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曼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1]。目前,核心素養培養體系較少涉及學前美術教育領域,尤其是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幼兒園教師群體。基于此,“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及其培養”項目組開展了一項現狀調查研究,以導正過去重知識、重技能、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美術教育的偏失。
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實施者,其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有決定性作用[2]。因此,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核心素養,成為共識。
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體系下的子概念。2016 年9 月13 日,我國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及其培養”項目中,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指美術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人為本,為國家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本次調研,我們共發放625 份問卷,涉及社會大眾各種群體。調研結果如下:
在被問到“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您認為小朋友最喜歡哪種類型的幼兒園老師?”時,58.08%的人選擇“有愛心、態度溫和、脾氣好、會關心幼兒的老師”;在被問到“您認為幼兒園教師所具備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在其職業領域具有的最大價值是什么?”時,70.88%的人認為是“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在被問到“您認為未來幼兒園教師應具有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是什么?”時,大部分人認為幼兒園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審美素養、一定的美術教學能力、一定的人文底蘊、自尊自愛、自我發展等”。在這些因素中,“審美素養”和“能開展一定的幼兒美術活動,有美術教學能力”兩項因素分別以83.2%、75.52%的占比被列為第一、第二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內容。
以上調研數據說明,幼兒園教師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要充分與其職業精神、職業價值觀、美術教育教學能力緊密結合,這是社會給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期望。
在被問到“你認為最能提高未來幼兒園教師美術領域的教學活動能力的方式是什么?”時,61.92%的人認為是教育教學實踐;在被問到“您認為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最大的亮點是什么?”時,更多的人從兒童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在被問到“您覺得近年推動幼兒園教師美術教育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時,“校園文化影響”“教育環境的改善”“教師自身的內驅力”的被選擇頻率遠高于其他選項;在被問到“在培養未來幼兒園教師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方面,您認為重點是什么?”時,78.56%的人選擇了“以人文教育為依托,注重未來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師德發展”。
以上調研數據說明,提高未來幼兒園教師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的主要方式是美術教育教學實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人們的關注點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兒童。同時,提高美術教育核心素養的有效措施更加多樣化,人文環境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被問到“你認為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大專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怎樣?”53.12%的人認為較好,32%的人認為一般,只有0.64%的人認為較差;在被問到“您認為目前幼兒園藝術師資最大的不足是什么?”時,36.32%的人認為是創新能力不強;在被問到“您認為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最大的不足是什么?”時,63.28%的人認為“美術教育活動的模式單一、美術活動中教師專業性不高,缺乏創造性的教學”;在被問到“在日常工作中,您認為制約未來幼兒園教師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形成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時,大部分人認為是“美術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材料單一、有局限性”,而“幼兒園教師內驅力不強,學習主動性不夠”僅被16.96%的人提及;在被問到“如果您是家長,您最希望您的孩子在幼兒園老師開展美術活動時學會什么?”,大部分人希望“學會用真善美的眼睛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學會自由表達,自由想象”,而“學會一定的美術技能”僅被10.08%的人提及。
以上調研數據綜合反映了目前幼兒美術教育的現狀與幼兒園教師面臨的困難。從可喜的角度來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正一步步被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如關注幼兒、關注學習、關注發展,但“創新素質”培養是未來幼兒園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
在調研問卷中,我們還預設了一個“自由談”的欄目,可以看到大眾對未來幼兒園教師美術教育核心素養的展望與建議:
(1)具有良好的職業情操,關注孩子,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2)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具有持續學習的品質。
(3)具有審美素養與創新品質,能積極主動地開展教育教學實踐。
(4)希望社會各界營造一個提升未來幼兒園教師美術教育核心素養的人文環境,舉行多種文化活動與交流活動,大力開展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5)加強師德教育,以師德為引領,成為有個人人格魅力的新時代幼兒園教師。
提升當代幼兒園教師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成為一個在國家宏觀政策導引下的熱門話題,推動著學前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20 世紀,西方哲學思潮“現象學”用懸置已有的理論、認識或經驗,直接面向“事實本身”,回到最初的、原始的意識現象,描述和分析觀念(包括本質的觀念、范疇)的構成過程,以此獲得有關觀念的規定性(意義)的實在性的明證。“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及其培養現狀調研問卷”面向研究的事實本身,對問題做到“本質還原”,以探尋真理的“事實本質”。各種調研數據來自真實的社會生活與教育教學一線,研究數據為“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及其培養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數據解釋,它集中體現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上:
(1)專業情意與操守:熱愛兒童,熱愛幼教事業,具有良好的師德,具有扎實的專業思想和穩定的專業信念。
(2)兒童知識與行為:了解兒童,掌握兒童美育身心發展規律,能積極引導兒童美育健康發展。
(3)美術技能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美術技能與創新品質,學會發展。
(4)美術教育與實踐:能積極開展兒童美育教學活動實踐,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與反思能力,能不斷開闊自己的教育視野。
(5)人文素養與拓展: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識與文化基礎,具有持續學習的品質。
學前教育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培養和教導幼兒適應未來不確定的經濟和社會挑戰的重要階段。正如諾貝爾獎得主James Heckman 所說,對幼兒的投資回報率要大大高于對他們成年后的投資。因此,本研究報告試圖以社會需求為起點,以科學理論為指引,厘清當前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核心素養現狀,研究與社會需求相契合的未來的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人才,以“核心素養”培養實踐真實回應時代的挑戰。優質的學前教育師資將為教師和兒童雙方獲取未來教育和社會成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