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呂真
(常熟高新園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常熟 215500)
《機械制圖》是機械工程類專業的重要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機械制造行業很多崗位都需要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機械制圖的能力,包括識讀圖和繪圖的能力。長期以來,學生們都反映該課程難學、枯燥、對它不感興趣。為了更好地促進有效教學,需要教師認真思考課程內容,分析當前的教學現狀,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來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打好基礎。
1.《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教學難點主要和課程知識特點以及學生所具備的認知條件有關。例如:標準件、零件圖、裝配圖等這些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由于絕大多數學生進職校之前沒有進入工廠參觀,平時也不注意留意身邊的機械類產品,甚至有的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螺栓、扳手等都不會去主動觀察,缺乏工程實踐認識,對機械圖樣等比較陌生,這就給學習增加了不少障礙。
2.《機械制圖》課程中大量主干知識與國家標準有關,例如:制圖基礎標準、制圖基本規定、圖樣的基本表達法,圖樣管理標準,幾何技術規范以及其他標準件等。圖樣是工程界共同的技術語言,國家標準是嚴謹的,所以有關國家標準的內容比較細致,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知識難以掌握。學生常常沒有透徹理解標準的規定,沒有準確記憶,導致在學習中頻頻出錯。
3.《機械制圖》課程涉及大量的空間思維,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進職校前學生很少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因而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比較慢。絕大多數的中職學生初中文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不足,他們面對機械制圖學習普遍存在畏難心理,甚至導致厭學情緒。
目前,中職學生的學習基本是執行2.5+0.5 模式,前2.5年在校學習,后0.5年頂崗實踐。在校學習時間比較有限,加之文化課每次都是統考,因而文化基礎課時比例增加;三年級上半年升學考的專業課,除了考專業理論知識外,又增加了實訓技能科目的考核,這無疑又增加了訓練時間,多方因素導致專業課學習時間被壓縮。機械制圖課程的課時低于規定學時,一般只能完成制圖基礎知識、正投影、軸測圖、組合體、圖樣的基本表示法等的教學任務,而學習零件圖、裝配圖就沒有充足的時間了。任何一臺機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裝配成的,制造機器首先要依據零件圖加工,制造和檢驗都以零件圖為主要依據,而學生如果缺乏這方面的學習訓練,在課程知體系識的完整性上是欠缺的。
常規的機械制圖教學中,教師基本都是從緒論開始講授的,按部就班依照課本內容按順序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就業定位和崗位需求。中職學生一般畢業后主要從事一線操作技術工人的工作,例如數控機床操作,這就需要能看懂零件圖紙,按技術要求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而不是去畫軸測圖、怎么表達視圖。
機械制圖課程發展至今,老師在教學上也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法,遇到教學難點,老師會利用一些木質的模型、實物投影儀等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或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進行演示。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據學生反饋,上課在老師的引導下似乎問題已經解決,但是課后自己獨立做題目卻又出現困難,課堂上多媒體呈現就像放電影,看完就忘。所以,如何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對也是教師一直在探索、不斷實踐謀求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促進《機械制圖》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下策略來改進和優化教學活動:
中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在學習上表現為想象能力、理解力上的不足。根據中職學生以實際操作為主的就業方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的立足應該是“識圖”而不是“制圖”。因此,可以對職業能力關系不大的內容作簡化處理,例如:軸測圖內容的處理要求學生掌握正等軸測圖的畫法;對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的標注只要求讀懂含義;對與機件表達方式和機械圖樣部分要求學生理解標準件的規定畫法、具備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能力。刪繁就簡的同時,教學內容學要注重與專業相結合,突出職業特點,可以增加以專業相適合的企業生產零件圖作為例子用于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當力求做到“取之有效、舍之得法。”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熱情不足、學習習慣欠佳的問題,他們很少去關注社會新聞和重大歷史事件。面對這樣的學情,秉承“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的理念,不僅要著眼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實踐,還要著眼于學生道德素養的熏陶濡染。教師要重視把課程思政引入到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注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培育學生認真、求實、精益求精、嚴謹的態度。
針對多媒體課件看完就忘的不足,教師可以拓展教學時間和空間,讓信息化手段助力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把線下班級授課學習與網絡學習融為一體。目前可供使用的教學平臺很多,例如雨課堂、職教云、微助教、藍魔云班課等。網絡學習資源也很多,例如:職教MOOC,微信公眾號、微課資源等,可以直接運用到課程教學中。課前,教師發布預習任務書、授課相關的微課視頻等,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通過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分析及時調整教學重難點;課中,教師把相關授課資料傳入平臺,以供學生查漏補缺。在教學形式上,還可以利用平臺進行搶答、討論、測試等環節,豐富教學活動。課后,學生可以利用教師傳入的資源進行復習鞏固,微視頻資料可以反復觀看,教師還可以進行在線答疑。信息技術平臺和機械制圖課程的深度融合加強了師生之間的聯系,是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一個平衡點,學生感覺有了依靠,老師也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的有效性。
機械制圖除了要記住國家標準外,還需要在三維空間和二維平面之間進行轉換,學生需要在學習中培養空間想象能力。首先,直觀教學法是培養空間想象力的基本手法,教師可以利用現有實物模型、立體模型、三維動畫進行演示,可以利用三維繪圖軟件,如:Inventor,CAD、Pro/E 等三維繪圖軟件進行二維、三維之間視圖的轉換;其次,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型,在動手實踐中形成幾何框架,又能激發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加強構圖練習,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先呈現軸測圖,然后變換角度、位置讓學生觀察視圖的變化,并畫出三視圖,通過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和過程,精選例題、習題,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分析,最終做到舉一反三。
結束語:當前,職業教育正處于快速發展和提升質量的重大機遇期和重要轉型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務。作為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師,我們要轉換角色走近學生,努力做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四個引路人”;我們要改進教法,使教學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我們要調整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使之變得生動、實用而且有意義。總之,我們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習提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機械制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