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娣 遼寧師范大學
什么是藝術?藝術源于哪里,已知最早的藝術是哪種形態?藝術的存在有它獨特的作用嗎?筆者就陳晶與洪玲老師主編的《藝術概論》來探索這些問題,并探求藝術的基本原理。那么,藝術概論是什么呢,作者在該書緒論中提道:“藝術概論是概括論述藝術基本理論的一門課程,它以各門類藝術的普遍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作者在該書緒論中提道:“藝術是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最高形式。”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傳統藝術和現當代藝術。傳統藝術一般分為繪畫、建筑、雕塑、音樂、舞蹈等大眾比較熟知的藝術形態,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也發展到了更多的領域,如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攝影藝術等。
那么最早的藝術源于哪里呢?藝術的產生肯定與人類的起源有著很大的關系。人類起源的前提和最初的基本活動是生產勞動,生產實踐孕育了審美實踐、審美意識,然后出現了藝術活動。原始人在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后開始對物體的外觀、形狀顏色有所追求,審美的萌芽也就出現了。當時的審美主要是圖案和紋飾,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其代表作品是魚紋三彩陶盆,彩陶盆沿飾一周有三條張嘴漏齒的魚,唇部翹起,雖未畫水卻給人以魚在水中吸水吐氣、向前游動的景象,異常活潑生動。從圖畫中可以看出,這些紋飾是對現實的模仿,有了現實中魚的形象才有了活靈活現的紋飾,我們可以猜測藝術源自現實生活。藝術起源于模仿這個說法最早源自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均有這種觀點。德謨克利特說:“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我們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鳥學會了唱歌。”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對事物的模仿,事物是對理念的模仿,因而藝術是模仿的模仿。模仿說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模仿即本能,本能即情感。
席勒和斯賓塞提出藝術起源于游戲,認為游戲是過剩精力的發泄,他們二人都認為游戲和審美一樣,都是沒有功利的,只為了開心而開心。例如,源于蒙古族的篝火晚會,蒙古族的人們外出打獵滿載而歸,為了慶祝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手拉手圍著火堆跳舞,以此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這種慶祝的方式直到今天都廣為流傳。
藝術源于表現,俄羅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認為藝術起源于表達情感的需要,他說:“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喚起這種感情,并用某種外在的標志把他表達出來……這就是藝術的起源。”現當代日本女藝術家草間彌生的波點藝術,源自她小時候生病的經歷,她從小看到的事物都好像被蒙上了一層網狀的東西,這也與她的心理有關,但她選擇把自己的特別之處表達出來,也因此有了現在的波點藝術。
20 世紀以來,還有一個理論在藝術上越來越受歡迎,那就是藝術源自“巫術”的理論。已知最早發現的原始藝術就是拉斯科洞窟里的壁畫,詹森藝術史中對拉斯科洞窟里的壁畫有所解讀,詹森認為,創作這些作品是出于巫術宗教。詹森在書中這樣解釋道:“早期人類對圖像的感知可能等同于對它所表現的動物的感知,因此,創造或擁有圖像就要對它所描繪之物施加力量。人們認為圖像制作是一種交感巫術,可以提高狩獵的成功率。洞窟上的鑿痕表明,人們朝圖像投擲長矛。以此類推,藝術家們可能會希望通過懷孕的動物來激發大自然的生殖力,以確保豐富的食物供應。”這也充分說明了藝術與巫術有著一定的關系,也可以說藝術中有源自巫術的因素。
該書作者在書中還通過大量的舉例論述了藝術起源的“模仿說”“表現說”“游戲說”“巫術說”“勞動說”。存在即合理,總之,藝術的起源肯定是有多方面原因,不能單一而論。歸根結底,藝術的產生必然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
藝術有什么作用呢,作者告訴我們藝術具有審美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用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舉例,作品刻畫了韓熙載縱情聲色的場景,通過這幅作品我們可以認識到顧閎中所處的那個年代的娛樂方式,這也體現了藝術所具備的認識功能。作者還提到藝術具有娛樂功能,欣賞藝術可以使人感到娛樂和放松。
該書作者通過對藝術基本原理的探討,可以使讀者清楚地了解到藝術的起源、藝術的功能、藝術與社會活動的關系等,可以讓讀者對藝術有更清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