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中明確說到:“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從中可以看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那么,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什么?高中英語教師又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呢?
簡言之,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具體到高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則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英語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標,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與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多模態思維活動來建構知識體系,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提升學習能力,塑造正確的三觀,促進英語學科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由此可見,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便至關重要。唯有以語言為載體,創設各種教學活動,通過師生、生生、生本等的互動來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遺憾的是,當前英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循守舊、傳統單調、師講生聽,以知識學習為主,機械死記硬背,欠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際舉措等。
國家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研究會理事長龔亞夫表示,我們的英語教學應有三個目標,即語言交流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社會文化目標,這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融合在一個教學活動中。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魯子問強調教師必須要“遠離無目的的教學”,如果目標本身有所失真的話,那么未來構建核心素養的途徑也會出現問題。因此英語教學必須借鑒國際素養理論探索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落實核心素養。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抓住課堂教學育人主陣地,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貫穿于教學中、落實在課堂里。
在教學教研實踐中,我探索了以下幾種策略和方法,通過多模態、互動合作等途徑,讓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課堂真正落地。
高中英語新教材內容較為貼近生活,趣味性很強。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創設情境表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運用語言。如每個單元可以讓學生表演對話或小品;可以根據Reading 的內容設計成不同的表演形式來鞏固,如演講比賽、辯論、采訪、劇本……這些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可謂一舉多得。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沉浸式學習”,效果很好。
英語教師可以把新教材的單元主題作為探究載體,通過互動形式引導和培養學生思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學習Wildlife Protection 這個單元后,我們可以就What can we do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這個話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學會從自身一點一滴做起,保護動物,與自然和諧共處,根植正確價值觀:“Protecting wildlife is protecting ourselves.”也可以就生活中某些人捕殺野生動物、買賣動物皮毛器官等違法行為讓學生思考是非善惡以及自己應該怎么做。再如,教材中對于一些中外名人的介紹,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名人的優秀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教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以教材為介質組織教學。教師既要注重教材的教學,也要注重教材外的延伸。作為對課堂的補充,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貼合單元主題的英語文章、讀物、音樂、新聞、電影等,并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加深對語言和文化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這同時也能促進生生互動互學。教師還可以針對每個單元不同主題開展各種豐富有趣的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如:舉辦“中西方節日海報展”,通過將中外的文化差異進行有效的比較與分析,拓展學生對國內外文化的認知。
如何使學生樂學、善學是我一直很重視的問題。在教學教研實踐中,我找到了既可以實現培養目標,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金鑰匙——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使得整個學習過程變成了同伴互助、共同奮斗的過程。這本身就很有趣味,對學生有著較高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彈性分組,按需要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變被動為主動,分層提升,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人人參與,得到了更多的思考空間,體驗到了英語學習的樂趣,提高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英語交流和運用能力會獲得全面的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大塊內容,而如今的新高考對閱讀能力的考查更是重中之重(閱讀理解分值由40 分增至50 分,占總分的三分之一)。因此,積極探索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也就更加有意義有必要!
在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分為三層,層層遞進:基礎層是學生搜集并理解文本基礎信息;中間層是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和角度來推理文本中真實表達的含義;最高層則是學生將所讀取的信息與自身認知結構相關聯,進行思維理解。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師在不同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不同的引導途徑。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范式,包括語言應用的生活場景;另一方面是深入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同時要具備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即教師對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維技能的敏銳度。這無形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結合新高考的新要求,高中英語教師通過教學活動,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基礎知識,更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做到真正、全面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終生發展打好基礎,將來能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
我相信,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多模態多元化的課堂實踐,英語教師不僅可以讓課堂更加靈動,讓課堂真正“活”起來,更可以多措并舉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落實在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