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松平措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康巴文化藝術團,西藏 昌都 854000)
文化是對現代發展的一項體現,舞蹈也是文化發展的一部分,凝聚著獨特的文化特色和發展價值,需要在教育中關注到多種文化發展特色和傳承價值。在對大學生進行民間舞蹈教學時應該關注到民族舞蹈文化呈現出的藝術形式和傳承價值,重視將民族文化為載體推動舞蹈教學有序開展。這樣能在民族文化運用基礎上拓展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文化傳承和教育改革視角對教學進行多個層面探索,在多種資源整合基礎上推動民間舞蹈教學的有序開展。
基于教育改革提出的創新發展需求,教師在進行民進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摒棄陳舊的授課思維,以發展觀點對課程教育實施多個層面的思考,重視在動態觀念指導下構建科學的教育方案。文化是具備雙重性的特點,在進行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到不同文化呈現出的發展特色和傳承價值,在接觸和思維碰撞中形成多元文化格局。所以教師應該樹立多元文化教育觀,關注到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特色和教育價值。
舞蹈動作是建立在文化屬性思考中,在舞蹈文化探索過程中需要從舞蹈文化中找到具體的切入點,在掌握本土邏輯基礎上進行民族舞蹈精神內涵的挖掘,在尊重鄉土特色基礎上進行更高水準的舞蹈教學。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民族舞蹈的生態環境和動作規律進行辯證性思考,在規律變化和形象符號思考中對文化意蘊進行多個層面探索[1]。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多元文化的發展觀念,在找尋文化意蘊基礎上讓學生掌握舞蹈動作的特色和凝聚的文化精神,讓大學生在掌握民族舞蹈文化發展歷程基礎上分析生態環境與美學特征等內容。
基于素質教育提出的創新發展需求,教師應在舞蹈教學中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在人本理念指導下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環境,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對舞蹈文化的了解程度[2]。本文認為舞蹈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邏輯,推動民間文化的繼承與優化發展。
在即興創作過程中應該堅持民族文化傳承的觀念,讓大學生在掌握民族文化本質基礎上進行精神文化的挖掘,更好體驗到民族舞蹈呈現出的藝術風格。在進行舞蹈教學時需要感受到民族舞蹈文化在肢體動作和創作特色等內容,重視在情感引導下對情感表達方式進行多個層面思考,在藝術創造基礎上獲得全新的文化發展成果。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思維創新意識,在分析舞蹈動作特色基礎上對藝術風格和情感態度等內容進行探索,在文化遺產梳理基礎上進行節奏和情感態度等內容的對比,利于學生在舞蹈形象分析基礎上獲得情感體驗。
研究指出舞蹈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民間舞蹈教學時應該關注到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呈現出的藝術形式,在傳承價值探索基礎上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案,重視將民族文化為載體推動舞蹈教學有序開展。民族舞蹈有著獨特的文化特色和藝術風格,需要在舞蹈風格掌握基礎上對動作結構、力度與節奏等內容進行剖析,在舞蹈動作思考基礎上推動舞蹈教學的有序開展[3]。所以教師應該在舞蹈文化探索基礎上對民間舞蹈風格與節奏等內容進行深度體驗。
以雷公系統舞蹈動作為例,教師應該讓學生對結構形式進行多個層面探索,在掌握身體部位力量運用特色基礎上感受到舞蹈表演的藝術特色。同時需要讓學生對動作節奏和力度變化進行多個層面思考,在對節奏分配特色進行把握基礎上保障動作的連貫程度,通過肢體動作的運用展示出熱烈豪邁等舞蹈風格,這樣能在把握文化變遷基礎上加深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掌握程度。
結論:研究得知舞蹈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民族舞蹈文化為依托,在分析動作形態基礎發散學生們的思維邏輯與想象意識,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與舞蹈特色的認知程度。本文認為教師應該樹立多元文化教育觀,關注到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特色和教育價值。同時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邏輯,有助于推動民間文化的繼承與優化發展。此外也要在舞蹈文化探索基礎上對民間舞蹈風格與節奏等內容進行深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