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思雨 山西師范大學
剛得知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先生的這部《請偷走海報!+3》的時候,筆者挺好奇的,一個鼎鼎有名的設計師,為什么呼吁大家變成小偷,甚至還請偷走呢?在隨后的閱讀中,筆者明白了,書名的原思是說一個優秀的海報設計,在獲得外界認同的同時,也會讓人想偷走其創意。
《請偷走海報!+3》的作者認為,偷走海報并不算大事,因為被偷走的可能只是作品本身,而設計的靈感、理念等卻并未消失。這是一個新鮮的邏輯,或許物品的主人會因為物品的丟失而感到生氣,但是作為設計者,自己的作品被人偷走,那或許是對自己一種變相的認可吧。
讀過一遍原研哉先生這本書的筆者發現,他以輕松的口吻帶大家了解了自己多彩的人生體驗、豐富的生活閱歷、敏銳的事物觀察力、對事物的深入探究能力、超強的感知力。使筆者明白了設計作品并不僅是呈現在紙上的一張圖畫,也不僅僅是一支能起到宣傳作用的廣告。從設計的角度來說,作品承載了設計師當時的心境,是被灌注了靈魂和生命的藝術作品。正如原研哉在書中所言:“海報其實不是被限定的物體,它也可以具有只有平面藝術手法才能讓那些細致微妙的感覺開花結果的特點……這種工作看起來很輕松,其實最耗費精力?!?/p>
好的設計師也是一個具有豐富生活趣味、擁有廣泛生活愛好且各個領域的知識均有涉獵的人,好的設計師能夠在平凡的事物中敏銳地捕捉到為己所用的藝術創作元素,再經過深入探索生發出一個個成功的設計創意。
在筆者對這本書進行了更加仔細而深刻的閱讀后,發現作者是以自己的設計創作去談生活,用發散式的語言討論自己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對事物的體驗、思考和分析。我們也能從書中看出,作者是如何將看似毫無聯系的天南海北、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的小物件聯系起來的,串聯出一個獨特的審美世界的。在閱讀過程中,筆者不止一次地嘆服這位設計師的豐富的知識儲備,如冷門的、熱門的、時尚前沿的、古老傳統的、國內國外的知識,這位設計大師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思想,所以,孕育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就像要經歷一個“十月懷胎”的過程,而這本書中海量的設計散文,也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設計大師的思維是怎樣煉成的。
設計行業在我國是一個較為年輕的行業,具有中國韻味的本土設計是年青一代設計師在不斷摸爬滾打中取得的成果和經驗,他們在摸索著前行,為我們累積了設計經驗探索出路。而原研哉先生,就像是一盞引路的明燈,給我們新一代的設計師指明了發展方向,讓我們對設計有了更進一步的考量。
很多人在童年時期會有收集卡片、包裝盒、汽水瓶蓋、徽章及其他小物件的經歷,而且吸引小朋友的物品大多都有特殊的圖案、材質、色彩及形狀。小朋友雖然說不出為什么喜歡,但是那種莫名的雀躍及想好好珍藏的心就是對美好的設計最淳樸的喜愛和向往。正如原研哉在書中所說,很多設計的靈感并不是憑空而生的,是在我們朦朧的、熟悉的、深刻的記憶中提煉出來的。就像詩人,一首好詩或許并不是通過冥思苦想得來的,而是如春風拂面、如醍醐灌頂,輕松地帶著感情創作而得。這種感覺也適用于設計,因為藝術雖然有學科之分,但審美沒有邊界。
“偷走別人的海報”,這種措辭方式就好像是回到了童年時期,一位小朋友偷偷拿走其他人的喜愛之物一樣。小孩子對喜愛的小物件屬于無意識的喜愛,而在《偷走別人的海報!》一書中,顯然是一種由無意識變為有意識的行為,由懵懂喜愛變為主動追求了。而設計大師原研哉也是從“偷走別人的海報”開始,一步一步成了設計大師。
喜歡它,就把它偷走吧!我們不妨引申一下,我們偷走的也有海報之中所承載的設計創意、設計理念,或許還能看到靈感劃過的痕跡。就像小時候收集的徽章一樣,我們也不妨從現在開始收集海報吧,集腋成裘,說不定哪一天,它們就會華麗變身,變成我們多彩的靈感和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