音樂理論內容,還可以利用不同學科開展融合教學,改變教學的單一性,豐富教學內容。
開展聽覺分析訓練是視唱練耳教學的基礎內容。聽覺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視唱練耳的學習質量,但是,教師應認識到,傳統、簡單的聽覺分析課程教學并不能滿足現階段的教育教學需求,應增強學生在視唱練耳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解決課堂時間不足這一問題,使學生通過音樂感知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特征,提高自己的聽覺認知,將知識融入日常生活,同時確保學生對已學知識有明確的認知,培養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習慣,以及對音樂的分析能力,這是聽覺訓練應用在視唱練耳中的主要原因及目的。
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為了提高視聽練耳課堂上聽覺分析訓練的整體效果,教師應明確聽覺訓練是整個音樂教育教學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并讓更多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提升。首先,教師要改變原本的教學觀念?,F階段,我國各地區的高等院校都已經明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對原有的音樂視聽練耳教材進行了完善,無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還是教學理念,都在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原本的教育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現階段的音樂發展要求。為此,聽覺分析不能一味地按照過去的方式,需要采用更加先進的手段及教學理念來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整體質量。特別是對于一些綜合類院校,由于綜合類院校的主要專業并不是音樂專業,相比于音樂專業院校,其教學質量可能相對較差,并且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提高對聽覺分析的重視程度,了解教育教學的方向,確保教學觀念的創新能滿足目前音樂教學的需求。
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中,但是音樂本身是無國界的,其內容非常豐富。在選材方面,教師應做到多方位選材,提高訓練的質量。要想做到多方面選材,教師應了解不同類型的曲目、各地區獨特的音樂作品,特別是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目前的教育教學中,無論古代的音樂曲目還是民族音樂,各式各樣不同音樂風格的音樂作品都能提高學生的聽覺分析訓練效果。教師只有做到多方面選材,才能結合各種題材獨特的特點和音樂風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2]。
教師要選擇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但在目前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沒有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可利用多種不同的軟件及移動客戶端在課后開展音樂聽覺訓練。這不僅有效地改善了教學條件及教學環境,給學生營造了生動、立體的實踐場景,還改變了學生以往學習過程中學習質量較差或者學習效果不佳等一系列問題,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此外,這種教學方法滿足了我國當前教育教學的相關要求,同時能促使高等院校引進更多的教學軟件和現代化設備,在短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及教學效率。同時,高等院校引入先進的教學設備,也有利于促進高等院校的現代化設備建設,促使教師利用這些先進的設備優化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一教育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得到提升,也能消除在舞臺表演中的緊張感,豐富舞臺表演經驗,加深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進而達到我國教育教學的相關要求。目前,要想幫助高等院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掌握好相關知識,教師除讓學生認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還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音樂,了解音樂的發展方向,提高音樂學習質量,通過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
要想聽覺分析訓練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明確其教育教學的基礎是訓練。無論通過考核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還是通過日常的訓練讓學生感知到音樂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在整體考核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做到與時俱進,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僅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聽寫、視唱訓練,而是把實踐操作納入考核范圍,并提高學生實際演唱的整體效果,讓每位學生都敢于唱、敢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對音樂的喜愛程度,提升自身的音樂學習素質。在聽過音樂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開展強化訓練,以幫助學生提高聽力分析的整體學習效果。
當前,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提高聽覺分析訓練的整體質量。在基礎的聽覺技術訓練中,學生更容易聽辨鋼琴演奏的泛音。但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和鋼琴這一單一的教學工具,很難提高教學質量,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但是通過目前對我國各大高校的音樂課堂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各式各樣的樂器,無論是打擊樂、管樂還是電子音樂,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在聽覺分析訓練中無法做到有效應用不同的樂器,也無法提高教育教學的示范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從而給予學生更加真實的聽覺感受,同時在課堂中加入多種不同形式的、多聲部的音樂訓練,以此提高學生在聽覺分析過程中的多聲部聽辨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聽覺分析是視唱練耳教學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既是一個技術性的基礎訓練內容,又是順應時代發展、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綜合素質的一種方式。在視唱練耳課堂上開展聽覺分析訓練,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加強對各類作品的分析和鑒賞,并且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實現學以致用。通過大量訓練,學生會對不同的作品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實現視唱練耳這一課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