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旭
(德惠市第二十一中學,吉林 德惠 130322)
歷史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學科,對于人類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初中歷史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積極意義,在初中的教學占用重要的地位。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充分地認知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在歷史教學課堂中的高效率學習。首先,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教師設定一個學習任務后,學習小組間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優勢,通過合作的形式,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歷史知識,還能夠融入到小組中去,使小組成員之間更為默契。其次,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為未來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習在規定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新課程教學改革十分重視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力求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將課堂還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對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很多歷史教師并未真正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在歷史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流于形式,造成了課堂教學秩序的混亂,并未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中很多教師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在進行學習小組分配的過程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形式,以前后座位為單位分配小組,在分配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小組內部學生的性格、個人差異、學習狀況、特長等因素,導致各個小組之間的差異較大。這樣分配會嚴重影響個別學習小組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性,不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除此之外,教師在合作小組分配過程中小組內部人數分配不合理,出現學習小組過多或過少的情況。
很多教師對合作學習小組沒有進行及時地監督和管理,小組成員內部的分工十分混亂,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學習小組內部出現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地解決。
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注重小組內部的合作學習,把學生割裂為幾個部分,沒有考慮到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這會使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理論,并未真正理解知識。受到這種理念的影響很多歷史教師在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對合作小組的合理指導,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目標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會大大打擊各個學習小組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率。
在學習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教師及時地評價和總結十分重要,這不僅能夠使各小組明確以后需要改進的地方,還能夠使學生獲得滿足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完成接下來的任務,這是歷史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但是這個環節往往會被忽略。
歷史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在小組分配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分配。首先,要確定小組的數量以及人數。一般小組的數量6-8個小組為宜,小組以偶數為最佳,小組人數一般5 人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置小組長1 人,組員4 人,這樣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其次,小組內部人員的構成設置上要考慮到小組成員的性格、學習能力、領導能力、執行力等,這樣可以發揮各自成員的特點,使得每個組員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完成任務實現優勢互補。最后,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各個小組的情況,對各個小組的組員進行微調,以保證學習小組的科學分配。
教師對學習小組進行分配之后,對于學習小組并沒有進行科學地監督和管理。尤其在小組長的任命方面,往往以學習成績為主要依據。使得很多小組長不能實現對內部成員的合理分工,這不僅影響學習小組內部的和諧,還大大降低學習小組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各個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疑惑,進行指導和解決,實現小組內部交流、小組之間交流、小組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通暢。這樣可以使各個小組能夠順利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尤其要關注小組內部的學困生,對其進鼓勵和指導,引導小組成員對其進行幫助。
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以往在歷史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單一個體進行學習的情況,而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交流學習。作為一個基本的學習單位不僅要重視內部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在一定情況下還有重視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交流學習。每個合作學習小組都會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發揮不同小組的優勢,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課堂中要充分開展多種不同的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8 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時,在講解西安事變這一內容時,教師組織和指導四個學習小組進行歷史劇創作和表演,另外兩個小組觀看歷史劇后回答問題: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最后選擇釋放蔣介石,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最終經過討論,使學生得出結論:中國共產黨是為了全民族的利益不計前嫌,聯合國民黨共產抗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已經發生改變,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是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引路人。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對合作小組的指導,這需要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設置一系列優質問題,引導學生積極的解決問題,最終達到理解歷史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5 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一課時,對于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教材已經詳細介紹,教師此時可以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獲勝對中日雙方會有什么影響?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暢所欲言。
科學合理地評價和總結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十分重要,對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內部人員的分工、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任務完成效果等,這些方面都需要歷史教師做出最終的評價和總結。在教師最后評價中一定要有針對性,需要積極地指出每個小組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各個小組做出積極的評價,同時制定出合理的評分制度,設立一定的獎勵,以提高各小組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師要認真學習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知識,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在教學中積極實踐,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歷史教師應該積極和各小組進行交流,對于小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地改進,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興趣,使學生不僅能夠牢固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