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雅 邱紅麗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
當前科技發展迅速,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已經逐漸轉變為對精神理想的追求。UI 界面設計不再局限于視覺設計,而是跟隨社會的發展需求,逐漸和人們的行為習慣相融合,讓用戶有更好的使用體驗[1]。一個合格的UI 設計師,不應只是一個會使用工具的技術師,還應該是一個從整體項目綜合考慮的工程設計師。UI 設計行業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快速發展,出現人才需求井噴,薪資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同時用人單位對UI 設計師的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對高校關于UI 界面設計人才的培養發起了挑戰,所以各高校對UI 界面設計課程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這一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某高職院校中對UI 界面設計課程的課時分配不夠合理,進而導致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例如,移動互聯網設計行業,基于設計行業的技能性要求,要求設計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學校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而實際上,學校在UI 界面設計課程學時設置上,實踐性學時偏少,與理論學時基本相同,甚至少于理論學時。對于設計這一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實踐課時偏少,使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實操,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此外,高職學生學習基礎和自學能力較差,課后能夠自覺練習的學生較少,不能很好地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練習,也無法達成人才培養方案所設定的預期目標。
UI 界面設計是隨著社會發展新興的設計類專業,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包含設計學、美學、計算機等學科內容,其課程開設包含設計素描與色彩、三大構成、版式設計等一系列專業課程。一部分高職院校孤立地開設了UI設計課程,與此課程相銜接的其他課程開設不夠完整,并且單一使用了Photoshop 作為教學軟件,學生會簡單地認為UI 界面設計是一門軟件課,不能用所學的相應設計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對UI 設計的其他軟件不夠了解,缺乏專業學習的連貫性。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應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應對市場的需求。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首要問題就是高職教師要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及時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實際上,有一些教師不能及時學習新知識、新理念,實踐操作能力還未達到教學要求,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升。
在作業設置上,大多數教師要求學生單獨交作業,通常限定作業主題。很多學生在網上搜索現成的作品作為自己的作業提交給教師,實際上自己并沒有設計和實踐,這就導致學生因為技能性的欠缺而不能順利就業。
在課程設置上,教師要根據專業人才需求來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在設置具體的教學內容和課程時要充分考慮社會的需求,還要根據院校的特點和優勢來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另外,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對UI 界面設計課程設計進行完善,合理分配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
UI 界面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大量的實踐時間,如果學校安排的實踐課課時偏少,學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實踐能力也很難得到有效鍛煉。針對這一現象,學校需要調整課時設定,適當增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同時,授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操作訓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穿插,還可以采用實際案例法進行授課,在案例講解中使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適用范圍,并使他們直觀地學習到相關的操作技能,能夠將專業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操作技能。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立足學生,分析學情,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比例,使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自己實踐,進而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目前,社會所需的人才大多是綜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有項目或者實習等實踐經歷,以滿足就業的技能性要求。這就要求教師的授課方式進行轉變和創新。在傳統的授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作業布置形式過于單一,缺乏新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率低下,導致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方案時,要采用多種授課方式,如案例法、課堂討論等。
教師在備課時,要在充分整合專業知識的前提下,積極找出時代熱點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而且所選熱點或者話題要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不能生搬硬套。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要有足夠豐富的知識。將時代熱點或話題討論作為課堂導入內容,能夠在課堂初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教師在授課時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2]。在作業布置上,教師也要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采用項目實踐方式,教師可以把真實的UI 界面設計項目引入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分組作業,組內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團隊角色(項目經理、UI 設計師等)進行自行分配,完成整個流程。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具體的項目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相互溝通和學習,主動參與到完成作業的活動中,這樣的作業布置方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實踐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
UI 界面設計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在課程設計上,學校要加強課程的穿插融合性,讓學生在學習UI 界面設計的同時,也要學習美學、設計學等基礎知識。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國畫、書法、陶藝等傳統美術作為選修課,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使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加多元化,并能將其融入UI 設計中,更好地實現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同時,教師可以使用多種軟件輔助教學,如用AI、AE、Axure 等軟件進行靜態的UI 設計,提升軟件教學的功能性,使學生在不同的環境對自己的UI 界面設計理念更好地進行表達[3]。這樣一來,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能夠在參與整體項目設計時更好地與工程師進行交流溝通。
教師在UI 界面設計課程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高職教育新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并且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來豐富教學方式,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為集創新型與技能型于一身的綜合型人才。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可以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工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這樣教師也可以多與企業工作人員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方面的交流,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對于學生來說,這一教學方式使他們不再局限于教室內的知識學習和紙上談兵式的實踐,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使他們積累了更多的社會經驗,提高了他們的社會競爭力。
此外,學校還可以設立一些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參加校外技能培訓、企業掛職鍛煉或者教師技能大賽,使教師在學習或者競賽過程中正視自身不足,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理念或者實踐經驗,這些都有助于開闊教師的視野,激發教師的學習主動性,真正實現“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UI 界面設計教學要以社會需求為大方向,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綜合定位,合理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設計,采取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和作業方式,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此外,教師要加強UI界面設計教學與其他課程的聯系,通過互動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完成理論到實踐的一體化學習,進而推進課程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