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玉溪市民族中學,云南 玉溪 653100)
實際上對于班級管理來說更像是一門藝術,班主任在管理中既需要發揮好管理者的作用,同時也需要發揮好調節者的作用。班主任管理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還需要對學生的心理上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排除心理上的問題。同時也需要在學校與家長之間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做好多方面的管理工作。為此,本人將對高中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發展的管理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助力教育的發展。
對于整體班級管理來說,在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充分發揮班規的作用。實際上對于學生既要做到嚴格的要求,又需要在管理的過程中尊重學生。那么在制定班級規則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發揮班規對于班級管理的效果,在執行班規過程中需要做到一視同仁,無論哪個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都需要嚴格的批評教育學生,同時又需要做到以講道理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進行管理時,班主任需要做到以身作則,從自身的行為上去影響學生,為學生的行為樹立模范。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人格健全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中開展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的從思想上教育學生,引起學生的重視,才能夠更好開展學科教育。而在德育教育的開展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習慣養成教育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處于習慣養成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仍然保留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甚至是學習習慣。比如一些學生遲到早退,隨意曠課等,在課堂中主要體現在無組織無紀律,課堂隨意講話等行為,這些現象在高中課堂中是非常常見的,對于這些現象的克服,也需要讓學生有一個長期的過程。那么作為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督促學生,使之改變這些現象,能夠在學習的關鍵階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情感價值培養
如今,大多數學生大多呈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往往在一個自己的想法和所得利益,而該種習慣也導致學生缺乏集體意識以及責任感,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采用恰當的引導形式,使學生能夠有效提升道德感。對于道德感的培養可以集中體現在主題班會中,例如,感恩父母,我為他人做些什么等,主題班會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有氛圍感,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效果會更好。
(三)學習方式教育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形成自身獨特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學習成績,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的優缺點,那么作為班主任就應該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措施,有效做到因材施教。對待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倡導提高學習效率,而對待學習較差的學生,則強調練好基本功。同時在要求學生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求學生能夠展開課外學習,發現并培養自己的愛好。
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也是高中班主任所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沉重的學習負擔或多或少都會在心理上出現問題。而對于班主任管理來說,如何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是班級管理環節中的重要任務。
(一)重點關注學困生
由于高中是學生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對班級學困生的管理。而不少初中階段中上游的學生對高中階段的學習有認知上的誤區,導致學生將初中的不好學習習慣帶入到高中,成為了學困生。由此產生的心理落差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對此班主任應該及時關注,并結合以往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
(二)適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實際上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導致學生在接受管理的過程中會產生抵觸心理。實際上班主任應該充分拓寬自身的眼界,生活中大多數的事物也都可以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比如校級實踐活動以及一些梳理心理的書籍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班主任的教育資源,并選擇適當的時機開展相關教育。并且結合校園中的活動,有效開展。
(三)言傳身教,引導正面發展
雖然說高中生的心理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但是在對其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還是需要班主任的言傳身教。而且也由于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接觸比較多,實際上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比如說班主任在處理班級事務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平和的態度,冷靜沉著對待。并且在選拔班干部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構建民主化的良好班風。
(一)作為班主任,除了需要管理班級事務之外,還需要做好家校合作的交流溝通工作,在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能夠主動到學校中,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參與到學習的管理中。而且這也是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所處的階段比較特殊,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學習上的壓力比較重,而來自家長的期望也比較大,這時就需要家長及時調整好自身的情緒,能夠傳授給學生積極的情緒態度。那么這時就需要班主任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及時讓家長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家長學會正確的管理方式。
比如說,由于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也不同,一些家長在管理的過程中缺乏與學校的及時交流,往往只是從學生的角度去了解實際的情況,這樣不夠具有客觀性。當學生的成績出現偏差時,家長就會過多將責任推脫給教師或者班主任,這樣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更好開展,同時也阻礙了家校良好關系的建立。
(二)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地創建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圍,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地參與也是其中比較重要的環節。只有家長主動參與其中,才可以真正有效地達成合作,而作為班主任,首先需要重視思想上的端正,不要過分要求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中,這樣會導致在交流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其次還要從實際情況中,讓家長能夠真正介入到班級的活動中,比如,可以讓學生家長投票自薦家長委員會管理者,可以有效協助班主任完成一些班級的管理事務。同時為了有效地促進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交流,也需要召開家長會,針對于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好交接工作。
(三)而班主任在家校合作過程中也需要積極投入交流環節中,也就是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真實有效地匯報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同時在交流的環節中也可以將學生的學習任務以及班級的教育管理條例,及時讓家長了解知曉,從而取得家長的理解以及配合,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可以有效達成共識。
(一)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效地讓班干部協同管理。班主任需要發揮班集體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主觀能動性。班主任也需要結合日常的學習,以及學生的品質等方面選擇適合的班干部作為助手。那么班干部在進行選擇時,也有效地結合民主的方式,這樣班干部在參與管理中才可以更加被班級學生所信服。
(二)在班級紀律的管理方面,也可以有效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效果。班主任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的形式,并且每個小組中也需要推薦出一名小組長,管理小組內的成員。班主任需要給每個小組制定一定的學習任務,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要求學生去完成,同時不僅僅在學習上可以進行管理,在紀律上也可以相互監督。
比如班主任可以給小組學生規定一周的時間內,一周之后由小組長向班主任匯報小組內成員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其他小組紀律的監督情況。雖然說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進行參與時,由于他們的學習負擔比較重,但是實際上該種形式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管理效果。這也是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比較強,此種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在小組管理過程中可以積極表現自己,并且做到嚴格要求自己。
由于如今的教育過程中更加強調素質教育,因此在班主任管理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貫徹該種教學理念,而素質教育不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而是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基礎。那么也就強調了,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也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在管理時應該重視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致力于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所處的階段也比較特殊,在這個階段中,班主任也需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在管理的過程中有效融入其中。
比如,在主題班會中班主任了解到,某些學生喜歡唱歌,某些學生喜歡跳舞,不同的學生具備自己的喜好點,這些喜好點能夠獲得較好的教育和引導,從而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充分地關注學生在個性發展方面的需求,多多關注班會,優化自身的教育思想,開展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能,并鼓勵學生多多依據自己的喜好點,進行較為個性化的知識學習。這樣的教育形式,能夠推動學生在班會中鍛煉自身的個性化素養,形成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能力,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在這個時間內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在保留了學生個性的過程中,也達到了有效管理的效果。高中階段的管理不單單在于從紀律上嚴格要求學生,并且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效果。
總而言之,班主任的管理更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而不是在于片面管理紀律,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既需要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同時也需要在管理的過程中及時做好與家長與學校的交流工作,使得各環節之間可以有效調配,提高管理的實際效果。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示范,更好起到帶頭作用。班級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缺少不了凝聚力以及學生對于班級管理的認同感,因此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過程中,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促進高中階段的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