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雪瑩
(大連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榜樣教育是指教育者通過新聞分享、影視作品賞析等形式,宣傳榜樣人物、先進事跡,弘揚崇高品質和崇高精神,激發受教育者情感、引發其思考、使其從中獲得啟示并內化,受教育者將主觀內化的精神品質外化于實踐,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最終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榜樣教育是思政課激發學生情感、明確學生態度、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方法。因此,新媒體時代,不斷深化榜樣教育則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深化榜樣教育是弘揚中國精神的必然要求。“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國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兒女奮勇向前的巨大推動力。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在革命、建設還是發展的各個時期,黨和國家始終通過榜樣教育弘揚中國精神。“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這要求我們不斷深入大學生榜樣教育,使大學生以榜樣的行為敦促自己、以榜樣的力量推動自己、不斷向榜樣學習,通過努力使自己成為他人的榜樣,不斷弘揚中國精神,并成為中國精神的踐行者、傳承者、弘揚者,進而營造和諧、團結的社會氛圍。
其次,深化榜樣教育是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式。思政課的目標不僅是使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更要使學生成為明德守信,求真務實的人,因此通過榜樣教育,宣傳榜樣人物及先進事跡,一方面,能夠使原本較為枯燥和難以理解的理論,變得生動、易懂,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在接受榜樣教育時產生情感共鳴,自覺接受教育,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品質與行為。
最后,深化榜樣教育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有效舉措。青年人如何肩負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這就需要當代青年大學生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而依托先進人物、典型事跡進行的榜樣教育,無論是從其內涵還是效果都與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完美契合。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這一背景下,面對紛繁復雜的思想觀念的沖擊,大學生更需要明確何為榜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榜樣的偉大,感悟其中彰顯的偉大精神品質,以此進一步推動大學生珍惜當下生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樹立和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承擔國家和社會責任。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愈發便捷的互聯網絡使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掌握最新資訊,能夠促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榜樣教育。但是,在多元文化與多元思想在社會中迅速傳播的當下,大學生難免會受到錯誤思潮的沖擊,最終出現問題。同時,思政課中進行榜樣教育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市場經濟和新媒體的發展,使得盲目的偶像崇拜、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不斷影響著大學生榜樣教育的進行。一方面,時下流行的偶像文化模糊著大學生對榜樣的認知。近年來,選秀節目的盛行使得正處于人生發展重要時期的大學生在觀看節目、瀏覽相關資訊時,被相關偶像所吸引,并將偶像等同于榜樣,長期向其學習。其實,我們不可否認是的,當下許多偶像通過其努力奮斗、積極向上等良好品質影響了許多粉絲,傳遞了正能量。但是,我們也發現有多數偶像業務能力差、懶惰,甚至個人作風有問題,這些都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在短視頻平臺中,部分用戶分享自己的奢靡生活,這些內容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扭曲,并以企業高管、政府官員作為自己的學習對象,而且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看到這些成功人士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努力,只看到他們擁有令人羨慕的“錢權名”,在這一前提下,部分大學生便立志做大官,而不是立志做大事。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教師為增強教學效果而將榜樣人物及其事跡的描述過于夸大,而這一做法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出生于國家不斷發展富強的21 世紀,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經歷過國家危亡的痛苦,也沒有經歷過物質資源貧瘠的無助,再加之年紀尚小、人生閱歷尚淺,所以對國家在革命、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榜樣人物及事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思想上的理解和認同、行動上的追崇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難,若在思政課堂中教師將榜樣人物及事跡“神化”,則會使學生懷疑其真實性、產生距離感,并對榜樣學習產生排斥的情緒。另一方面,“高大全”的榜樣形象會使學生對榜樣人物產生強烈的誤解,大學生會在這樣的榜樣教育下認為模范人物都是沒有任何物質和精神需求的,以至于產生錯誤認識,做出錯誤行動。
當前榜樣教育仍以課堂講解為主,這樣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無法滿足當今大學生的要求。一方面,榜樣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大學生對榜樣人物及事跡產生興趣、引起注意,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主動的觀察榜樣人物的行為特征與思想品質并進行學習。但是,思政課畢竟授課時長有限,且在課堂中沒有更好的軟件來支撐多樣化、多形式的榜樣教育,因此僅采取講授、相關視頻播放的形式進行榜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難以吸引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另一方面,目前的榜樣教育多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對于后續大學生將頭腦中存儲的榜樣情景的表象和符號轉化為外顯行為的鼓勵和引導不夠。榜樣教育最終實現的目標不僅是使大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觀念,還要付諸行動。但是,多數大學生在生活中缺少實踐的機會,并且在實踐過程中缺少鼓勵與引導,進一步影響大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可以順應時代潮流,從大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大學生榜樣選擇,精選榜樣案例,增強榜樣認同,拓寬榜樣教育方式,開展榜樣示范活動,以此提高大學生榜樣教育的實效性。
榜樣教育要想取得成效,最重要的就是轉變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有時是盲目的、沖動的,但是他們也是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的、他們對科學的思想觀念也是不懈追求的,所以,在進行榜樣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觀、偶像觀。思政課教師應對當前偶像文化盛行這一情況與學生展開討論與辨析,使學生認識到理性追星的重要性,認識到具有優秀品質的偶像才是值得大家學習和支持的。同時舉例說明,明星的違法犯罪行為對社會產生的危害和不良影響更甚。因此,對于劣跡藝人我們應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將其作為反面教材,警示自己,并教會學生明辨是非,從而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榜樣選擇。
首先,榜樣人物及事跡的宣傳應秉承真實性原則。榜樣事跡因真實而感人、因真實而充滿力量。實踐證明,當今大學生對榜樣人物及典型事跡并不排斥,他們排斥的是“高大全”的人物與事跡。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應精選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并進行深入了解和剖析,在課堂教學中真實可靠的進行講述,描繪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榜樣人物形象,使學生感受到“煙火氣”和“人情味”,以此學生才能產生感情共鳴,自覺向榜樣看齊,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其次,榜樣選擇也應貼近學生實際。榜樣不僅包括民族英雄,也包括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在教學中,教師也應將與學生年齡相仿、情況相似的好人好事進行宣傳,使學生更易接受、學習和模仿。同時,教師也應將學生身邊的榜樣,比如參與志愿服務的同學、兢兢業業的老師及親人,這些人都是大學生非常了解,也能近距離接觸的人,這先進人物、先進事跡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同身受,能夠激勵學生進步。
最后,榜樣教育要把握時間節點。國家、社會或學生身邊發生的重大事件,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學生渴望了解與此相關的人、事、物。同時,在特定時期對大學生進行榜樣教育,能更具說服力,更打動人心,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七月中下旬河南面臨極為嚴重的洪澇災害,全國人民倍感擔憂,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將抗洪救災過程中,共產黨員、解放軍戰士、普通民眾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事跡與學生分享,并展開討論,以此達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當今大學生生長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時期,網絡生活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思政課教師也應做到“與時俱進”,不僅需要在線下開展一系列的榜樣教育教學活動,也要善于運用互聯網進行榜樣教育。比如,運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將典型人物、先進事跡隨時隨地上傳至課程,將抖音、嗶哩嗶哩等當今大學生喜愛的視頻平臺中的正能量視頻推薦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樂于接受榜樣教育;運用微信、QQ 等通信軟件實現與學生的隨時隨地溝通與交流,以便于當學生在自覺進行榜樣教育中出現問題時,教師及時進行引導。由此通過線上與線下上結合的方式進行榜樣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并進行實踐。
其次,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今大學生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因此,在進行榜樣教育的過程中就不僅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榜樣人物、先進事跡的案例進行理論教學,同時也可以開展教學基地、革命博物館的參觀,可以邀請先進人物進行座談會,這樣更有真實感、說服力。比如,我校在疫情結束后,邀請“大連小伙”蔣文強為全校師生進行演講,講述自己在武漢做志愿者時的心路歷程;我校還邀請“時代楷模”曲建武教授為師生做報告,激勵學生做大學問,努力提升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我校還邀請了許多優秀校友為同學們做演講,使學生感受到榜樣就在身邊,自己通過努力也能做成大事。
最后,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榜樣教育不僅可以通過比較傳統的案例講述、視頻播放等形式進行,也可以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開展“沉浸式”榜樣教育。構建虛擬現實教育教室,在思政課教學中,播放典型人物、先進事跡的影片,使學生身臨其境,實現共情,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強化榜樣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榜樣教育方式方法與渠道,深入開展榜樣教育,為國家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祖國培養中國精神的繼承者、傳承人,使大學生不負青春,實現人生價值,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充滿希望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