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楓哲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動畫角色是一部動畫的核心,動畫角色的外在造型、內在性格均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元素,兼備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是決定一部動畫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動畫藝術教育中,動畫角色設計為重點專業課程。對動畫角色設計教育教學展開分析,可拓展相關研究理論,總結實踐經驗,推動動畫藝術教育進一步發展。
對于動畫作品而言,動畫角色設計可通過外在造型的設計確定角色性格基調,使觀眾對動畫角色有初步認識,再通過故事情節等環境要素,明確角色性格特點,感悟動畫角色魅力,提高動畫的商業價值。在動畫角色設計中,設計師通過對草圖的不斷優化調整,協調動畫角色的身材、面容、造型等要素,將角色性格外化[1]。以《超人總動員》的彈力女超人為例,為迎合彈力女超人干練、賢惠的性格特點,設計師為彈力女超人設計了簡單的短發、修長的美腿。
在確定動畫角色性格基調時,設計師可通過動作設計使角色的性格外化。具體來說,符合角色性格特點的獨特動作,可作為動畫角色的視覺符號,能引發觀眾的共鳴,起到良好的傳情達意效果,更好地反映角色動作表達的心理活動,凸顯角色個性,使觀眾感悟角色魅力[2]。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為例,哪吒的日常動作為“噘嘴、歪頭、手插褲腰”,向觀眾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又喪又萌”的熊孩子形象,體現了哪吒玩世不恭的性格特點。
我國動漫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國務院頒布了一系列意見與文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動畫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多[3]。在此發展背景下,高校動畫藝術教育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動畫藝術教育的針對性,向社會輸送更多專業優秀人才。
動畫角色設計課程的宏觀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具備繪制能力、創新能力、軟件操作能力,掌握角色設計理論與規范,具備職業道德,以傳播中國文化、發展中國動畫產業為目標的人才。微觀教學目標由教學內容決定,目前,高校動畫角色設計課程內容包括動畫角色的比例繪制、動畫角色手部與足部的繪制方法和技巧、動畫角色面部表情設計、動畫角色頭部分解與臉型繪制、動畫角色動態圖繪制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教學目標也不同,以動畫角色比例繪制為例,其微觀教學目標為:知識維度,要求學生掌握動畫角色的基本比例;技能維度,要求學生掌握動畫角色比例的繪制方法與技巧;情感維度,要求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獨立思考生活中人物的特點,并將其用于動畫角色設計中[4]。
形象設計是確定動畫角色性格基調的關鍵。在動畫角色形象設計教學中,造型能力訓練是基礎環節,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進一步拓展訓練內容,強化學生對動畫角色形象設計的認識。以某高校動畫藝術教育為例,教師實施的形象設計訓練包括以下兩部分。
1.造型能力訓練
教師為學生提供角色形象要素,要求學生依托生活觀察成果,總結造型特點,明確動畫造型的設計要點,進而深化學生對人物造型比例、人體結構等內容的認識,使學生設計的動畫角色外在造型更貼合生活實際,更好地傳情達意。
2.主題設計訓練
在學生掌握基本動畫角色造型設計技巧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實施主題設計訓練,為學生提供明確的主題,要求學生圍繞該主題進行角色形象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設計表現力,確保學生可設計出符合劇本要求、形象生動、個性鮮明的動畫角色,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在主題設計訓練初期,教師大多以物品為主題,為物品賦予人的性格,要求學生對其進行擬人化設計。
動畫角色設計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具備職業道德、傳播中國文化的優秀人才。為實現該目標,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引入思政元素,依托動畫實施文化輸出,加深動畫角色設計的內涵與深度。在動畫角色設計實踐中,教師可以歷史名人的動畫設計為切入點,指導學生收集歷史名人的相關資料,通過生動形象的歷史名人動畫形象設計與展示,實現傳播中國文化的目標。以某高校為例,教師在動畫角色設計教學中引入思政元素時,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1.課前任務
教師要求學生收集所在省份的歷史名人資料,包括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跡及其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以此為基礎提煉可以呈現歷史名人性格特點的故事,完成故事文本的寫作。在完成課前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豐富理論知識,培養信息收集、整合能力,提升文本寫作能力,進而更精準地抓住動畫角色性格特點,為后續動畫角色設計奠定基礎。
2.課中任務
首先,教師要求學生明確動畫角色的風格,如寫實版風格或Q 版風格,以此完成草圖繪制。在此過程中,為凸顯中國元素,教師為學生介紹了多項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如剪紙、皮影戲、水墨畫等,建議學生依據中國傳統藝術風格,設計動畫角色風格,增強動畫角色的中國韻味。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完成比例圖、轉面圖等形象設計圖紙,根據歷史名人的性格特點,細化面部表情、服裝顏色、比例線條等內容,更好地傳遞中國文化。上述課程教學既可發展學生人文素養,也可引導學生將中國藝術元素融入動畫角色設計中,進而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
基于動畫角色設計的重要性,高校動畫藝術教育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對不同特點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成效。
1.情境教學法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共鳴,指導學生在情境中完成動畫角色的分析、思考與設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動畫角色設計能力。例如,某高校教師在動畫角色足部繪制教學中創設了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探究典型足部變化特征,歸納總結足部正面、3/4 側面的結構特點與繪制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
2.項目教學法
教師可將動畫角色設計視為一個項目,為學生設定不同的動畫角色設計主題,要求學生獨立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在項目任務的指導下,學生可明確主題要求,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逐一完成頭部、面部、身體、服裝等形象設計,并根據人物內在性格設計典型動作,完成人物動畫角色設計。這使學生對設計崗位工作流程有了初步認識,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3.線上教學法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動畫角色設計教師可將互聯網技術引入教學中,科學利用線上教學拓展教學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比如,某高校動畫藝術教育教師與科技公司共同合作,開發了一款“辨臉”小游戲,內置海量人物面部圖片,為學生了解人物面部表情特點、設計典型表情、塑造表情情緒提供參考。同時,在動畫角色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藍墨云班課、慕課網等教學App 上發布微課視頻,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對動畫角色設計的部分知識進行自主探究,深化學生對動畫角色設計的認知,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動畫角色設計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參與動畫角色設計相關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使其具備動畫市場所需崗位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加大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應用頻次,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動畫角色,進而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發展學生的設計思維。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動畫設計工作室,使他們對未來的工作崗位有直觀的認識,并明確各個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
綜上所述,動畫角色設計可確定角色性格基調,促使角色性格外化,這是動畫藝術教育的重點。教師應明確動畫角色設計教學目標,通過拓展形象設計訓練、引入思政元素、創新教學方法、實施實踐教學,優化動畫角色設計教學,培養更多優秀的動畫角色設計人才,推動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