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穎 沈陽音樂學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尤其是對大學生來說,引導他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將來成為國家優秀的人才。實踐證明,通過音樂歌曲傳播引導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可結合歌曲的音樂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音樂歌曲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大學生更好地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如今,大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較快,以前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學習中被動接受知識,但目前,這一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他們的學習需求。新時代下,大學生更愿意嘗試新穎的教育形式,需要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音樂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宿舍時,學生會用手機或者電腦等播放音樂,或者在走路、跑步時哼唱歌曲。總之,大學生接觸音樂已經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不管音樂的種類還是聽音樂的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顯然,音樂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能夠很好地體現生活中的文化現象,與其他文化形式相比,音樂歌曲陪伴學生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對大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1]。大學生接觸音樂的時間和機會增多,這為在音樂歌曲傳播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更好的契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優秀的音樂歌曲,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接受思想教育,進而樹立正確的“三觀”。
音樂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娛樂性、審美教育等,而且音樂歌曲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音樂歌曲的傳播功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當我們出現某些情緒時,可以聽一些音樂來調節心理,改變當時的心情,這就是音樂對我們心理的影響。很多心理學家采用音樂療法進行心理疾病的治療,充分體現了音樂歌曲對人們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2]。在古代,人們要不斷與大自然做斗爭,當獲得成功時,人們會借助音樂來表達喜悅之情。在現代生活中,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多變,對大學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教師可通過音樂歌曲的傳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音樂歌曲的組織形式非常獨特,通過旋律、歌詞等將思想感情充分表達出來,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行為。首先,音樂歌曲能夠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通過記憶歌詞增加知識儲備,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在學習《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查找該歌曲的創作背景信息,使其進一步了解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堅強斗志、愛國主義情懷。其次,音樂的基調在不斷變化之中,學生在聽音樂時也會隨之變化,進而產生情感共鳴,激發情感意識。最后,音樂對學生的影響最終會通過學生的日常行為體現出來,對學生產生很好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三觀”。
通常,音樂歌曲的情感色彩是非常強烈的,具有豐富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可以有效激發人們的創造性,促使人們朝著遠大理想而不斷奮斗。音樂歌曲傳播可以做到以情動人,能夠與學生的心靈交會在一起,促使學生感受音樂歌曲的力量,從而產生心靈上的振奮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激勵;通過音樂歌曲,學生可以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對價值觀等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借助音樂歌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將音樂教育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充分發揮出來,并使音樂教育教學活動形式更加多元化[3]。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可通過賞析音樂作品等活動,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使學生更加自主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音樂歌曲傳播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豐富,促使教師不斷創新教育形式。除此以外,在音樂歌曲傳播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有助于優秀音樂作品的傳播,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斗志,使其更好地辨別出那些低級的不健康的音樂,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傳統優秀音樂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精髓之一,不僅對我們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弘揚也有積極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當前,一些學校推行國學教育,就是重視傳統文化的表現[4]。所以,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教師要深入挖掘傳統優秀音樂中的教育資源,利用其中蘊含的教育內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在進行音樂選材時,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選擇那些樂觀的、積極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等,用這些飽含愛國情感的歌曲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第二,可以選取一些經典的世界名曲,向學生介紹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精神,以對學生產生一定的熏陶作用,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第三,可以選取那些比較通俗且節奏輕快的優秀音樂作品,舒緩學生的情緒,促使學生心情愉悅。
一些高等學院沒有開設音樂必修課,或者將音樂設成選修課,導致學生的音樂課時比較少,深入學習音樂的機會也比較少。學校應認識到音樂歌曲傳播的重要作用,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開設音樂必修課,讓學生可以更加廣泛地接觸音樂,進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使其通過音樂歌曲更加全面地了解社會發展情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新媒體逐漸應用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促使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是使用新媒體最主要的群體,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更好地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可以非常自由地發表觀點,不僅能夠抒發情感、交流心得,還可以緩解壓力、改善情緒等,這給音樂歌曲的傳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學生在互動交流過程中,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能夠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同時,通過新媒體,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學習和欣賞音樂歌曲。此外,在運用新媒體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新媒體的負面效應,避免其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5],應當為學生選取優秀的音樂作品,使他們的愛國情感更加堅定。
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思想政治教師要充分發揮教育和管理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師要通過參與音樂專業培訓,豐富和提高自身的音樂知識與技能,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高校通過音樂歌曲傳播引導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充分發揮音樂歌曲傳播的優勢,要充分利用傳統優秀音樂文化,開設音樂必修課,還要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促進音樂作品更好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的音樂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