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華 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高校UI 設計課程改革中融入MG 動畫有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能夠賦予設計版式趣味性、生動性,通過文字與圖形的動態組合傳遞設計信息,改變UI 靜態設計現狀,成功吸引受眾,達到UI 設計目的;二是能夠提升設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為學生將來從事手機App 設計、電視欄目包裝設計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加強課程改革,擴展育人范圍,豐富教育內容,賦予教學活動發展性,助力學生拓展知識面,靈活運用數字技術,落實設計目標。基于此,為促進高校UI 設計課程教學活動穩健發展,將MG 動畫融入UI 設計課程顯得尤為重要。
19 世紀中期視覺傳導設計在歐美地區發展起來,在不同時期又被稱為裝潢設計、印刷美術設計、平面設計、工藝美術等,UI 設計屬于界面設計,立足網絡時代對軟件界面美觀、人機交互及運用邏輯進行整體設計,使軟件具有獨特風格,具有操作簡便、舒適等特點。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靜態、平面信息輸出載體逐漸被復合化、動態性的載體取代,通過多元電子互動達成設計目標。為此,UI 技術發展支持MG 動畫融入,發揮可視信息傳導優勢,使UI 設計思路得到拓展。
MG 動畫通常是指多媒體CG 設計、視頻設計、電視包裝等,經由技術處理形成圖形,融入電影語言、動畫設計、平面設計,表現形式多元化,包容性較強,能將各種設計風格融合在一起。UI 設計主要包括圖形設計、交互設計、用戶測試三部分。為此,在圖形設計環節應用MG 動畫,能使產品外形設計變得更為豐富,也可利用動畫引導用戶進行操作,從而完成設計任務。UI 設計與MG 動畫有所關聯,在高校UI 設計課程改革中融入MG 動畫,旨在為學生界面的多樣化設計提供支持。
為建成“雙一流”院校,高校持續加強改革,在教育改革中不斷積累經驗,增強師資力量,豐富育人資源,提高校園智慧化建設質量,踐行黨政教育決策,這在客觀上為MG動畫引入提供了支持。同時,高校支持教學改革,鼓勵新技術、新理論走進課堂,拓寬學生的學習實踐領域,打破課程壁壘,使知識融會貫通,而在高校UI 設計課程改革中融入MG 動畫,符合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能夠提高高校UI 設計課程教學質量[1]。
通過對UI 設計規范進行分析可知,其應以用戶體驗為核心,保障界面簡潔、美觀、操作方便,用戶進入界面后一目了然,能跟隨指示完成操作任務,使字體、圖形關系和諧,顯示信息含義明確,文字長度恰當,功能、排版、按鍵、菜單、滾動條、表格數據、頁面導航等內容布局合理,遵循從左向右、從上到下的瀏覽原則。基于此,將MG 動畫融入UI 設計課程應踐行一致性原則,始終強調為用戶服務,遵循UI 設計規范,以UI 設計流程為依托,有效引入MG 動畫,避免MG動畫設計應用與UI 設計目的相悖,發揮“1+1 >2”的設計優勢,為課程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無論UI 設計還是MG 動畫,都是學生未來勝任工作崗位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術手段。要想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在UI設計中融入MG 動畫要堅持育人為本,根據UI 設計課程調整難易程度,確保教學指導循序漸進,與學生技術水平、專業素養、學習基礎等方面緊密相關,避免MG 動畫教學指導脫離學生的實際學情。這樣一來,MG 動畫才能在學生理論解讀、實踐操作、設計創新中發揮作用,從而促進高校UI 設計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
為使UI 設計課程改革有據可依,MG 動畫的融入應圍繞課程標準展開,教師應根據課程大綱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地融入MG 動畫,保障兩者的融合與國家教育要求、專業育才方針、職業資格考試等規定相符合,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除堅持教育底線,根據客觀要求融入MG 動畫,UI 設計課程改革還需要教師敢于創新,基于一致性原則探索更多融入MG 動畫的途徑,從提高學生專業素養與變革教學形式兩大維度著手,善用MG 動畫,凸顯高校UI 設計教學改革特色,發揮創新育人作用,助推高校UI 設計課程的不斷發展[2]。
首先,高校教師需要接受MG 動畫,對其特點、優勢、發展歷史、技術手段等方面有所了解,在明晰該技術內涵的前提下,立足實際探索融合路徑,在教學中做出取舍,切忌盲目融合。教師應確保MG 動畫能為UI 設計服務,將其視為一種設計工具,使其能被學生駕馭,實現課程改革目標。其次,高校教師應側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為學生提供UI 設計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基于認知遷移、應用MG 動畫,將MG 動畫與個人設計體系相融合,用學生的主動感知替代被動接受。最后,高校教師應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從現實生活及社會環境中汲取育人資源,打破MG 動畫及UI 設計的時空限制。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電影《七宗罪》《迷魂記》片頭的靜態文字動態設計中汲取UI 設計靈感,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公共電子屏廣告、電子游戲界面設計等領域中學習MG動畫技術手段,使課程改革不局限于學校,體現“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思想的育人價值,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的能力,調動學生專業技能學習的自主性,將學生的生活經歷、專業素養、個性喜好等因素轉變為在UI 設計課程改革中融入MG 動畫的切入點[3]。
基于UI 設計與MG 動畫存在的差異,教師應將課程內容改革視為重點,在統籌教學素材的同時,用“金課”替代“水課”,為UI 設計課程發展提供支持,從而提升教學質量。第一,基于MG 動畫及UI 設計融合的課程應貫徹黨的教育思想,滿足人才在新時代的發展需求,落實立德樹人,符合專業育才及國家育才要求,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二,課程應引入MG 動畫的前沿性內容,使其更具時代性。UI 設計課程內容要科學嚴謹、結構清晰穩定、容量適中,教師應在其中融入思政內容,發揮“課程思政”的育才作用,遵循教學、學生發展、專業建設等規律。第三,教師應因材施教,有序展開育人活動,將MG 動畫與UI 設計課程深入融合,及時接收學生的教學反饋,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第四,課程應支持物聯網、虛擬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育人,為MG 動畫、UI 設計與其他高新科技融合鋪平道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確保課程內容具有現代性、科學性及教育性,能在高校UI 設計教學改革中推廣[4]。
教學方法是教師講解課程內容的載體,是師生之間的橋梁。教師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課程改革目標實現。因此,教師要基于自身教學經驗,樹立創新意識,豐富教學方法,拓寬知識范圍,從而更好地將MG 動畫與UI 設計融合在一起。例如,教師可采取“任務驅動+融合教育”模式,篩選優秀的企業界面設計實例,將“運用MG 動畫優化設計方案”視為學生思考、探討、實操的主題,使學生立足規定情境,有效運用MG 動畫進行UI 設計,善用色彩、文字、圖片,以界面為媒介傳導信息,靈活應用設計軟件,如Autodesk Maya、Maxon Cinema 4D 等,賦予UI 設計三維效果,在嘗試更多技術手段的過程中完成教師布置的設計任務,積累學習體驗,夯實設計基礎,激活設計思維,提升設計能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應用MG 動畫進行UI 設計,教師應確保布置的任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為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奠定基礎,提高高校UI 設計教學質量[5]。
綜上所述,在高校UI 設計課程改革中融入MG 動畫,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在UI 技術發展及積累豐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教師應將堅持一致性原則、育人為本、守正創新作為課程改革的關鍵,及時調整課程教學思想、內容、方法,從而將MG 動畫與UI 設計深度融合,助推高校UI 設計教學活動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