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 群 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
在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之一,因此,保證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收集整理工作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文化的實際特點,相關人員在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因此,應深入探究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收集整理的有效方式,以此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音樂藝術的發展,并達到更好的收集整理效果。
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收集整理工作最直觀特點是其地域分布較廣,因此,不同的民族在生活和地域方面的差異也會影響該民族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1]。例如,土家族的代表性音樂是擺手舞,苗族的代表性音樂為花鼓,這就意味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收集會受到地域分布較廣問題的影響,因此,應結合各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特點及聚集地進行逐片收集。例如,我國的西南地區生活著很多羌族人民,但他們不僅居住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也分布在回族、藏族、漢族等民族雜居的甘孜、汶川等地,因此,在收集羌族的音樂時還要考慮到其民族聚居地較廣的實際問題,要清晰地辨別羌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音樂的實際區別,清晰音樂種類到底歸屬于哪一個民族。此外,因為長期的民族融合,也有可能導致該地區的一些音樂不具備非常明顯的民族音樂特征,從而形成了融合的形態,因此,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應當找到這類音樂形式及曲調最原始的民族,之后再進行收集和整理。
在我國55 個少數民族中,有29 個少數民族有其獨有的文字,因此,在收集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該少數民族的實際語言種類,并且保證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盡量不出現差錯。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在收集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將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語言翻譯成漢語,以便于整理、傳承和發展。以羌族的音樂為例,羌族屬于漢藏語系,也屬于藏緬語族羌語支,還分成南北兩種方言,其中,南部方言有木卡、雁門等六種土語,北部方言有回龍、鎮平等九種土語,因此,在對這類少數民族的音樂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少數民族歌曲語言種類較為豐富的問題,尤其是對一些比較古老的語言手稿還要進行合理的轉譯和收集。
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形式多種多樣,具體可以分為戲曲類音樂、民間音樂、說唱類音樂及民間器樂曲等,并且每個大類可以拆分為多個小類。例如,民間歌曲可以分成小調、山歌、勞動號子,而民間器樂曲可以根據其實際演出形式分為合奏曲、獨奏曲等多種演奏形式。因此,在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具備較強的音樂知識,還要結合少數民族歌曲形式的特色來進行收集和整理[2]。例如,在收集羌族音樂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詳細對比有關的文字資料來對羌族音樂進行分類,清晰地判斷出羌族音樂的實際形式歸屬何種類別,以此保證整個收集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基于少數民族地區音樂多種多樣這一特點,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也應當考慮到其實際整理需求,而這也是相關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少數民族音樂內容多樣、難以整理會影響到相關人員的收集整理工作,基于此,在具體工作中應當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進行詳細、合理的分類。例如,在建設數據庫時要結合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實際情況來設計音樂作品的檢索詞,詳細區分各民族的音樂,從而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到更多的內容。例如,在搜集關于羌族的音樂信息時,可以將羌族所有的音樂都納入數據庫中,并標注好音樂家、音樂類型、音樂樂器,對相關信息進行精準的登記,最終呈現在數據庫中,這樣,人們在檢索過程中只要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找到所要查找的音樂。
少數民族音樂資料較為復雜也是在收集工作中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因此,相關人員應到少數民族聚集地進行實際勘察,完整地記錄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原始形態,并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相關資源結合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實際特點來整理成相應的數據庫。例如,結合各少數民族的實際特色,收集的音樂資料可以分為音樂、文字兩個大類,文字類可以按照工具書、年鑒類等形式來進行劃分,音樂類可以根據少數民族的特色進行分類,這樣才能更加系統全面地收集相關的音樂資料。
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形式非常復雜且多種多樣,因此,相關人員在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要清晰地分辨出不同少數民族音樂所具備的音樂功能和實際特征,結合音樂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類收集,如曲譜的變調情況、樂曲譜主曲調的相同情況等[3]。例如,對于笛子獨奏曲《拜堂調》,相關人員在記譜時有可能記錄兩個曲調,而這也是工作人員在收集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時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在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相關信息,這樣才能達到更為理想的整理效果,將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多種形式合理地記錄下來。
在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收集,如以視頻、音頻的形式將少數民族地區音樂記錄下來。與此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配備相關的文獻,這樣能保證記錄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并充分發揮出收集工作的實效性。相關人員也可以根據音樂的種類特點進行收集,如將一些反映人民生活、愛情的民間歌舞分成一類,或將一些唱腔、服飾資料等類別劃分為一類進行整理,都能有效地開展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收集整理工作,從而進一步保證收集效果。
在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相關人員應該建立一個數據庫,從少數民族地區音樂載體出發來開展工作,這樣能夠保證整體的工作效率。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實際特點,可以分成音樂類和著作類兩類,相關人員可以根據收集到的少數民族地區音樂形式納入這兩個大類中,再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所查閱的少數民族地方文化資料,將收集到的更多相關信息補充到兩個大類中,使整個收集工作達到既定的標準[4]。
通過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進行觀察和研究發現,以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文獻進行分類和收集也是一種有效的收集整理方式。例如,針對音樂類文獻,可以分成民族器樂、民歌、戲曲音樂及民間歌舞四個大類,在民歌中可以收錄創作歌曲和一些原創本土歌曲,既可以運用音頻和視頻的形式保存下來,也可以采用記譜的形式進行保存。對于一些原本便有曲譜的創作歌曲則可以直接進行收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那些同名但是不同調的歌曲要進行特別標注和整理,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收集效果。很多少數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特色樂器,如羌族的代表性樂器是口弦,因此,在記錄相關的音樂時也要將這類民族器樂的曲譜及樂器的制作方法收集起來,進行綜合管理,這樣才能夠進一步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文獻進行分類收集的過程中,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建立相應的資源庫來保證將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全部納入資源庫中,以此達到更為理想的管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要通過分層開展搜集整理工作來保證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時要構建出完整的管理體系,這樣既能夠有效保護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又能使各個少數民族地區音樂得到發展和傳承,從而落實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進行收集整理的實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